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e租宝招来骂名一片的P2P有那么烂吗?真正的P2P骗子长啥样?
从事八年 互联网 支付,给包括 P2P 在内的多个互联网行业提供过资金解决方案,接触过形形色色的P2P平台老板和运营团队,所以对这个行业了解比较深,简单的把这个行业这4年来发展过程和当前现状表述出来,尽量做到不夸张、不隐瞒、不美化,把整个行业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文字有点长,看完需要点耐心。
作为一名 互联网金融 从业人员,最近一直比较郁闷,前几天刚刚租了一套房给同事做宿舍,房东客气的问了句我们做啥的?我说做互联网 金融 ,他不甚了解,我又问了一句“P2P知道吗?”房东听了之后连连摆摆手,不同意租给我们。最后跟他解释我们不是做P2P的,是为P2P提供资讯信息的第三方网站,房东才勉强答应。
媒体 的报道真的都客观公正吗?
房东的态度我能理解,其实大家对P2P的歧视早在2014年前就开始了,但真正被妖魔化的是从e租宝事件。伴随着e租宝的新闻,P2P的骂名第一次传播到了全国,紧接着每一次平台跑路,P2P 网贷 新闻在一些互联网媒体、地方卫视和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眼里变成了一次次娱乐狂欢。
更可气的是在妖魔化过程中部分无节操媒体(包括很多大型、正规媒体),不惜突破底线和职业操守将女色、诈骗、金钱三要素放在一起,以此博人眼球,伴随着这些极具诱惑力标题和误导性内容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人们对P2P的误解和不信任迅速在线上线下传播开来。这时候行内也有部分人试图化解这种误解和不信任,但是面对铺天盖扭曲、抹黑P2P的新闻报道,这种呼声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力。
随着误解和不信任慢慢加深后,P2P这个行业逐渐变成了一个无法辩解的屎盆子,各种行业的坏事都能扯上P2P并且把屎盆子扣在P2P头上。金鹿财行事件后P2P被线下理财扣上了屎盆子;中晋事件后被私募扣上了屎盆子;更让我气愤的是3M崩盘事件居然也能被传销的屎盆子扣上了,这两天又被扣上了写字楼退租潮的屎盆子(以每天倒闭跑路10家P2P平台的夸张速度,一年也就3600家左右,这数字能掀起退租潮?能大幅提高空置率?)。
直至昨日看到微博好友的一条微博后我彻底的愤怒了(微博内容:同学每天朋友圈发“努力”“奋斗”“感谢你们”,总感觉他不是传销了就是P2P了),这已不是简单的误解了,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诽谤。这一刻我想到我要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即使我知道,我的声音也会很快地被媒体上各种P2P聒噪之声淹没掉,我也愿意尽我绵薄之力带让你认识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子行业P2P,即使它现在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
什么是P2P,它的模式是什么?
P2P理财的含义百度百科上解释是:peer-to-peer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而P2P理财是指以公司为中介机构,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简单来说P2P是一种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的资金中介平台,很多人赶时髦把这称作为金融创新,在我看来根本算不上创新,顶多算是民间借贷的资金渠道升级而已。
P2P本质上跟股票交易所、房产中介、淘宝网一样,都是单纯的撮合买卖双方交易的中介,需要突出一点的是作为交易中介,本身不能碰到买卖双方的交易资金的。P2P线上撮合模式能完美解决线下金融机构在空间和时间上遇到的诸多问题,能大幅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所以前景极其光明,发展也非常迅猛,短短三四年时间,行业内前后上线过2万多家平台(P2P软件系统开发商和支付公司处统计到的数字),其中不乏打着P2P名号从事非法勾当的平台。由于国家一直没能介入P2P行业的监管,P2P的模式标准一直没有官方的定义,各家平台对P2P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观点,导致P2P平台的运营模式不尽相同。
