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D轮融资2.15亿美元 腾讯、华平组投资天团
摩拜单车融资的速度看起来就像一辆开足马力的超级跑车,而不是如今中国大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橘红色自行车。在C轮融资结束仅3个月之后,摩拜单车在1月4日宣布其D轮2.15亿美元融资尘埃落定。
摩拜单车D轮融资的 投资 阵容依然强大,C轮的腾讯和华平依然继续跟进,随着产品的成熟和资本的堆积,摩拜会迅速进入所有具备规模的城市,而跟随者将不再有机会。另外,此轮融资中,携程和华住成为这个投资天团里的战略投资机构,这个组合无疑让摩拜单车变得更具想象空间,除了不差钱之外,这几家公司和摩拜单车的协同和互动也是未来的一大看点。
“需求金字塔”的 底座
作为C轮的领投方,华平毫不犹豫的参与了摩拜单车D轮融资。这家著名的国际私募投资机构在进入中国20余年后,已近对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完成神州租车、58同城、中通快递等一系列经典的投资案例之后,华平已经在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按照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魏臻的话说,华平在选择项目时,首先是看重市场体量足够庞大,并且一定要投资行业的老大,而摩拜单车的 商业 模式正好符合这样的理念 – 摩拜不仅是行业第一,还把其他共享单车远远抛在了后面。
华平投资执行董事胡正伟是摩拜项目的操盘者,他一直用“需求金字塔”来描述中国人的出行。无论怎样构建出行需求金字塔,最底部最基础的出行需求也一定是用步行、自行车的方式来解决,这最后1公里的需求一直刚性存在。
对单车的需求在数字上也能够证明。共享单车虽然是一种新生事物,但其本质仍是公共自行车的一种延伸。投资摩拜之前,华平投资曾经调研过多个国家共享单车的市场情况,还特别对国内公共自行车较为发达的15个城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像目前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最为发达的杭州,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车辆从2800辆发展到接近90000辆,服务点从61个发展到接近4000个,累计租用超过7亿次,在投入车辆快速上涨的过程中,需求依然没有饱和,每辆车依然保持着每天4-5次的使用效率。“这些数据都证明,共享单车的需求不仅明确存在,而且潜力巨大。”胡正伟说。
摩拜通过 互联网 带来的技术手段,让共享单车变有桩为无桩,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 手机 找车开锁,让最基础的出行需求得到更为便捷的解决,无疑是对公共自行车的优化,也自然让共享单车成为各路资本都看好的赛道。
共享单车的核心是车
在商业模式上,虽然外界一直使用共享单车这样的概念,但所有的共享单车都不是类似滴滴快车的“C2C”方式,车都来自产或者采购,更类似神州专车的“B2C”模式。共享单车的资产并不轻,与其说是互联网 经济 ,不如说是物联网经济,对智能设备的依赖极大,最主要的交互都发生在使用者和车之间,这也让单车本身成为竞争的关键。
每一种单车都会采用色彩鲜明的涂装来突出自己的识别度,但其内在商业逻辑则并不相同。在对共享单车市场的各种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后,华平投资认为摩拜单车的逻辑是为清晰可行的。在华平看来,表面上看共享单车的门槛不高,但如果在没有桩的前提下,让使用者能够找到车、用到车则并不简单。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单车投出去一辆,就一定要活一辆”。
和很多 科技 产品一样,摩拜的单车一直在进行迭代,无论是锁、座椅、实心胎还是定位系统,外界会发现投放批次的不同产品也在优化。目前摩拜已经成功申请了超过30项专利,车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而无论采用怎样的外观和技术,摩拜单车已经能够做到可以在残酷的公共环境中保持四年的使用时间,这无疑是难以替代的优势。
外界一直非常关注的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事实上也正逐渐清晰起来。参考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次,如果一辆单车做到每天5次的使用率,每程收费1元,每日收益就可以得到5元,一年就是1825元,如果单车的使用寿命和公共自行车一样达到4年,这4年的总收益就是7300元,以收益的30%支付人工、维修、软件乃至车辆丢失等费用,也可以剩下5110元。也就是说只要单车的成本在5110元之内,就可以做到盈亏平衡,如果能用2000元造出一辆可以用4年的车,那4年的算下来就有3110元的利润,每年777.5元,每天超过2元。
从更为现实的角度,产业资本的进入也让外界对摩拜在大数据领域的应用产生更多的期待,摩拜单车骑行者的数据上的积累能否快速产生商业上的协同效应,也同样值得关注。共享单车,这一被资本迅速催熟的行业,其实才刚刚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