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升级服务战略创造新价值,瞄准未来十年启动新引擎
2020年初,一场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节奏,在应对疫情带来的出行受限和复工复产难等一系列问题中,协同办公、线上 营销 、视频会议、客户管理、远程支持等系统与服务在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月14日,联想2020/21财年誓师大会(Kickoff)北京站首次以网络直播形式开展。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如今世界各地的客户迫切需要的不再仅仅是硬件设备,他们需要的是能一揽子解决痛点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联想将在未来的十年里,把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导向,推动智能化转型的深入。
杨元庆表示,联想将围绕设备服务与软件、运维和设备即服务、解决方案服务三个层次,进一步扩展和提升现有服务业务,让竞争力再上新台阶。联想要从单纯的IT厂商升级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实现最大程度的复用。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为联想定下新目标
三箭齐发,服务和解决方案将成未来十年核心竞争力
IT服务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依然停留在围绕产品服务的认知中,然而近些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推动着政企、 金融 、电信、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需要的不仅仅是围绕硬件设备的服务,还需要涵盖物联网设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应用等要素的全套解决方案和包含顾问、实施、运维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在联想的三层服务架构中,第一层是围绕硬件产品的设备服务与软件。联想在标准服务之上推出更多增值服务,包括产品延保、意外保险、7×24小时VIP热线等。用户感受到的还是传统形式上的响应支持,但后台已经发生巨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已经让工程师和配件的预测和调配变得“恰到好处”。
第二层是运维服务和设备即服务业务(DaaS)。运维服务分为桌面运维管理和后台运维(例如企业数据中心IT运维服务)。在这一业务领域,联想已经在服务的各行业客户包括华为、比亚迪、碧桂园、中央电视台等。DaaS指将传统的硬软件分离购买变成整合式,为客户提供租赁模式,未来客户不需购买PC和例如 Office365的这类软件,而是以订阅方式使用,把IT生产力和行业智能做成自来水系统一样的即开即用。
第三层则指由智能化技术带动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从咨询到部署、集成、运维的新形态系统集成服务,小到具体企业的智能生产,大到行业智能和智慧城市,都是联想的业务范围。
联想的三层服务让服务的范畴再次扩大和深化,令企业转型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智能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效率红利、创造智慧价值。
创造智慧新价值,联想服务已显实力
事实上,此次联想能够推出三层服务架构,并提出要把服务打造为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其近年来在服务领域的积累。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规模的硬件基数,打造了经验丰富的专业服务团队,而且拥有种类丰富的服务产品组合。截至2019年,联想每年平均服务量,按每单10公里计算,可绕地球约333圈;每年平均运维设备存放面积相当于2个天安门广场;有超过12000名的专业服务工程师。
联想软件与服务所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已经为集团带来了突出的业绩表现。联想2019/20财年前三个季度,软件和服务领域的营业额突破26亿美元,占到了集团整体的6.6%。
除了在业绩中显露锋芒之外,联想软件与服务在最近的新冠疫情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联想共向125个城市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公安部门等防疫一线单位派出236名工程师进行现场IT部署和运维支援。联想智慧服务援助火神山小分队的工程师们仅用两天一夜即完成1477台集团捐赠设备的安装部署。为快速使医院业务系统实现对接与正常运行,联想通过采用智能云桌面解决方案,借助虚拟化IDV技术实现火神山医院操作系统的终端批量部署。智能云桌面以“集中管控、分布运行”的方式,实现了IT设备的远程管理与维护,从而极大减少一线工程师的工作量,降低人员进入医院疫区的概率和风险。
联想智慧服务疫期上门服务
2020,新十年打开的方式,令所有人始料不及。但正如杨元庆在会上所说,“只有直面问题,兴利除弊,及时调整,我们才能成为疾风中的劲草,烈火里的真金。”
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调查发现,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企业抗疫能力明显更强,工作资源转型领先的企业远程协同能力更好,整体工作效率更高。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将强化企业防不可抗力的忧患意识,加速推进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中,可以预见未来对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呈爆发式增长。誓师大会上,杨元庆提出新的财年里联想将软件和服务业务总体营业额目标定为同比年增长20%以上,占集团整体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少1个百分点。这个目标如果达成,不仅意味着联想多了一个战略增长引擎,更意味着一个横跨硬件、软件、网络连接和行业智能的业务模式将为中国的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坚实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