人工智能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自我意识,“中文屋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人工智能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自我意识,“中文屋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

自脑极体建立以来,我们一直努力避开人工智能领域中比较“玄虚”的部分,尽量让每一篇文字都足够实际、落地、可读,但是偶尔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对不对?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比较“玄”的话题: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超级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出现?说实话,这个话题都烂大街了。科学家、 科技 大佬、各国政要们争的头破血流,我们也不可能知道答案。

但我们想说的,是什么事都要讲基本…不对,是什么事都要讲逻辑。有没有一些理论或者猜想可以触达AI觉醒这个话题呢?让我们不要只能云里雾里或者一腔热血的想象未来?

巧合的是,确实有一些这样的理论,比如说著名的“中文房间悖论”。这个情景猜想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被用来否定“图灵测试”。但它更深层的本意,其实是在阐释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拥有自我意识。

什么是“中文屋实验”?

所谓的中文屋实验,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 Searle)在1980年发表论文提出的一个思维试验。

(这里我们插句题外话,今年3月,84岁的约翰·希尔勒被爆出性侵华裔女助理事件。其本人目前已被加州大学停课,案件还在司法处理当中。虽然本文基于约翰·希尔勒提出的理论猜想,但在这里还是要对此人表示发自肺腑的鄙视与厌恶)。

这个思维实验是说,如果把一位只会说英语的人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能靠墙上的一个小洞传递纸条来与外界交流,而外面传进来的纸条全部由中文写成。

这个人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那么利用中文翻译程序,这个人就可以把传进来的文字翻译成英文,再利用程序把自己的回复翻译成中文传出去。在这样的情景里,外面的人会认为屋里的人完全通晓中文,但事实上这个人只会操作翻译工具,对中文一窍不通。

人工智能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自我意识,“中文屋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然了,这是个思维实验,具体操作起来近乎不可能。但这个实验里蕴含的思想却在表达这样一个可能:机器所表现出的智能(理解中文),很可能只是翻译程序带来的假象,其实它对真正的人类智能一无所知。 

这个实验本来是为了反驳图灵测试的,认为即使通过了图灵测试,机器也不见得有了智能。但或多或少有点牵强,始终也没有把图灵测试彻底反驳掉。但“中文屋悖论”却可能在技术发展之路上告诉了我们另一件事:我们所有的技术探索与研究,可能都是在完善那个中英文翻译程序,从来不是去教机器真的智能。

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界限

这里要来认识两个大家经常听到,但有可能混淆的概念——通用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

所谓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是指在不特别编码知识与应用区域的情况下,应对多种甚至泛化问题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个技术虽然冷门并遥远,但其实也有不少学术机构与企业在做,一般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强人工智能(Stro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则是约翰·希尔勒在提出“中文屋实验”时设定的人工智能级别。这个等级的人工智能,不仅要具备人类的某些能力,还要有知觉、有自我意识,可以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虽然两个概念似乎都对应着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可以把前者想象为无所不能的计算机,后者则类似穿着钢铁侠战甲的人类。

“中文屋悖论”表达的思想,是人类研究的方向根本无法逼近强人工智能。即使能够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通用人工智能,也与自我意识觉醒的强人工智能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

现实中的技术发展好像也确实是这样的。

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人类已经提出了一些设想与架构模型。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马库斯赫特(Marcus Hutter)在2000年提出的AIXI。这个计算模型据说可以涵盖各种算法与技术,逼近通用人工智能的本质……当然,这个算法的复杂程度奇高,根本无法执行,所以仅仅是个设想。

而OpenAI和DeepMind这样的企业在近两年则都开始了具体层面的AGI研究,其中DeepMind被认为是继承AIXI的先锋军。

从DeepMind进行的通用人工智能性质的研发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通用性”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1智能体应对复杂环境、2陌生环境处理、3时间变量应对、4多个信息源同时处理任务。

而这些技术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就是智能体与外界的交互——也许可以理解为AI与这个世界的翻译程序吧?

换言之,人类所做的仅仅是给“那个人”更好的翻译程序,而非教他中文(当然也没法教)。所以通用智能这种已经很玄的东西,依旧与强人工智能保持着清晰的界限。

绝望的强AI:能力和意识,也许南辕北辙

让我们把“中文屋实验”极限化一点,把整个房间放在一个人的大脑里。

假如一个人记住了所有翻译程序,看到任何中文他都能调用回忆,能写出相应的回答,那么他是不是就懂中文了呢?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他自然而然的就已经理解中文了。但对机器来说,即使这个过程速度再快、反应再灵敏,他也依旧没有理解任何一个汉字。

确切的说,是这个人(智能体),获得的是使用中文的能力,但他对中文没有意识。

能力与意识的区别,是我们在想象未来超级智能时最容易混淆的问题。但从现实的逻辑推理,就会发现这二者差别很大,而且近乎没有关联。

知识表示、机器学习、NLP等等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在不断强化人工智能模仿人类能力的能力(这句话有点绕),但让人工智能具备模仿人类意识的能力,直到现在依旧是一片空白。

没有因,自然无果。“中文房间”理论讲述的,就是按照人类遵循的技术轨迹,智能体崛起意识这个命题将永远缺乏基础条件。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对于强人工智能来说可谓是非常绝望的。他们只能继续在时空的长河里沉睡在人类的幻想中,一如远古的神祇,一如都市传说里的鬼怪。

想一想,还是觉得蛮无趣的咧。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毁灭人类人工智能有哪些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自我意识人工智能 意识人工智能电影强人工智能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