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区块链密集援持,京东技术风口瞄向云端
时至今日,没人会怀疑,信息化变革已经成为 商业 竞赛的新势力。在这股不可逆的趋势中,AI是能力,数据是资产,云是业务,三者相互嵌套,共同拼凑出数字化转型的全貌。
今天谈谈云。
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就是IT基础设施在新时代的“ 互联网 化”,这一过程正在前所未有的加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云计算展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962.8亿元,增速为39.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元,2019年至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
而当未来如此明显,但凡有能力站上赛道的,如今都已全部落位。且由于这条赛道尚未变窄,能容得下更多玩家的腾云驾雾,在中国的“云端”,或早或晚,陆续聚齐了一批“天兵天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他们有人会迟到,但不可能缺席。
比如京东。
京东属于入局较晚的。2016年4月京东云才正式商用,好在经过三年多的追赶,“京东也有云”的疑虑已烟消云散,现在云业务不但成为京东技术实力的对外输出口,且仍在不断修炼内功,在京东内部促成各种技术整合。
最新的消息是,他们希望促成 区块链 与云业务的嫁接,京东云与京东数科前不久宣布在区块链领域合作,发布了智臻链“云”建设规划,同步上线了“区块链防伪追溯”和“区块链数字存证”两款“京东自营”的京东云市场SaaS应用,还同时推出了区块链数据在线分析服务产品BDS服务,并公布BDS开源。
事实上,在不少人看来,当京东云不断地从内部汲取技术资源,从外部吸引生态伙伴,以最快速度增强云层的厚度,外界似乎有必要重新回答一下当初的疑问:京东做云,底气何在?
现在来看,答案首先来自外部。
无论怎样渲染云计算对未来的影响,它从诞生起就是个谦卑的行当,不但跑道很宽,而且是一场耗时耗力的马拉松。目前中国云市场大约处于脱离草莽期后的“初创阶段”,行业格局尚未一潭死水,甚至远非其他领域那般敌我分明。
这和中国ToB市场发展较慢有关。要知道,不同于美国ToB市场的兴旺,中国最大ToB公司或许连最大ToC公司1/10都不到。具体到云计算市场,中国与美国市场的差距大概仍在3-5年左右——具体表现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主要停留在同质化较高的IaaS层(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公有云IaaS市场),PaaS和SaaS份额并不算大。
不过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非互联网企业)体会到云端的轻快,他们肯定会愿意用云业务更进一步地优化业务流程,重塑员工生产力, 促进与客户的互动关系,甚至迭代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产品或服务。他们不会只满足于简单的“上云”,未来很可能会迎来一个ToB业务“争奇斗艳”的时代。
当然,这个巨大的奶酪,会被更多云业务的玩家分食。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玩家中,京东这种电商起家的巨头攀爬云端,不但最顺理成章,且要比其他互联网领域的玩家更为轻巧。
首先,如果将云业务视作一场生产力变革,那么京东自己就是这场变革最大的拥护者,作为云计算最早的受益者,京东本就是云时代的原住民。
更重要的是,云计算与京东在基因上有很多协同的地方,京东云总裁申元庆曾给出过一个不错的阐释:“云计算的服务基因和电商的服务基因相似。京东的商业模式中有服务基因。其次云计算需要技术强、口袋深。云计算是非常耗费资本的业务,京东在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获得稳定获利,而对比亚马逊的AWS历经8年,才开始达到25%的获利,在对云计算投入的决心上,京东云和亚马逊是相似的。”
所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京东入局云计算,在产业逻辑上都有着天然恰当性。
而更像是对这种后发优势的某种佐证,整个2018年,京东云营收达到了三位数增长,10倍于行业增速,在Forrester发布的《The 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厂商评测》研究报告中,京东云也从最初的“挑战者”进阶到“卓越表现者(Strong Performers)”。
但问题是,这一切具体是怎么发生的?
