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是张一鸣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0 年,在遭遇全球化受阻,疫情全球蔓延的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字节跳动依然完成了年初定下的发展任务:2200 亿业绩,从 6 万到 10 万人团队的扩建。

据晚点财经给出的数据,在过去的一年,字节跳动每天要入职 150 人,全球共 240 个办公地点,仅北京的员工每天就要吃掉 1 万个鸡蛋,10 顿以上的蔬菜。这是令人咋舌的数据。

在外界的眼里,张一鸣是风头十足的 创业 新贵:

腾讯负责广告业务的人说,2020 年,腾讯是在字节的压力下,完成了任务的;

快手的一些员工羡慕字节的速度和激情,以此来释放对于自己公司效率的抱怨

曾经的对手佩服当年张一鸣的布局能力和作战能力,对于战败心服口服;

雷军为张一鸣的新业务飞书站台,这也是在表达对这家公司的治理能力的欣赏。

但以上都是结果,既不是原因,也不是过程

如果我们想一探究竟,究竟这些结果是如何达成的,才会打开一个价值连城的世界。

字节跳动,从 0 到 10 万人,这 10 万人,主要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拥有不同的梦想,都有自己的个人主张。

他们的个人意志是如何被凝聚起来的,其能力和潜力是如何激发出来的?

张一鸣的个人权威又是如何树立起来的?

字节跳动时至今日,都没有大的团队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字节 10 万人里,得有 6 万知识工作者吧,要把这 6 万人都管理好,并激发出来,挺牛的,我们管 300 知识工作者,都觉得头大。——某创业者

梦想的构建,团队的驱使,这些发生在内部的,才是原因和过程。过程往往无比艰辛和琐碎。就连已经封神了的任正非都曾说:" 我当年精神抑郁。。。我并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怕来自内部的压力,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走向错误,奔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害我们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内心是恐惧的。"

但这是想做成一件事的英雄们的必经之路,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群体的成功,都是靠着群体对于创造,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以血肉之躯的奋斗,才能造就卓越,字节也没有另辟蹊径,那么 今天我们就来拆一拆,字节是如何做到的,凭什么是张一鸣?

 

卓越的战略规划

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想终成笑话。

早年在酷讯的职业经历,让张一鸣切身体会体会到一个事情,选择一个好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在同一赛道之下,不断拉开距离的原因。

2011 年,当张一鸣选择做 " 提升信息效率 " 这个拥挤的赛道。当时的张一鸣既不是一个明星创业者,也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谈不上什么资源,什么背景。这是个很烧钱的赛道,对于当时的他来讲,融资非常难, 沈南鹏因为早期拒绝他而后悔,朱啸虎也看不到这个文文弱弱的创业者,周鸿祎甚至投了之后,中途选择退出

极致投入

外界他无法掌握,那么他能掌握的,就是他自己。他首先做的,就是战略规划。张一鸣做战略规划的能力,达到了稻盛和夫所说的 " 看见未来 " 的地步,稻盛说, 你能看到多少,你才能做到多少,如果你看不到,说明你也做不到。

在新芒 daybreak 的一篇报道里(作者:翟文婷),有这样一段描述,2014 年 9 月,张一鸣跟随极客公园的一个活动来到美国参访学习,离开美国前一天,他们来到金门大桥。眼前波澜壮阔的景致触动了张一鸣。他跟源码资本曹毅讲起自己创立今日头条的事情。

写 商业 计划书时,他做过一个模型预测,头条有机会在五年时间内把日活用户做到 1 亿。曹毅问,你怎么做到呢。他把新闻人群的市场规模,渗透率,自己在里面会是什么位置,清楚得讲了一遍。2016 年 10 月,头条 DAU 破亿。比张一鸣预测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如此精准的战略规划能力,令人震撼, 曹毅这样描述张一鸣:" 他对很稀有的大东西必须拿下,会全力以赴,投入所有精力和资源,然后大力出奇迹。"

HR 型老板

战略规划能力除了对于事情的清晰判断,还要有能够建立与战略配套的组织和文化的能力。团队很重要——这一点体会也跟张一鸣早年的职业经历过关,他眼睁睁的看着酷讯和去哪儿拉开了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张一鸣说过:" 战略很重要,但是团队也相当重要,我自己有切身体会的。酷讯和去哪儿竞争,方向很清楚,但是差距越来越大。

