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坐拥500万用户的音乐网站何以走向死亡
Songtaste是连续 创业 者李树斌在2006年创立的一个音乐分享网站。通过大量音乐爱好者对内容的上传、推荐,截至2009年夏,该站点已收获500万用户和300万首歌曲。
但版权问题一直让李树斌很是头疼。由于Songtaste采用的是UGC模式,用户上传的歌曲常有违规问题发生,李因此屡被文化执法部门请去接受问询和处罚。另外,李几乎在同一时期创立了另一个创业项目“好乐买”,因两者无法兼顾,加之音乐产业难以变现等原因,创业3年后,李有意将Songtaste出售。
A8音乐集团看上了Songtaste。2010年,A8支付800万元现金收购了Songtaste 80%的股权,后归入A8旗下多米的阵营。据A8某位要求匿名的前员工透露,因转战移动端及改造难度高等原因,A8实际上在收购之后无限期搁置了Songtaste。外界所能看到的只是,2015年7月20日,Songtaste正式宣布,因“版权问题”,其音乐业务在该通知发出一周后彻底关闭。
为详尽了解Songtaste在被收购之后的具体变动及关闭网站的战略考量, i黑马 曾多次联系A8董事长刘晓松,但刘以“不用了谢谢”为由拒绝了采访。
李树斌迄今仍然认为,音乐产业难盈利的现实问题阻挡了Songtaste的正常发展。“那时如果有盈利模式,能赚很多钱的话,我可能也不会去创立好乐买,反而去用心地经营它,把它做得更大。”在李看来,这才是Songtaste倒下的核心原因。
以下为原Songtaste创始人、现好乐买创始人李树斌口述,由i黑马整理。
我自己是一个比较爱听音乐的人,喜欢轻柔舒缓的慢歌,特别是没有歌词的纯背景音乐。那个时候听歌基本上都是去百度下载,但百度上能找到的基本上都是流行歌或快节奏歌曲,满足不了我这种小众需求。另外,你可能喜欢一个歌手,但不一定喜欢他专辑里所有的歌,一张一张专辑的寻找方式也不够高效。
这时就只能向朋友要歌了。我那时在MSN上一个个问,看他们最近在听的歌是什么,然后找和我品味相近的朋友不断地要歌。但问题是,他在给你8首、10首的歌之后,也没办法给你提供什么新鲜的歌曲了,毕竟单单一个人的音乐范围是很窄的,而且在聊天环境下你也没法让朋友一个个翻之前的听歌记录(有的可能连听歌记录都没有)。之后我就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类找歌的需求。
那个时候我也差不多要从搜易得CEO的职位上卸任了,所以就想着做这么一个网站。
产品迭代路
2006年7月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小网站,叫Songtaste。它那时还是个小小的音乐论坛,我从我在 传媒 大学时创办的核桃林社区里导流,让大家在论坛上贴歌、找歌、讨论音乐。
那个时候的Songtaste离我的理想状态还很远,因为我想建立的是一个音乐分享网站,有自己的软件推荐算法、基于人的推荐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个论坛。
像一般音乐的推荐方式有统计模式和DJ模式两种。统计模式可以根据用户指标,比如歌曲的试听次数进行算法推荐。我后来曾经和豆瓣的阿北聊过一次,他是工程师出身,喜欢这类电脑算法的统计模式。这种模式做到极致就可以根据音乐本身(音频、音轨)进行算法推荐,美国的潘多拉公司能做到,但国内没有这么好的技术。而如果要根据用户指标进行算法推荐,需要这些歌被较大范围地听过,许多小众的歌会因此被埋没。
DJ模式,或者说推荐人、音乐达人模式,是可以挖掘出那些小众歌曲的,并且找出一定相同调性的歌,毕竟他们会到处找歌嘛,而且如果他们也去推荐口水歌的话,电台也就没什么人去听了。所以这种推荐人模式是我比较青睐的。
而我在初始阶段采用的论坛模式其实不太好。它只能让人在论坛上贴已有的音乐网站链接,比如百度的,但有时百度上的链接会失效,有的人就直接贴一个歌名让大家找了。不过这种找歌方式还是效率很低,而且信息量一多,用户体验也就变差了。
所以我打算重新改造Songtaste,把它做成一个音乐推荐网站。
2007年春节前后的两周时间里,我把这个网站后来的主要功能都写了出来,包括相似用户的推荐算法、用户自助音乐上传功能,以及两个推荐列表板块:一个显示用户最近上传的音乐(没有经过算法分析),一个显示你可能喜欢的歌曲(通过分析用户试听和上传的音乐推荐相似的人上传推荐的歌曲)。
中间有个小插曲。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自学设计flash动画,那时做的人很少,价格是1秒钟200块,我靠这个赚了些钱。后面不愿意做就转去写程序了。因为那段经历,我就打算自己设计Songtaste的网页。但设计网页是件很费脑的事情,你会思考、纠结字体、间距、版式等东西。
后面有个朋友告诉我,英国有一个网站叫last.fm,它的设计很牛逼,我就偷了个懒,把Songtaste第一版做得和它一模一样,上线的时候很多人以为last.fm出了中文版。后来last.fm的创始人可能找到了网站的漏洞,给每个人发了一封繁体站内信,说我们抄袭他们,并且欢迎大家去last.fm官网使用。
