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 靠“杀熟”没有未来
微商倒下,曾让“ 社交 电商不会有春天”仿佛成为共识。然而,到了2017年,不被看好的社交电商却异军突起:拼多多、云集、有赞、蜜芽、贝贝网、有好东西……近日,又有文章称: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用社交电商再做一遍。社交电商是“杀熟”还是风口?众声喧哗之下,该如何理性看待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前景没想象中那么大
据今年7月发布的《2018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社交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397.78亿元,较2017年增长66.73%;从业者规模预计达到3032.6万人,增长率为50.22%。根据商务部统计,2020年预计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9.6万亿元。《报告》则预估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占到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的31.3%。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对 科技 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社交电商发展速度迅猛,但主要是起辅助性作用。“社交电商很分散,仅在小范围的社群内存在,而且没有固定统一的入口,因而无法体现出其生态的整体性。由于社交电商的隐性成分高,对社会的冲击并没那么大。”
互联网 分析师葛甲对记者称,电商发展如同开垦荒地,好地方都被传统的通用型电商占据,社交电商成了市场的必然选择。但他认为,社交电商的 商业 前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尽管在流量成本、获客渠道和运营方式上存在优势,“但由于覆盖的用户有限,这些优势很难放大”。为此,葛甲认为,社交电商要更加注重深耕细作。
“社交电商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抓住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也不是没有逆袭的可能。”葛甲指出。
“缺乏统一入口,所以在规范上比较难。”阿拉木斯认为社交电商已进入比较平稳的阶段,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注重规范性、治理假冒伪劣、侵权、欺诈、传销等。他强调,在规范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商家的社会地位。
信任关系是社交电商的灵魂
与传统的通用电商相比,社交电商是依托于微博、 微信 、QQ等社交网络的交易行为,具有黏性大、互动强、用户细分精确等特点。阿拉木斯表示,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买卖,并不是基于简单的社交关系,而是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具有偶发性的交易行为。
在此过程中,“朋友”或“社群”是核心,因为消费新生代80、90后喜欢固定的圈子。“如果利用好这种关系,就能起到推荐和传播产品、服务的作用。如果存有不正当的目的和手段,就会变成‘杀熟’。”阿拉木斯称,基于社交的买卖即便没有主观恶意,但若造成了实质性伤害,良心亦会受到谴责。
“信任是社交电商的灵魂。”在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看来,社交电商的用户之所以能作为资产存在,就是基于信任。如果利用这种信任关系“杀熟”,是不懂社交电商本质的体现,“杀熟”最后都是“杀了自己”。“逻辑思维”的粉丝知道惊鸿书香印刷成本一定不值499元,但为什么还愿意购买呢?赵振营认为,就是出于粉丝对罗振宇的信任,一旦信任被破坏,社交电商就不存在了。
真实体验、用心分享,不是基于利益而是基于情怀。在赵振营看来,获利不是社交电商的初心,其初心一定是把好的东西分享给最爱的人。“就像在餐馆吃到美味,然后带着家人朋友去品尝。”然而,“杀熟”的社交电商遭人诟病。在利益驱动下,保持初心并不容易。赵振营比较看好社交电商,“但滥用信任关系的‘杀熟’无异于饮鸩止渴”。
葛甲认为,不管社交电商的模式如何,创造价值和利润都会被市场认可。“在哪里卖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做好用户维护和供应链管理。”在他看来,发展社群化的经营比较有前景。
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秘书长于立娟曾指出,社交电商的规模化发展其实是长尾效应在电商领域里的体现。这一结构性变革有望为中小企业抗衡大企业,必将深度影响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格局。
社交电商未来如何?赵振营表示,众说纷纭之下,对社交电商“不可神话,不可忽视”。(实习记者 代小佩)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