当年海内和开心竞争,对开心的数据产品也很了解,可惜就是眼睁睁看着对手从产品到推广上的节节胜利。回到现在团购网站,模式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门槛,但是也能拉开这么大的差距。"

凭什么是张一鸣

如果说在舵舟所划定的这个五个领袖必须具备的重要职责中,任正非特别突出的是思想感召,他的 "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 成为了贯穿华为发展 30 多年的历史长歌, 那么张一鸣特别突出的领袖能力,就是组织搭建

张一鸣被冠以 HR 型老板 ,他的行为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在唤醒着广大创业者们,去审视自己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不足的问题。在舵舟的名企案例字节跳动拆解公开课上,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来讲张一鸣是如何建团队的。

在所有人力工作中,张一鸣尤为看重 " 招聘 " 这一环节,他认为招聘是字节跳动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决定了战略能否成功。因为对招聘工作的重视和践行,所以,他可以自信的说出,在公司 500 人的时候,他可以喊出每个人的名字,在公司 1300 人的时候,他可以自信的说,不敢说每个人都是他招进来的,但大部分都是他招进来的。

战略由他构建,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谁才是最合适执行这个战略的人 。正是因为这个不偷懒,并在打磨过程中形成了方法论,这才得以建立起来真的让 " 五年时间,一亿日活 " 成为现实的队伍。

如今这支精挑细选、百炼成钢的队伍:陈林、张楠、谢欣、华巍、梁汝波、杨震源、张利东等大将们,从 500 人,干到了 10 万人,足见这支队伍的带宽之足。

而这支队伍为什么能够成型,源自于张一鸣卓越的战略规划能力。

 

坚定的战略定力

创业公司出现的任何乱子,一定都有一个这样的原因——创始人的不坚决。

创始人对于方向的不坚决;创始人出于恐惧对于去除破坏因子的不坚决;创始人因为懒惰对于应该去纵深解决的问题不坚决;创始人对于正确的信念的不坚决。

这些不坚决催生了合伙人乱象,产品乱象,企业文化乱象

一旦领头人出现不坚决的情况,而且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可以推断的是,这家公司,这个业务一定走不长。

创业者的圈子里讨论字节跳动的成功,已经是惯例了,有一次一群创业者在一起讨论字节的成功,最后的落脚点是什么?

大家不得不服,在很多同行都搞不定的事情,张一鸣都能搞定,也能坚定的推进下去 ,他表现出了对于公司的极大的忠诚,这也是为什么牛人愿意跟着他的原因——能成事儿。

这里讲一个左林右狸记载的字节跳动早期的故事。

2012 年,今日头条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已经上线了。张一鸣在内部十多个人的团队召集了一个会议,主题是讨论:要不要做个性化推荐引擎。这件事是张一鸣在创业前就已经想好的事情,时至今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啥呢?

大家纷纷打退堂鼓,说团队没有这个基因和能力,做不了。

个性化推荐引擎是字节跳动存在的意义,但当这件事还没有从构思变为现实的时候,团队里的人即便听了一百遍,也很难有画面感,也无法觉知更何谈相信?

这个场景也在很多公司都会发生,创始人想做一件事,跟大家商量,这件事发轫于创始人,其他人所能获得的信息和投在这件事情上的思考都是有限的,这就很难达成一致。于是这件事就会卡在这个环节,创始人埋怨团队不成长,不同频,团队埋怨创始人想一出是一出,如果谁都不落到行动上,公司的发展就会很成问题。

张一鸣怎么办的?既然大家觉得基因没有,能力不行,而这又是公司的战略,那么就他亲自上。在左林右狸的报道中,张一鸣这样坚定的回复团队:

" 如果不解决个性化、智能化推荐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 互联网 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 。"

