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P2P 化”后的陆金所,投资价值如何 ?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年也许是 互联网金融 公司收获的一年。

虽然宜人金科、微贷网等公司早在前两年就登陆美股市场,但是市场里面最重量级的选手今年开始陆续亮相资本市场。

先是 8 月 25 日蚂蚁集团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然后京东数科在 9 月 14 日向上交所递表。

“去 P2P 化”后的陆金所,投资价值如何 ?

北京时间 10 月 8 日,曾经的 " 网贷 一哥 " 陆金所也正式向美国 SEC 提交招股书,募资规模将达到 20-30 亿美元,这一规模将是 今年美股市场最大的 金融 科技 IPO

过去几年,在严厉的监管下,陆金所经历了 " 去网贷 " 的阵痛。2019 年 8 月,陆金所完全停止新增 P2P 业务。

转型后的陆金所走上了轻资产的路线,网贷存量资产由 2017 年的 3364 亿元降至 2020 年上半年的 478 亿元,业务总占比从 2017 年的 72.9% 降低到当前的 12.8%。

那么,转型后的陆金所, 投资 价值几何呢?

前景

首先我们来看陆金所的核心业务,分别是 零售贷款业务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去 P2P 化”后的陆金所,投资价值如何 ?

零售贷款业务 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 工薪阶层的贷款需求,这部分长尾需求一般提供不了充足的抵押物,银行无法放贷。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面向小额的资产管理服务,银行只能满足小部分高净值人群的理财需求,而小额的长尾理财需求是未被满足的。

简单总结一下陆金所的业务,就是帮助没钱的中小企业 / 工薪阶层寻找资金,以及帮助有钱的富裕阶级寻找可投资的资产。

“去 P2P 化”后的陆金所,投资价值如何 ?

目前来看,这两项业务增长潜力都很大。

一方面中国 经济 还在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会越来越有钱;另外一方面全世界对放水深度上瘾,未来钱肯定越来越多。

根据 Oliver Wyman 的报告,中国 2019 年的零售贷款规模是 55.9 万亿,过去 5 年的年化增长率是 15.9%;

2019 年的可投资资产规模是 192 万亿,过去 5 年的年化增长速度是 12%,并且预计到 2024 年,规模将达到 319 万亿,年化增速 11%。

再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这个问题。 美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起步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最早为保险公司所用,但未形成规模。

直到七八十年代开始, 随着国民财富的积累, 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管理技术持续创新等基础条件的成熟,美国资产管理业务进入快车道,九十年开始成为快速成长的业务。

从 1980 年至 2012 年,美国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主要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规模从 1.6 万亿增加至 32 万亿,资产管理规模与 GDP 比值从 55% 增至 197%。

这个发展趋势是不是我们国家很像?我国也正处在财富快速积累的阶段,财富管理渗透率也不高,还有 6 亿人月收入不到 1000 元,未来市场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

假如未来中国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资产管理规模和贷款规模都会大概率再上一个台阶。

那么中国的资管市场将是你不能错过的赛道。

竞争格局

赛道是好赛道,但是到底能不能出巨头公司,能出多大规模的巨头公司,还是要看竞争格局。

比如说餐饮行业也是一个大赛道,行业规模 5 万亿人民币,但是市场极度分散,即使是龙头海底捞,市值也仅有 3000 亿人民币不到。

互联网 金融行业玩家也很多,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有自己的金融服务。

比如腾讯旗下的理财通、微众银行,阿里的蚂蚁金服,京东的京东数科等等。

那么最后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呢?我们不妨先思考下这门生意的本质。

陆金所在招股书用了这样一段阐述来表述自己的竞争力:

相比起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陆金所有着科技、数据方面的优势;而对比纯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陆金所则在金融数据、服务、风险管控方面经验更好。

通过这段表述,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要做好一家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关键,就是 通过更好的技术,优化金融服务。

比如说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做的不是拿自己的钱去放贷,而是要通过平台上海量用户的数据,更好的评估用户的信用额度和还款风险,然后再匹配给对应的放贷机构。

这个过程既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审批流程,由于大数据的原因,风险还更低。

实际上还是在起连接的作用, 假如说陆金所是淘宝,那么金融机构就是淘宝里面的商家,金融产品就是淘宝的商品。

而且光有技术还不行,还要有 数据。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是一道菜,那么技术就是厨艺,数据就是食材。

厨艺可以精进,食材却不一定每家公司都有。

招股书里面也有进一步披露,陆金所的生意严重依赖 KYCKYB, 也就是 know your customerknow your bussiness。

而要做到 懂客户懂生意, 自然就是需要更多的用户,以及更多的数据。

人在哪里,钱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因此又是一门 " 流量决定命运 " 的生意。

市场数据也在印证我们的推理,目前支付宝的月活跃用户为 7.11 亿,而陆金所仅有 1250 万;蚂蚁集团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是 4.1 万亿元,而陆金所仅有 3460 亿元。

从体量上看,蚂蚁金服似乎更优。

另外,互联网公司的迭代速度很快,风控、金融服务方面的短板,我相信假以时日,蚂蚁早晚会追上来;

但是无论多长时间,陆金所都似乎很难做到蚂蚁那样的流量。

所以,长远来看,蚂蚁这种互联网背景的金融科技公司,因天生拥有无穷无尽的食材 ,要学上厨艺只是时间的问题。

估值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陆金所的估值。 目前陆金所的收入 80% 来自于零售贷款的服务费用,2019 年全年为 393 亿元,再加上资产管理、利息收入等合共为 478 亿元。

费用方面,市场销售费用为 149 亿元,行政管理费用 28.5 亿元,运营服务费用 54.7 亿元,技术研发费用为 19.5 亿元,合共费用 284 亿元。

2019 年的运营利润为 194 亿元,利润率高达 40.5%;税后利润 133 亿元,净利润率 27.8%。

目前陆金所的估值还没有公布,在去年 12 月完成 C 轮融资后,陆金所的估值为 394 亿美元。

略高于京东数科的 2000 亿人民币,不过远低于蚂蚁集团的 2000 亿美元估值。

由于陆金所自己并不出资,它的平台贷款资金基本上都来源于外部银行。所以并不太适合用 PB 估值,用互联网的估值方式会更合适,PS 或 PE。

资料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贷款资金中 99.3% 来自第三方,理财产品 100% 来自第三方机构。

如果是按照 2019 年的利润和 C 伦估值來计算,陆金所的整体 PE 在 19 倍左右,这个估值和很多互联网公司比并不贵。

不过低估值对应的也是比较中性的成长性,陆金所的业绩从 2019 年就开始显得有点乏力。

首先是 资产管理收入,因为收到大幅缩减 P2P 规模的影响, 在 2019 年几乎零增长,2020 年上半年更是缩水严重,从 14.9 亿元,下降到 6.9 亿元。

其次零售贷款业务作为增长主力,2019 年收入增速高达 33%,但是今年上半年仅增长 9%。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陆金所的成长性都很难支撑起一个比较高的估值。

总结

对于陆金所的未来,我认为更需要关注的是它的 获客能力, 到底过去的成长多少是来源于平安的扶持,未来能否有更多的内身成长。

虽然资产管理市场很大,但是马太效应貌似也很明显。

根据陆金所的招股书,目前陆金所在信贷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二,为 12%,而第一名的份额在 50% 左右。

资产管理市场也一样,行业第一名的占有率高达 50%。

总体来说,投资就是投未来,特别是资产管理这种大赛道。

估值也许不是目前最重要的因素,行业天花板有多高,公司竞争力有多强,能在到达天花板前挖出多少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更为重要。

来源:丫丫港股圈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