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基本告别智能手机,我们该拍手称快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来源:威锋网

4G 的普及催生了移动 互联网 这棵参天大树,你不得不承认,绝大部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里, 手机 成为了近乎空气和水一般的存在 。如今走在路上看手机的人无处不在,甚至很多都还是学生。其实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有很多学生把手机带到了课堂上。

小学生基本告别智能手机,我们该拍手称快吗?

虽然部分学生能够利用手机的互联网功能去查询一些学习资料,来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但家长们总是担心他们会被手机的娱乐功能影响,从而无心听讲。从网上的评论来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手机对于孩子的学习只能起到负作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另外老师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这一通知一时间可谓是激起了 " 千层浪 ",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质疑,认为这并不现实。小雷个人认为教育部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应该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我们绝不能高估学生自己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手机的诱惑力。

手机上瘾,不光是学生的错

据相关统计机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近 88% 的家长为孩子购买了手机,其中 1-3 年级学生占比 10%,4-6 年级学生占比 30%,初中生拥有手机的比重为 70%。除开社会因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如今的家长自己懒得去带小孩子,让他们去学会使用手机,这样一来就能够解放自己的时间。 手机中的小小世界,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而让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可能因为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

小学生基本告别智能手机,我们该拍手称快吗?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相比起枯燥的学习生活,手机是他们释放自己、舒缓压力的一个主要方式。手机中各式各样的娱乐功能,让不少成年人都会沉迷其中,更别说自制力更差的中小学生群体。另外网络上流行的歌曲、明星、影视剧等话题也会成为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的讨论对象,经常看手机可以和同龄人有更多的话题,避免自己被 " 排斥 "。

另外疫情的爆发将人们拘束在家中,为了孩子,不少家长不得不为孩子添置了大量的电子设备供其使用学习。根据外知名统计机构 Canalys 数据统计,在 2020 年 Q2 季度全球平板销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 26%。 足见有多少家长为孩子购买了用于学习的平板电脑设备,这也为部分学生接触网络并沉迷其中埋下伏笔。

小学生基本告别智能手机,我们该拍手称快吗?

其实不能全怪学生和家长,老师频繁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的操作也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可能老师会认为,这样做是与时俱进,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玩手机,通过这种 APP 做作业的方式,让学习又新鲜又有趣,孩子也喜欢玩手机,这样孩子拿到手机后,就很乐意的去做作业,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除了前文提到的自制力低,容易沉迷手机外这一个弊端外,还有可能会让学生建立起错误的学习观念。在网络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不少学生都会通过百度或是一些搜题 APP 去查询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对后续的学习氛围产生不良影响。

那么就有些读者会心生疑问,既然如此为何学校的老师这么喜欢在 微信 或是一些 APP 上布置作业呢?纯粹是为了偷懒降低负担吗?其实不然,不少老师曾针对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表示经常会有部分学生忘记自己的作业内容甚至故意隐瞒今天的作业内容,最后背锅的仍是老师自己,最终不得不采用微信群通告的方式。

通过微信布置家庭作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仍有不少家长认为这是老师为了降低自己的负担而想出的方法,至于谁对谁错很难去评判。

禁止手机,学习变好?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禁止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后自然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毕竟手机是他们的娱乐手段之一,在短期之内可能很难习惯没有手机的生活。但从长远看来,利大于弊,至于家长担心的联络问题,未来将有其他产品代替手机,去承担家校沟通的职能,比如具备沟通功能的电子班牌、具备通话功能的智能手表或电子学生证等。

而对于老师来说,禁止使用手机或 APP 布置作业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老师的工作效率,他们为此需要更加频繁地抄写板书、手动批改作业以及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

这一政策的出台也代表教育主管部门的思路转变,之前教育主管部门是将手机学习作为新兴事物,对于手机在学校的使用是以正向引导和适度管控为主,而现在则是明令禁止。 随着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产品的理解愈加成熟,对于那些利弊共存、处于模糊地带的产品入校,比如学习平板等电子产品,会管控得更加严格。

一刀切不可取

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初衷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实现起来估计就没那么容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个 " 猫和老鼠 " 的 游戏 、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博弈和较量。折腾来折腾去,政策就变味了。这事早就该管,但怎么管一直是一个问题。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助力孩子一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通过各种政策去强制学生学习,很容易出现物极必反的情况。

当然智能手机也并非完全是 " 洪水猛兽 ",作为互联网时代所诞生的产品,它自然有它的作用。如果学生可以用手机去了解一些正能量的新闻报道,查阅一些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那么手机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好的 " 小伙伴 "。

最后,小雷觉得家长和社会需要得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养成合理的手机使用习惯,是一项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有耐心的慢慢引导。同时对手机上某些不良内容的监管,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手机的氛围。 如果只是单纯地一刀切,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