如前所述,京东云“挑战者”的身份始于三年前,但现在来看,2017年9月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加入京东云,或许称得上是最重要的转捩点。
申元庆担任京东云总裁后,通过几次大规模技术迭代,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发布了220多项PaaS和IaaS服务,近百款与合作伙伴共研产品,并以每月新推10款以上的速度推陈出新。
更重要的是,结合京东善于打造生态共赢的基因,申元庆将开放视作京东云的一大差异化战略:相比于在云端一枝独秀,京东更希望生态繁荣。
2017年底京东云发布“云矩阵”战略,生态战略全面提速:牵手百分点, 投资 PaaS厂商BoCloud博云,投资开源云计算提供商EasyStack,与开源分布式NewSQL云数据库厂商PingCAP 合作,等等,京东云不断邀请更多伙伴共筑“云矩阵”。
这让京东云自身更为厚实,也能让合作伙伴的利益最大化。《商业周刊/中文版》举了个例子:企业级市场的文件管理和协作云平台亿方云在与京东云合作过程中,获得了京东集团和京东数科的联合投资,在企业网盘领域,过去几年由于残酷的价格竞争,只残存极少数玩家,亿方云也曾想过与其他巨头云厂商合作,最终选择京东云,是因为京东云的生态有足够的包容性。不难发现,京东云并未按照已经获得红利厂商的方法走,而是在丰富性和全国性覆盖上选择第三方服务商合作,而企业网盘是可能成为一个入口级产品,并在其上延伸出其他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事实上,俯瞰云端市场,京东云本就具备产业属性的差异化定位。在以零售为核心的 金融 ,保险,物流等泛零售市场,京东拥有的海量数据沉淀,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技术和生态方面的持续投入,都让京东云成为颇具产业属性的云智能厂商。
比如,京东在泛零售市场的持续深耕,能够让云业务与公司其他业务相互咬合,譬如京东金融,供应链,物流,都会与京东云的IaaS和PaaS层无缝融合。
从这个角度,京东云正在成为京东综合技术能力的重要出口。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最新技术的加持。
如前所述,对于志向远大的企业,简单上云已无法满足其数字化需求,他们更希望通过AI等最新技术,能够在云端拾级而上,让云层覆盖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也因如此,不久前京东云和京东AI事业部宣布联手,推进京东云“AI+云计算”的云智能全价值链产业赋能新战略。
你知道,在大多数企业探究AI的道路上,需要想方设法采集数据来不断“喂养”算法,还需要将采集的数据放在匹配的应用场景中不断磨炼,但这两样均为京东所擅长——某种意义上,AI是京东云的“云梯”,能够让京东云的技术输出能力扶摇直上。
如今,京东云已经能够为京东AI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包括IaaS,PaaS,SaaS的全栈式服务,从IDC业务,云计算业务到综合业务的全频段服务,以及公有云,私有云,专有云,混合云等全场景服务。且这种技术服务能够覆盖到京东所有的商业场景,申元庆就曾举例说:“零售、物流领域,京东云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并通过智能物流技术,整合各链条合作伙伴的资源,并最终实现交付。”
而如开篇所述,除了AI,被“拽至”云端的还有近年大火的区块链。
这种嫁接同样是水到渠成:京东云能够为京东区块链板块提供IaaS公有云存储、DDoS高防、数据库应用服务等技术支持,主要协助智臻链(去年8月京东发布的区块链技术及服务品牌)解决数据归属权、数据安全性等问题;与此同时,智臻链将作为京东云合作的第一个顶级区块链融合项目,为京东云提供区块链安全加密、分布式数据储存等相关技术支持,未来,京东云也将对智臻链的PaaS平台加以“改造”优化,然后生产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SaaS应用产品。
而通过京东云对原有区块链业务的技术升级不难发现,在某种意义上,成立三年的京东云,正逐渐演化为京东的技术“开源”平台。无论是对内的技术整合,还是对外生态扩张,京东云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有着一个不变的逻辑起点,那就是让各种技术相互促进,彼此震荡出更强的商业价值,并将这些技术尽量“软化”在一个灵活的产品体系里。
在这个体系里,各业务环节可以像积木一般不断拆分重组,能够以“即插即用”的模块化方式,满足客户不同维度的需求偏好,从而为整个市场带来真正的普惠价值——要知道,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只有将各种新技术互相融合,“封装”成各种即插即用的服务,才能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最新的技术福祉。
更进一步讲,从京东云近年来的战略规划可以看出,如今方兴未艾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一场由云计算,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交织而成的工具革命。而通过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如今的京东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箱”,并希望它能成为更多企业跨向数字时代的捷径。
毕竟,数字 经济 从未如今天这般来势汹汹。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信通院公布了《2018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增长20.9%,2018年中国GDP总量的超过三分之一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我听到的最乐观的预计是,到2025年,数字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引擎。
我相信,到那时,云计算将真正成为商业基础设施,在云端用AI处理数据,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进化宿命。
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