P2P被定义为中介机构就决定了他的盈利模式只能依靠撮合买卖双方交易产生的手续费,这种盈利模式跟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优势在于成本套利(注意不是风险套利)。以往借款人从银行贷款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会遇到各种政策限制。
先说时间成本,一次贷款从提交到审核再到放款,时间至少十天半个月,这种时间成本让很多急用钱的人望而却步;再说政策成本,我自己曾为了深圳的公司打算从苏州几家银行借款,我以苏州300万房子作为抵押贷款100万,但全部的银行都以借款企业在深圳为理由拒绝了我的贷款要求。这让第一次从银行贷款的我,受到了深深的打击。
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看到了P2P存在的必要性。P2P本质是成本套利,但这种成本套利的利润空间并不高,顶多比银行的贷款利率高3~5%,银行的银行经营性贷款利率在9%左右(不含隐性成本)加上这个成本套利的利润,借款端从P2P平台上借到的资金成本正常应该在12~14%,借款人借款成本去掉P2P平台的居间介绍费, 投资 人到手的收益应该在10~12%左右比较合理。
以此推断某些从事P2P借贷撮合业务的平台,给投资人的收益能有20%甚至更高,可想而知,借款人拿到的资金成本至少得25%,这种撮合实际上不再单纯的是成本套利了,已经完全变成了风险套利。这类项目的借款人往往是信用、资质等问题被银行风控部门拒绝的借款人,这类借款人流入到了P2P行业,让P2P行业变成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市场。再加上此时行业没监管,平台对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不彻底,甚至有平台为了降低投资人的风险疑虑,恶意隐藏甚至篡改借款人的相关信息,这就导致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把整个交易风险人为放大了。
上面这两种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撮合类的P2P平台,只不过一个做的是成本套利,另一个做的是风险套利。从模式上来讲这两种都算P2P平台,但要从监管合规角度来看,后一种风险套利明显不符合监管的信息完全披露的要求,所以成本套利的借款交易撮合平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P2P平台。
披着P2P外衣的骗子长啥样?
说完P2P模式后再来谈谈披着P2P外衣的骗子们,骗子主要有三类:旁氏骗局、互联网传销、诈骗网站。
第一类,旁氏骗局总结来讲就是拆东墙补西墙,A把钱给了骗子,还款付息的时候,骗子再去从B那边拿钱付给A,如果B的钱不够或者骗不到B的时候,这个骗局就结束了;目前在P2P行业内的骗子90%玩的都是旁氏骗局,旁氏骗局里根据骗到的资金用途有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融;另一类是影子银行。
自融的定义很简单,骗子把骗来的钱供自己挥霍(买楼、消费、炒股票、炒期货等等)或者给自己的企业、关联企业用于经营。旁氏骗局的集大成者e租宝的丁宁骗取的资金大多用于总裁张敏的豪宅、弟弟的百万月薪、员工工资、自我挥霍等等。自我挥霍的比例在挂着P2P羊头的旁氏骗局里占比较小,大多都是用于关联企业的运营。当下很多房产公司、煤炭公司、矿产公司、钢铁公司等等因为行业大环境或者本身问题从银行拿不到贷款,而从私募、小贷等渠道的借款成本太高,有借款公司就想到自己开了1家平台套取投资人资金用于关联企业经营(这貌似也说明了P2P借贷的优点:可减少资金的传递成本)。
另一种是影子银行,借款端是正规的非平台关联的企业,影子银行和真正P2P的唯一区别就是平台是否经手投资人资金,显然影子银行是经手投资人的投资款的,大家都知道银行是受国家严格管控的行业,最大的业务就是吸储和放贷(有兴趣可以观察下银行门口的两个狮子,大多是一个闭口一个张口,闭门的表示吸储,张口的表示放贷),简单点说就是从储户手里拿到钱后再把钱借给借款人。而某些打着P2P旗号的公司先把投资人的钱拿过来,等到有借款人的时候,再把钱放给借款人,这种操作手法实际等同于做了银行的业务,所以称之为影子银行。