虽然后面没有对用户产生什么太大影响——那个时候英文网站很少有人用,而且他们只能试听30秒,中国用户还不太能接受——但我还是在两三个月后自己设计了一版UI,这个UI就是Songtaste现在的样子,即使Songtaste出售给A8后,它也还是这个UI,没有再变了。
同时上线的其实还有日志和小组的功能,类似那时挺火的SNS社区,不过这两个功能我后期是不太认同了,我觉得它干扰到了Songtaste的本来意图——让用户快速找到喜欢听的音乐。
网站刚上线的那段时间,我还是挺兴奋的。每天的新增注册用户数在缓慢上涨,从刚开始的100个每天新增用户数,到后期涨到了1000~2000,中间有一天这个数字突然翻了一倍到4000~5000,我就去查了下,发现是和菜头在博客里推荐了这个网页。那时和菜头的博客很火。到我卖掉之前,每天的新增注册用户数就一直是这个水平了。
平台长短版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网站最核心的东西是500余个核心音乐推荐人。
2007年春节的那次重新改造,我加入了一个本周音乐推荐人排行榜,按照用户推荐歌曲的试听次数排列,每次排列显示30个人。这个成了Songtaste用户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这里聚集了中国当时最小众也最牛逼的推荐人。
这些推荐人其实大部分是草根音乐爱好者,他们会在Songtaste上把自己喜欢的歌曲上传,写推荐语,然后推荐给其他用户,用户可以关注这些推荐人。我们最后有300多万首歌的曲库,里面也许有50万首是特别稀缺的音乐,这些资源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像常年在排行榜排第一的是一位小姑娘,网名叫Tomi_enn,在我出售网站前,她一共推荐了400~500首,歌曲的试听次数超过2亿次。她也会自己写音评,写推荐语,写得很唯美。排名第二的网名叫暗白,当时推荐了两三年的歌曲,试听次数加起来也有2亿多次了。
后来我问过他们,基本上每一个人每一年都至少听过四五万首歌。也是因为他们,Songtaste聚集了很多音乐爱好者,而且成了小众歌曲的聚集地,网站的调性也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Songtaste网站上的本周最佳推荐人榜单,至今仍能看到。
写Songtaste代码的时候,我其实用的是最差的技术框架,以及最普通的编程语言PHP,没有任何高级技术含量的东西。所以到后来,网站存在很多程序bug,一直在修修补补。后期我也专门培养了一个程序员,让他帮忙做网站的技术运营工作。
服务器我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服务器,只有两台。但网站的流量一直在上涨,大概到了800~900万的PV。这样在网站上听歌就变得非常非常地卡了,甚至有服务器宕机的情况发生。
后来别人介绍我认识了张欣研,他是光芒国际的CTO,国内做 P2P 传输技术非常牛的一个人。他知道我有这么一个网站。我当时说带宽和速度都是个问题,他就说你把音乐文件放在我们这里得了。后面我们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我给他网站25%的股份,带宽方面他帮我免费打理。当时没有注册成立实体公司。
但带宽不是最头疼的问题。因为版权问题,我被罚了很多次,从建站到出售,中间就没有断过。
那时负责管理音乐版权问题的是北京文化行政执法总队,他们那时总共就8、9个人,基本上每个人都以不同名目罚过我。比如有些歌是文化部要求的必须下架,有些歌甚至因为涉及反动内容必须下架。每次罚款都得罚个3000~5000块钱,最多一次罚了8000块。
其实这类罚款还算少的,毕竟我没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而且是一个个人网站。但这个风险确实挺大,我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而且我一个人也没法一直去做人工审核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对网站也没有做什么内容运营、审核的工作,最多只请了2个人帮忙运营这个网站。因为这个网站是个UGC网站,用户自己上传歌曲,自己分享,排行榜也是根据我的算法自动更新,每周更新一次,基本就是这样放任网站自己生长。
到后期,国家负责音乐版权管理的机构人员加了我的QQ——那时Songtaste网页上留有我的QQ——经常留言让我把一些音乐链接做下线处理。另外一些唱片公司也会让我下架一些歌曲,因为网页上经常出现他们的新歌。这种事情每天都有,每天都要处理,平均一周要下掉几十首歌。
另外,到了2007年10月之后,我就开始创业做“好乐买”了,精力越来越难以顾及Songtaste。而且我也确实被罚得很烦了,所以坚持到2009年夏天我就觉得需要把Songtaste出售了。
售出后这5年
大概是2009年的下半年,具体时间我记不太清了,A8集团董事长刘晓松和他的两位同事过来找我聊。他们起先是想 投资 我,我说我不接受投资。那个时候好乐买已经拿到红杉的A轮投资了,红杉劝我说这个网站不能再做了,怕有法律风险,万一把我抓了怎么办。而且,我觉得Songtaste如果能背靠一家有资质的公司去发展壮大也不是一件坏事,我也能靠出售赚一笔收入。
