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集团等机构开发沙漠种植体系,助力解决地球“秃头”焦虑
46亿岁的地球,正饱受“脱发”的折磨,而侵袭了全球1/4陆地的荒漠化,正是地球“秃头”焦虑的根源。
荒漠化也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若持续发展,会导致粮食减产,进而引发饥饿、贫困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华大联合重庆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正探索应用一种全新的“生发剂”,以期将沙漠改造为良田。
科学家们发现,沙漠之所以无法像普通土地那样让大多数植物生长,主要是因为土壤比沙子的约束力更强。那么,能否通过力学手段,让沙子也获得土壤的特性呢?
科研团队从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种无毒无害的黏合剂,当我们像和面一样,把黏合剂、沙粒和水分搅拌均匀,沙粒就能变为稀泥。当水分蒸发后,沙体就会转变为土块,而不再是一盘散沙。
这个物理魔法成功实现了“点沙成土”,让改造后的土地实现了保水保肥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想让作物在沙漠中茁壮成长,除了让沙子具备土壤的性能,还需微生物参与其中。目前,华大已分离出400多株功能细菌,并将进一步开发适用于沙漠的土地“益生菌”,以促进作物生长。此外,华大还将利用基因技术,改良作物的节水耐旱性,培育适应沙漠环境的超级物种。
“沙改土技术+土地‘益生菌’+作物改良”这套原创的沙漠种植体系,就像地球的“生发剂”,将有效拓展传统种植空间,助力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
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显示,在我国173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可治理的占30%。若在水资源、生态评估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沙漠种植体系”仅改造1%的沙漠化土地,就能新增2600万亩的可利用土地。
目前,沙漠种植体系已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落地。改造后的沙漠农田,高粱平均亩产超过了600公斤,约为全国平均亩产的1.5倍。
科技 进步,给予了人们直面漫漫黄沙的勇气,也让“沙进人退” 的历史有了被改写的可能。未来,华大也将依托技术优势,持续助力“沙漠变良田”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