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做 ESG,从不被理解,到融入商业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 公司不发布 ESG 报告,我们谈生意之前要证明自己是好公司,也差点东西。"

谈及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在业务层面的影响,阿里巴巴某业务单元的人对 36 碳说。

谈生意前,先谈价值观——这是阿里的业务人员与客户、生态伙伴谈合作的时候,正在经历的处境。

7 月 24 日,阿里巴巴对外发布了《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报告在延续去年 " 七瓣花 "(即阿里的 ESG 七大战略方向)基础上,对如何将 ESG 融入 商业 设计有了更多思考和呈现。

企业对 ESG 是否足够重视,正在影响商业牌桌上的规则。换言之,ESG 是否完善,已经在影响阿里巴巴的具体业务。无论 ESG 团队还是业务部门,大家关于 ESG 的体感都不一样了—— 原来业务是被动 " 捆绑式 " 的不得不,现在是主动把 ESG 融入商业设计和业务。

" 如何将 ESG 融入商业设计,这是一个难点。" 阿里巴巴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陈龙向 36 碳坦言, " 如果只是为了合规,那把做过的事情合起来写写,讲讲故事,很容易。"

在过去做 ESG 的过程中,阿里有一个明显的感受:ESG 本质是要厘清商业和社会之间的内生关系。尤其是针对 "S" 和 "G" 这两个相对难以量化的维度,要理解每一项具体业务的商业本质,要务实。

如果将 2021 年视作国内 "ESG 元年 ",短短一路至今,包括阿里在内的企业做 ESG,都经历了一个面向内外的 " 教育 " 过程,也摸索到了一些方法论——从更现实的商业视角去推进 ESG,找到商业收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咬合点。

做 ESG 要务实

企业做 ESG 和追求业务增长,是不是相互矛盾?

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阿里中的各方角色:决策者、ESG 专门团队、各业务部门,乃至相关供应商。

在阿里集团内部,关于可持续发展设立了 自上而下的三层治理架构 :董事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集团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和 ESG 战略和运营部,以及各业务单元的 ESG 工作组。

值得一提的是,各业务单元 ESG 工作组的负责人,通常由业务单元的总裁来担任。

ESG 专门团队的体感最为明显。过往与业务部门沟通, 他们想说服业务单元一号位接受 ESG 指标,往往是一场艰难谈话 ——对方会非常直白地质疑为什么要做 ESG,减碳目标为什么要强压在自己身上,以及和业务目标有什么关系。

" 做 ESG 不能原教旨主义。" 经历过艰难沟通,这是陈龙和阿里 ESG 团队得出的深刻感受——做 ESG 不能只强调减碳、社会责任等公益性,ESG 是一个框架思维,从合规、PR、战略等不同视角去看待和定位 ESG,都会产生很大的理解差异。

阿里做 ESG,从不被理解,到融入商业 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2023)》。企业供图

" 务实 " 是他们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具体从实操层面而言,就是 ESG 团队要理解业务。 在筹备今年的 ESG 报告期间,团队第一步是和不同的业务部门做访谈,了解对方今年的业务规划和重点。第二步才是从 ESG 的视角去反观业务,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 关于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虽然我们在去年也做过披露,但在细节方面还不够。" 阿里巴巴集团 ESG 运营负责人许兰兰告诉 36 碳,在今年的报告撰写过程中,ESG 团队与该业务部门做了大量的具体细节沟通,从业务定位、制度政策、流程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更完整的披露。

淘宝天猫、菜鸟、饿了么……阿里会根据不同业务单元的行业特点,来确定具体的 ESG 议题。例如饿了么有自己的 ESG 理念,更强调食品安全和健康;菜鸟则强调构建全链路绿色物流体系,从订单、包装、运输、仓储、回收这 5 个主要物流链路环节,推动实现物流减碳目标。

去贴近业务,也是弥合关于 ESG 认知 gap 的一个途径。阿里旗下业务庞杂, 不能把整套 ESG 的通用框架无差别地全盘发给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而是需要找准切入点 ,站在具体的业务视角下去告诉对方:你的业务里,有哪些就是 ESG。

这也决定了 ESG 到底是企业的 " 魂 ",还是一张经过美化后的华丽外皮。

不懂商业,很难做好 ESG

许多企业对 ESG 有一个刻板印象——做 ESG 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事。

但事实并非如此。 基于业务成长起来的 ESG,背后蕴含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在阿里今年的 ESG 报告中," 打造一朵清洁的云 " 是一个看点——这不仅在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清洁能源转型、考评供应商等方式去降低碳排放和整体平均 PUE(电力使用效率,数值越低越优),更重要的是, 作为一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绿色低碳的云计算已经成了阿里在商业上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很多客户会要求阿里云提供云计算的 " 碳账单 ",这成为企业能否拿下订单的重要考量因素。 " 如果云计算服务不够绿色清洁,那么它永远是别人的范围 3,成为别人的负担。" 陈龙说。

根据 Carbon Trust(碳信托)2022 年的《阿里云碳效能报告》,从本地化部署机房和服务器的传统模式切换到阿里云国内的客户,可避免 85.5% 的碳排放。阿里 ESG 报告显示,阿里云计算在 2023 财年为客户减碳 686.3 万吨。

绿色低碳也成为阿里云延伸服务的方向 。全球有 2580 家企业使用阿里云推出的能耗和碳管理平台 " 能耗宝 "。今年 3 月 9 日,阿里云与第三方检测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 T V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企业客户通过阿里云 " 能耗宝 " 平台对碳排放的核算结果,可以获得莱茵的认可。

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和 投资 方都不只是在商言商,ESG 已经变成了各方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条件。对企业而言, 一张拿得出手的 ESG 成绩单,也是商业竞争中的筹码。

许兰兰给 36 碳打了一个比方:对一家公司来说, 财报是主科成绩单,ESG 报告则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ESG 不再是业务之外的多余负担和成本,而是企业经营的新抓手,可以帮助企业赚钱,创造出新的业务和商机。

当 ESG 更有商业价值,企业内部的转变已经发生。36 碳了解到,阿里有很多业务部门会主动询问、加入 ESG 工作,甚至会来 " 催更 "ESG 报告。

今年阿里巴巴的 ESG 报告才发布,已经有不同的业务方来询问基于 ESG,自己在新一财年应该做哪些事情,想要尽早规划,把业务做起来。

事实已经证明,推动 ESG 从来不能只依靠 " 为爱发电 "。当 ESG 更多地融入商业设计,做到了价值转化甚至变现,才能真正落地。

来源:36氪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