所以我和A8集团要求说收购价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之后A8负责财务的VP和我聊了下具体细则,最后确定是800万人民币出售,我留20%的Songtaste股权,打款的话是分批付,大概到2010年三四月份全部付清。20%股权和分批付款估计是为了让我帮他们过渡,不过我也很难管这个事情。
后面我也和他们的产品团队接触过,开过最多三次会,我看到团队内大家的思维都还很分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像有一次会是刘晓松本人组织的,最后开到半夜3点还是没得出什么结论,似乎没有人能对这个产品未来的具体路径做一个盖棺定论。
我那时也在给他们做一个公司顾问的角色,来讨论A8的未来规划。A8其实有一些计划,希望做一系列的产品线,圈亿级以上的用户。但到2011年以后,他们的核心资源都转向多米了,那时多米几乎是A8的全资子公司,这样Songtaste就被边缘化了。
A8那时是在彩铃SP越来越难做之后,想找到一个产品来推动公司发展。不过我觉得A8应该没有深刻理解Songtaste的产品理念,虽然这个理念我有说过,但毕竟 互联网 产品不是听别人说一嘴就能做出来的。这个是我自己的看法。
之后Songtaste的具体经过我就不太了解了,我自己也确实不怎么去用Songtaste了。
因为写了一个网站而收获了数百万的用户,其实也让我很有成就感,那个时候拼命写代码写得头发都白了。
2007年2月,把网站主架构和功能构建完之后,有半年的时间我一直在优化Songtaste。那个时候的状态是,早上六点睡觉,睡到下午两三点起来吃饭,之后再接着写程序。我那时还和家里人住,他们都不太理解,之前我还在管一个很大的公司,突然就不知道在捣鼓什么了。
但说实话,那时音乐产业没有什么有效的盈利模式,如果有盈利模式的话你就可以用这笔钱买版权,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循环。那时如果有盈利模式,能赚很多钱的话,我可能也不会去创立好乐买,反而去用心地经营它,把它做得更大。我认为这是核心问题所在。
另外就是,那时的免费音乐下载网站让用户形成了免费听音乐的习惯,这个习惯现在都没完全改过来。别的网站能够免费下载,自身的曲库又很大,你也基本不可能向用户收费。虽然现在的用户付费习惯比以前好多了,但还是不够。
音乐下载没法付费,基本只能靠广告费来获得收入,但广告费很难支撑庞大的版权费用,就连百度也付不起音乐版权的费用。所以中国音乐产业基本没有正向循环的 商业 模式,这也让很多中国的原创音乐人生活得很辛苦,很穷,没有办法专心做好音乐。
我后面还听说A8也因为版权归属问题被处罚了不止一次,最少也到了十万元以上的级别。另外如果是上市公司被处罚,其实会有很大的风险,毕竟上市公司是需要对公众负责的。Songtaste上面没有人审核,会有一些涉及政治的歌曲等类似问题,出了事情很难摆脱责任,这可能也是A8关闭Songtaste的原因之一。
注:
i黑马于2016年三四月间先后以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多次联系A8音乐集团董事长刘晓松,希望他能就songtaste入列A8后的发展状态及后期决定关闭退出的战略考量做一深谈。遗憾的是,刘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数日后仅在微信上就邀约回复了一句“不用了谢谢”。此后截至本文发稿止,i黑马再未得到其他任何回复。
i黑马联系到一名对Songtaste后期发展颇为熟知的A8前员工。
据该员工描述,彼时由于多米没有web端,所以A8在收购Songtaste后曾希望将其改造为多米音乐的web端网站。
在进行改造前,多米方面的技术人员对Songtaste进行了评估,认为网站的技术架构不够规范。如果要改造网站,需要对其推翻重写,但即使是较好的web技术团队,也至少需要3~5个月才能完成。
而彼时,多米团队内只有安卓、WP7、塞班等平台的开发人员,若要进行Songtaste改造,需要招募专属web团队,改造成本很高,因此暂时被搁置。此后,由于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多米全力转向移动端,Songtaste的改造工程就此被无限期搁置。
该员工另透露,多米方面在2011年也曾对Songtaste做过一些小手术,以转化其用户,例如挂上多米DJ,换上多米的音乐试听链接,引导用户下载多米PC版客户端等。但由于多米和Songtaste的用户群体相差太大,转化工作收效甚微。
除此之外,多米只对Songtaste进行了bug修复、垃圾数据清理、网站交互改动等小调整,没有进行大变动。同时由于Songtaste固有的版权问题,多米也染上了一些官司。
“我之前也有劝说刘晓松去好好运营下Songtaste,但没能说服,那时就明白音乐这个事情太难做了。”该员工称。
文/汪晨 编辑/齐介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