第二类骗局,互联网传销。互联网传销是线下传销的渠道升级版,线下传销的大本营在广西南宁和北海,线下传销高端一点的大多冠以西部大开发、阳光工程、北部湾资本运作、1040工程等当下热门且吓死人不偿命的名号,低端亲民一点的大多卖点饮水机(刚毕业那会校友用一整个下午忽悠我花8000元购买一款市面价1200块钱磁疗饮水机)、女性化妆品等等(大家对整天晒发货单的洗面奶微商肯定不陌生)。
而时下热炒的P2P概念碰巧遇到了传销,被传销组织拿过去当成了唬人的噱头,本质等同于西部大开发和饮水机。传销是以拉人头的方式来保证上线收益的,线下传销的拉人头、洗脑、交钱,各个环节都需要很好的个人沟通技巧,所以多将信任度较高的亲朋好友列为拉取对象。
通过线下渠道拉人头,耗时费力,而且很难快速壮大,而互联网传销则是将线下的渠道改成了线上,不在单纯的依靠上线的沟通技巧一对一的去洗脑、拉人头,而是利用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优点进行一对多的洗脑拉人头,所以组织会很快发展壮大,并让最先被拉进去的一批人有真实的收益。之后传销组织再让获益者在传销官网或其他网络渠道发布自己赚钱心得、当月收益、模式感悟等等,因为确实有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参与者在表述的时候都是真情流露,故事和言语对拉拢对象有极大诱惑力和迷惑性,所以互联网传销危害性要远大于线下传销。目前打着P2P旗号的互联网传销只看到3M一家,但是随着3M的崩盘,接下来会涌出一大批3M模式的效仿者。
第三类骗局,诈骗网站,这类也是性质最恶劣的,纯粹就是为了骗钱,打着P2P的旗号做了一个假的网站,网站上的所有信息都是假的,例如,办公地址、法人、运营公司、员工介绍等等,这类网站因为假的地方太多所以露出的破绽也是最多,投资人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看出问题,这类网站诈骗对象是网贷行业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下面我会详细说明。
P2P诈骗是怎么做到的?
以上介绍了行业里挂着P2P名号进行诈骗的几种方式,接下来再讲一讲P2P是怎么被这群骗子玩坏的,玩坏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
2012年P2P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老老实实做成本套利的P2P,此时还不算真正P2P,因为平台是可以拿到投资人资金的。这种模式用支付行业的话来说是一个资金池模式,投资人把所有钱汇集到平台或者法人银行账户,等有借款人来借款时,平台再把钱放给借款人(模式是影子银行)。平台规模越做越大,池子进来的钱慢慢多过出去钱的时候,池子里面沉淀下来的资金就越来越多。
这时有聪明人就可以发现可以拿池子里面的一部分钱出去炒炒股票,给自己买几辆车,买几套房,也没人发现,这时候就发生了资金挪用。随着后期投资人源源不断的资金一直注入这个资金池,再加上没第三方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管,这种挪用沉淀资金的行为一直运行的顺风顺水。这时候平台性质已经从影子银行变成了半自融,但还是有部分真实借款业务的。
这种半自融模式下如果平台从资金池内抽出的资金过多,流入的资金不足时,就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投资人提现,平台没钱打款),一旦出现这个问题平台十有八九都会倒闭,平台的借口往往都是挤兑。这个解释极其坑爹的,真正的P2P是绝对不会出现这个挤兑问题的,因为你的资金都是一对一借给借款人的,项目到期借款人没还款只会出现逾期。
如果平台告诉你出现了挤兑只能说明一点,你的钱被平台挪用了或者平台在借款项目上造假了(大多是拆标,借款期拆分或借款金额拆分)。
到2013年底的时候出现部分平台没控制好流动性资金倒闭了,不久很多平台也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所以适时推出了资金托管系统,把投资人、借款人的钱托管在支付公司的电子钱包内(类似淘宝网买卖双方资金托管在支付宝电子钱包内一般),解决了平台经手投资人资金的问题。投资人不投资的时候资金停留在支付公司的电子钱包内,投资之后资金直接从投资人电子钱包进入借款人电子钱包,直至此时真正意义上的P2P交易模式才真正成型。
托管模式解决了平台经手客户资金的问题、增加了平台挪用投资人资金的难度,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挪用问题。因为聪明的骗子们又很快想出了另一个办法:伪造借款人(以自己亲戚、亲属、员工的名义发布借款项目)变相实现了资金池。
