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里拍卖上的二手车诈骗产业链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揭秘阿里拍卖上的二手车诈骗产业链

来源 / 互联网 分析沙龙

文 / 金易 色色

提起拍卖,很多人往往会首先想到嘉德、苏富比等传统大型知名拍卖会,拍品价格动则数百万、上千万,被看做是一场富人的 游戏 。不过,随着网络拍卖的兴起,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之下,网络拍卖开始逐渐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从书籍、玩具、艺术品到 汽车 、房子等物品,无不可以用来拍卖。

纵观国内当前网络拍卖行业,基本可以分为三极势力:以阿里京东拍卖为代表的综合拍卖,以孔夫子旧书网为代表的旧书拍卖,及以嘉德、海王村、荣宝等为代表传统拍行的自有平台。在三者之中,阿里拍卖的网络影响力无疑更为广泛。今年9月内嵌于淘宝 App 中14年的阿里拍卖,终于推出独立APP。然而,仅仅一个月之后,阿里拍卖却被两则豪车拍卖的新闻事件推上风口浪尖。

围绕阿里拍卖上充满套路与欺诈的讨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1

捡漏豪车反被套路

根据 媒体 的报道,有2名用户参加了阿里拍卖上的豪车拍卖。第一位是浙江义乌的周先生,看中了一辆兰博基尼跑车,起拍价只要1万8千元。他当时冲着这个起拍价想去碰碰运气,结果他点了出价之后,价格却突然变成了95万。

揭秘阿里拍卖上的二手车诈骗产业链 (截图来 自媒体 报道)

另一位用户是来自浙江温州的王先生。他的遭遇和周先生几乎一样,拍卖的保时捷起拍价同样是1.8万元。当他出价之后,价格突然变成了52万。

揭秘阿里拍卖上的二手车诈骗产业链 (截图来自媒体报道)

对于上述情况,阿里客服给出的解释的是这样:

(截图来自媒体报道)

没有参加过拍卖的人,看了阿里客服的回应之后,仍然会一头雾水。根据实际拍卖经历来看,出现上述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

1、拍卖系统的报价都是实时显示的,如果有人抢先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了起拍价1.8万元。那么,其他参拍的用户,就无法以1.8万元的起拍价参与,只能出更高的价格;

2、初次参拍的人,面对这样高金额的拍品,往往会较为紧张,在点击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拍品价格已经变化,由于这个时间极为短暂,便直接出价;  

3、由于每次加价的幅度非常高,兰博基尼的加价幅度是94万,保时捷的加价幅度是51万。一不小心成为第二次出价的用户,落锤价基本上就接近了评估价;

阿里拍卖作为一个大平台,与商家联合欺诈消费者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不过,这两个事件真正的问题在于,根本不是正常的拍卖情况。

对于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拍品,正常设置拍卖通常有两种方式:

1、起拍价高,基本上接近了送拍者的心里底价,而每次加价的幅度较小,真正想要的人,会继续参与竞拍;  

2、起拍价较低,每次加价的幅度处在一个正常水平,这样参与竞拍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在争抢效应之下,最终成交价也可能会变得较高。

翻看阿里拍卖过往的豪车拍卖纪录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的拍卖,基本都符合上述两点。

而这次无论是兰博基尼还是保时捷,设置的竞拍方式,都与正常的拍卖行为严重不符合。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背后的送拍者,在骗用户的保证金。

根据阿里拍卖【竞买须知】中的规定:

七、买受人逾期未支付拍卖价款,法院可以裁定重新拍卖。重新拍卖时,原买受人不得参与竞买。拍卖成交后买受人悔拍的,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

当参拍的用户,抱着捡漏的心理,  不小心高价拍得之后,绝大多数不会支付尾款。

而根据平台规定,悔拍者的保证金自然要被扣除,兰博基尼的保证金是58000,保时捷的保证金是33000,最后平台拿走的费用之后,其余就落到了送拍者的口袋里。

2

二手车拍卖诈骗产业链初现规模

翻看阿里拍卖过往的豪车拍卖纪录,已经看不到上述两辆豪车的拍卖信息。但是,根据媒体的详细报道,从中可以发现,这两次的送拍者竟然为同一家公司:

宁波淘万车拍卖有限公司

(截图来自媒体报道) (截图来自媒体报道)

根据第三方平台查询信息显示,  宁波淘万车拍卖有限公司成立的时间是在今年6月,成立时间仅有4个月。

(第三方平台查询结果)

经常关注二手车的人,多少都听说过宁波二手车市场的“臭名”。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报道宁波套路二手车案件,一次性被抓的犯罪嫌疑人多达74人。

(截图来自媒体报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宁波二手车市场的问题,尽管当地政府多次整顿,但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根治。尤其是交易方式从线下转到线上之后,甚至是借助阿里拍卖这样的大平台,成本越来越低而收益却是越来越高。

上述两名参拍者,如果不是有媒体介入,即使找到阿里拍卖的客服,恐怕也难以要回保证金,毕竟送拍者是在规则之内,没有违反平台的规则。送拍者接连两次采取了同样的手法,也由此可以看出,已经是轻车熟路。

然而,随着了解逐渐深入我们发现,这种情况绝非偶然。依附于阿里拍卖平台,国内的二手车商们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诈骗产业链条。

除了宁波二手车商之外,还有一家山东惠天融远不良资产处置有限公司。无论是诈骗手段,还是诈骗频率,与前文提到的宁波淘万车如出一辙。

根据黑猫投诉的记录显示:

