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出现97家P2P问题平台,广东成问题平台数量“冠军”
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 互联网 金融 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 P2P 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时代正式到来。同时,《指导意见》还对P2P网贷“信息中介”性质的界定,这也加速一批担保模式或者自融模式的P2P倒闭潮的到来。
7月共97家P2P问题平台
据中申网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7月共出现97家问题平台,相比上个月的113家略微减少,单月出现问题平台数量仅次于上个月,环比减少14.16%,但是去年7月份问题平台数量的13.8倍。
与去年1—12月问题平台数量普遍为个位数相比,2015年以来,P2P行业问题平台总体呈高发势态,今年出现问题平台数量最少的月份为4月份,共出现55家问题平台。
自去年12月份以来,P2P行业问题平台集中爆发,问题平台数量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台鱼龙混杂、野蛮生长,P2P平台本身具有风险暴露滞后性等特点,加上监管政策落地节点,导致行业洗牌加速。据中申网了解,截至今年6月,国内P2P平台累计数量已超过2500家,其中累计问题平台已经超过800家。
广东成问题平台数量“冠军”
据中申网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7月共有18个省、市地区出现问题平台。其中,广东共出现21家问题平台,超过山东的16家成为7月份的“冠军”,此前,山东已连续4个月成为出现问题平台的省份。
此外,上海和浙江依旧是问题平台高发地区,分别以10家、9家位列第三、第四。安徽省、江苏次之,分别以8家、7家位列五、六。
据中申网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以来,出现问题平台的地区越来越多相比去年大幅度增长。1—7月份的出现问题平台地区数量也相对稳定,最少为1月份,共有12地区出现问题平台;最多为6月份,共23个地区出现问题平台。
失联跑路成平台主要问题
据中申网数据监测,7月份97家问题平台中,出现最多的是失联跑路平台,共58家,占所有问题平台数量的60%;提现困难平台共24家,占比25%;清盘平台共13家,占比25%;停止运营平台2家,占比2%。
随着监管的落地,P2P行业出现跑路、失联甚至清盘的平台越来越多,许多打着自融、非法集资的平台将被监管浪潮洗刷出去。
据中申网数据监测显示,7月份单日出现问题平台最多的是7月24日,共出现8家问题平台。值得关注的是,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首份监管政策——《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但在监管政策发布前后单日出现问题平台数量并没有明显上涨或减少趋势。所以中申网认为,这份监管政策的震慑力并没有立刻显现,但会度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加速的作用。
诈骗频现 本月现短命平台
据中申网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7月出现5个上线未满一年就出现问题的P2P平台。
其中,河南郑州一家名为“国银财富”的平台7月20日,24日就关站失联了,上线仅仅4天。据中申网了解,该平台法人为侯晓军,该公司号称注册资本为10001万元人民币。
此外,安徽合肥的“步华 投资 ”和浙江宁波的“慈鑫贷”分别上线3个月、4个月就发布清盘公告。
监管政策发布促使健康化发展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据中申网了解,《指导意见》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 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此外,《指导意见》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确立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
中申网认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落地,预示着P2P行业洗牌潮的到来。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看到许多打着自融、非法集资的草根平台将被淘汰,P2P为首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走向正规化,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