曾遇到过一家平台以员工名义发布了一个借款项目,被人投诉后我们风控部门想见一见借款人,平台百般推脱,最后平台承认是背着员工私下发布的项目,后来员工知道后当即辞职不干了。还有很多平台以老婆、兄弟姐妹的名义借款,最终资金都是汇集到了平台法人的资金池里。所以我一直强调一定要有监管部门的对借款项目进行公证和监督,再加上资金第三方托管只有这两济猛药下去才能去伪存真,迎来P2P行业的春天。
在支付行业推出P2P资金托管解决方案后,2014年4月国家也明确了P2P行业的四条红线:一是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运作,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四条红线出来后,P2P行业新开平台大多上马了资金托管系统,但是一部分平台坚持资金池模式。如果2014年下半年上线P2P平台继续从事资金池模式可以借口对行业和政策不了解的话,那么2015年上线的资金池模式的平台就纯粹冲着自融有意而为之的,因为资金池模式下挪用客户资金没有任何难度,资金托管模式则需要伪造借款项目,容易露马脚被人找出破绽,风险很大。
P2P行业被诈骗团伙盯上是在2015年初,有人发现前两年跑路的平台,因为投资人地域分散,经侦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业务不熟悉,监管部门不明确,导致公安部门对这种互联网金融案件立案侦查比较困难,很多幕后主谋一直迟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诈骗团伙找到这个漏洞后,就利用P2P的名号做了假网站,专门用来诈骗一个特殊群体:羊毛客(羊毛客是一群专门获取P2P平台活动奖励作为收益的一个投资人群体)。
这伙人从淘宝上花几万买来一套功能极其简单的P2P软件,网页前端做的高大上,然后再联系羊毛推手和羊毛推荐网站,许以高额推广费,再把活动返点做高,羊毛客就会纷至沓来。然后再发一些诸如7天、半个月的短期借款项目让羊毛客投资,等凑齐几十万,几百万投资款就直接卷款消失。
今年3月份跑路的贝米在线更是将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贝米幕后的诈骗团伙一次性做了三家诈骗网站:贝米在线、乐息金融、川金贷,贝米刚做活动推广的时候就有投资人在网贷巴士预警。很多羊毛客也都看到了预警,但是过惯了刀口舔血的羊毛客不愿放弃到嘴的肥肉,很多人决定在时间上跟骗子赌一把,最终这伙骗子并没给羊毛客撤退留有充裕的时间,一个礼拜就卷款跑路,羊毛客此战全军覆没,血流成河。骗子操纵的另外两个网站也在当晚消失的无影无踪,事后投资人粗略统计光是贝米在线一家网站就骗了羊毛客接近500万投资额。
而诈骗团伙选择经验丰富的羊毛客下手是有理由的,因为经过多家跑路平台的洗礼,投资人已若惊弓之鸟,对陌生平台保持高度戒备,很难欺骗到真实投资人,只能改为诈骗以薅羊毛为生的羊毛客,加上羊毛客投入资金不多(少则一两百多则才一两万),后期维权动力不足,再加上羊毛客的贪婪,这几个因素决定了他们成为了最完美的诈骗对象。这类诈骗案件特点是行动迅速,时间短(一家平台一天内就可以搭建起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网站得手后,立马关站消失,重新上线一家新网站继续行骗)。
最后想送给羊毛客们一句话:你的贪婪是毒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随着国家对P2P正式监管的日期临近,为避免非法行为暴露在监管部门面前,会有更多的旁氏骗局、互联网传销、诈骗网站这三类伪冒P2P加入跑路和关门歇业的行列,同时也会有些平台尝试向真正意义上的P2P转型,总而言之,越是临近监管日,整个行业的波动就越厉害。
在这种行业自我免疫的大浪潮面前,如果有辨别能力的投资人可以选择真正意义上的P2P平台谨慎投资,对行业没深入了解,获取信息渠道少的投资人建议战略性撤退,持币观望是最好的选择,孟子说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最后想跟P2P围观者说一句:请大家相信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平时看到有类似诋毁、扭曲P2P行业的信息时,围观可以但别起哄。
如需转载请经的本人同意,谢谢。
有兴趣讨论P2P网贷相关内容可以加我这两个QQ交流群:335618459 13682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