张一鸣也给出了解决办法:" 推荐我们不会,但可以学啊。" 说完之后,他自己先动手了。

他靠自己的想象和网上查资料,写出了字节跳动的第一版推荐引擎

但如果只有张一鸣一个人做,恐怕也不会有字节的今天,随后他开始建推荐引擎的团队,托自己的天使 投资 人刘峻,找到了原 360 的创始员工曾强。

为了说服曾强加入,他三顾茅庐,两次是坐地铁去的,另一次是太晚了,地铁没了,张一鸣自己开车去的,第三次,曾强同意加入

曾强入职后的一年,主要就做了招人这件事,迅速的帮助字节跳动拉起了一支 20 人的推荐引擎团队。

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再讲一个字节推行 OKR 的故事。

OKR 是激活知识工作者的能力与潜能,凝聚知识工作者个人意志在大目标之下非常有效率的工具。要用好这款工具既需要有道的认知,也需要有术的勤勉。

舵舟在过去的两年,给数家企业做 OKR 诊断和落地指导, 发现很多企业的 OKR 落地,最后要么沦为人力部门的 KPI 工具,要么变成脱离于业务的保健品,要么过一段时间就荒废了 。很多创业者表示抓不到 OKR 价值的要领。

但为什么 OKR 会成为字节跳动团队治理的旗帜呢?

这也源自于张一鸣的战略定力。当认知到这个工具确实有助于业务,尤其是当团队规模越来越大了以后,创造和思考需要被数字化管理,以统一在公司的大目标之下,那么用好 OKR 是张一鸣必须要做的,这是战略选择,那么,怎么做呢?

首先从张一鸣自己开始,定好自己的 OKR,然后亲自带领管理层团队用起来,亲自抓。每周过进度,按照周期做目标共识、目标的过程管理,目标的复盘。

然后再通过组织和管理层落实到整个团队,并从 2013 年开始推行一直至今,随着大家对于 OKR 的理解加深,执行上的复利累计,这才有了现在的效果。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执行,但这却是拦住很多公司发展的拦路虎,魔鬼在细节,失败也是也在无法坚持中的琐碎中累计的。

无人监督的创业者,往往无法管理好自己,任由自己的懒惰、情绪化和恐惧畏缩去侵蚀公司的战略。

在战略定力这件事上,张一鸣真的堪称机器人式的执行力。

结语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系统的,正如查理 · 芒格所说,他和巴菲特的成功,是一场极小的概率事件,是不可复制的,各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凑在了一起,所以有了股神的传奇。那么张一鸣的成功必然也是一场极小概率的重大事件,且不可复制。

外部世界和运气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我们自己。当一群人用脚投票,选择了你成为一群人的老大,就是默认为你可以胜任这个导游身份,带领大家去看一个人看不到的风景。那么我们就需要对于这个目的地进行审慎的价值思考,对于过程将会遇到的挑战与机遇有前瞻性的认知。

心中有图谱,路上遇事才不慌。

牛人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谁才是好导游,谁才能把他们的价值发挥出来,谁才是好舵手。(本文完)

END

舵舟名企案例课:

蓄势三年,字节跳动组织打造秘笈公开!

为什么字节跳动可以在短短八年时间,逆袭成为互联网巨头?

为什么字节跳动能够成长出张楠、张利东、陈林、华巍、谢欣等独当一面的大将?

为什么自 2016 年开始,字节跳动从千人规模快速扩张至 10 万人,却没有 " 崩盘 ",组织文化的效率还是很高?

舵舟通过对张一鸣 2200 条微博、100 多篇张一鸣的文章进行深度研习;走访近百位字节跳动前员工和现员工,了解一手的字节的组织打造的方法论;并深度研究对张一鸣的理念产生深度影响了的思想大师,如德鲁克、安迪 · 格鲁夫、乔布斯、杰克 · 韦尔奇、斯科特 · 派克。

蓄势三年的舵舟,发现字节跳动成功的动因之一,是打造了一支增长型的、目标导向的组织。

非目标导向 / 增长型的组织特征为只想完成 KPI,不做冒险,按部就班。

增长型 / 目标导向组织,在任何情况下看到的都是机会,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不满足于只完成 KPI。

张一鸣打造这支增长型 / 目标导向型组织的纲领为以下三点:

凭什么是张一鸣

我们基于所有的信息积累,将字节跳动的组织体系进行了解构,从团队搭建,到团队激活,再到组织架构,深度挖掘字节跳动组织活力与进化的秘密。

来源:正和岛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