一用户于2021年7月14日第一次使用阿里拍卖拍得17年宝马530Li机动车一台,车辆存在重大事故,而且还要额外缴纳20000元过户提档保证金以及3000元综合服务费;

另一于2021年7月22日第一次使用阿里拍卖拍得12年宝马X5机动车一台,同样存在相似问题; 

匿名用户于7月18日投诉,山东惠天融远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伪造车辆1份假鉴定报告,以全损报废车当新车卖,并拒绝退换保证金;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常识一样,当一只蟑螂被察觉的时候,已经满屋都是了。

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个案例:

某用户于6月20号晚上看到淘宝阿里拍卖、重庆中进拍卖有限公司在拍卖电动汽车。该用户在高价拍得车辆之后,又被要求再缴停车服务费3500元 ,上户费2000元保证金,拖运费2500元等诸多不合理费用。

根据该用户的观察,重庆中进拍卖有限公司每天都在以同样的作案手段,同样的方式欺骗消费者。

(截图来黑猫投诉)

如果前面提到的两个案例还是偶发,那么,用户接二连三的投诉,足以证明阿里二手车拍卖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里仅罗列被不同用户多次投诉的车商不完整名单:

由此可以看出,二手车商们依附于阿里拍卖平台,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诈骗产业链,先是隐瞒车辆问题,然后哄抬拍品价格,然后骗取保证金,再收取各种额外费用。 

让用户真正愤怒的是,在各种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阿里客服未做任何处理,甚至站在商家一方,严重损害用户的利益。

3

拍品信息陷入薛定谔状态

阿里拍卖作为一个发展多年、影响力广泛的网拍平台,详尽展示商品的细节,这是最基本的操作。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阿里拍卖上的部分商品信息,偶尔会呈现出一种薛定谔的状态。

所谓拍品的薛定谔状态,就是要想证实拍品的真实性,就需要交叉印证。但是这种交叉印证,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展开,只能陷入一种死循环状态。

还是拿二手汽车拍卖为例,在某一拍品描述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发动机号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核对,车架号经核对与登记信息一致。

(截图来自阿里拍卖)

实际情况就是,这辆车处于被法院查封的状态。要想查看发动机号,就需要把汽车打开查验。而这种行为,法院是不会允许的。所以,发动机号也就无法证实是否与车架号和登记信息一致。

如果不一致,那这辆车就无法正常上路。如果一致,才能办理上路手续。

除了汽车之外,还有飞机拍卖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名称为“空中的士马宏”的网友,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截图来自微博)

五年前,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就曾成功拍卖出一架塞斯纳560XL公务机,成交价是2040万,由唯一报名者出价竞得。这架飞机能成功竞拍,最主要的原因是飞机状态良好,三证齐全,维修保养记录可查,而即将于明天在阿里拍卖上开拍的纵横航空的湾流G550及后天在京东拍卖上开拍的湾流G450,是由于断供贷款被银行起诉,然后遭法院查封。

现在这两架飞机的发动机和APU的状态无人知晓,想查清楚就必须拆机检查,但大概率法院是不会同意的,但不查清楚也就没人敢买,结果这两架飞机就变成了两个盲盒,打开之后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

这种薛定谔的状态,究竟是否有解决的办法,又为何会出现?  

首先在模式方面,阿里拍卖与嘉德网拍等模式不同,前者自身并不征集拍品,因为是法拍,主要以法拍物品的展示信息为主。而嘉德网拍等,需要面向全社会征集拍品。

其次,传统拍行拥有自己的专家鉴定团队,对拍品进行鉴定,虽然在法律上不需要对拍品的真伪负责任,但是鉴定结果直接关系到着平台自身的商誉,是立身之本;而法拍物品在被查封之后,需要保持原有的面貌,法院无需对拍品,尤其是涉及到汽车飞机等复杂物品全部进行一一核定

再者,正是由于模式的巨大差异,导致了阿里拍卖上如汽车、飞机、数码等法拍物品,缺少充分的鉴定或辅助鉴定手段,导致了部分拍品信息呈现出薛定谔的状态。

那么,能否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这其中涉及到成本、法律流程、结果认证等诸多复杂因素,这恐怕也是阿里拍卖多年来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因所在。 

4

欺诈频发,谁来维护用户权益?

纵观阿里拍卖平台的众多拍品,总结各种套路基本如下:

1、拍品价格突然被哄抬,用户误点击以高价竞得,反悔被扣除已经缴纳的保证金;

2、涉及到过户的,用户被诱导线下缴纳保证金,然后送拍者失踪无法联系; 

3、涉及到贷款的,指定担保机构擅自提高服务费,乱收咨询服务费等各种费用;

4、已经上了黑名单的商家更换公司名称,可以再次入驻平台继续欺诈;

5、拍品真伪与质量问题,以及商家不发货问题,普遍存在;

相较于其他拍品,二手车拍卖无疑是诈骗问题高发的重灾区。在用户看来,阿里作为一家拥有如此高知名度的企业,是值得信任的。哪怕出了问题,平台也会积极协助用户解决问题。

但让人遗憾的是,前文提到的案例中,多位当事人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阿里客服仍然拒绝用户合理诉求,并且对商家不法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致使用户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对于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倘若以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维权成本也并非人人能够承受得起。维权之路,不知何时能够结束?

结束语:

我们知道,阿里的法务部非常强大,为了确保正文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提及的所有用户案例来源,全部保留了截图以备万一。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阿里拍卖能够真正重视用户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平台审核的机制与流程,采取切实的举措,配合公关机关,有效打击平台上的不法商家。

但愿本文能够引起阿里拍卖业务相关领导的重视,而非收到一纸诉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