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科技 154.16 亿商誉高企 英迈国际卖不卖都成问题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海航 科技 目前并未 " 跟风 " 对上述商誉进行计提减值。若出售英迈国际或者寻求合作失败,其业绩将因商誉摊销面临巨额亏损。而如果顺利出手,其又将成为空壳上市公司

" 后续还有千亿资产在出售路上 ",即便 " 海航系 "2018 年以来处置近 3000 亿元资产,是年 11 月,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峰对外界依旧斩钉截铁。

从那时至 2019 年农历新年前的两个月,陈峰的话被不折不扣执行着:无论是海航物流集团旗下的写字楼、酒店、 商业 地产、在建工程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还是原本对集团至关重要的渤海人寿,以及海航期货、互金平台点融网和其他 金融 牌照部分股权," 海航系 " 的沽清名单中至少涵盖了 30 种核心资产。

然而,相对卡着秒表的千亿人民币资产出售计划,这仍然不够。

最新一则资产处置消息是,海航集团 2 月 18 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申报文件,其旗下子公司 C-Quadrat 行权出售 2680 万股德意志银行(DB.N)股票,总金额约 4.10 亿美元。若上述交易完成,其对后者的持股比例则降至 6.3%,但仍位列第一大股东。

同时,传闻中海航拟以 7 亿— 10 亿美元出售瑞士飞机维修公司 SR Technics 80% 股份。

可以理解 " 挤牙膏式 " 资产出清背后的无奈。一方面,当初斥巨资买入时本就对这些国际公司的前景相当看好;另一方面,鉴于相关交易所涉金额不菲,目前来自买家的杀价行动势必导致谈判延迟。

以海航集团在伦敦的首个重大收购项目——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 30 South Colonnade 的汤森路透前英国总部大楼为例。2 月 21 日,来自彭博新闻社的消息称,海航集团将出售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 30 South Colonnade 的汤森路透前英国总部大楼。这意味着,作为海航集团首次进军欧洲办公楼市场的象征,该建筑在经过 14 个月的转让传言后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不过,来自亚洲的神秘买家 1.35 亿英镑的报价,较海航在 2015 年 8 月的购入成本低了逾四成。

问题是,时间不等人。拿出更具价值的标的,开出更加优惠的价格,陈峰貌似别无他法。

现在,终于轮到海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科技,600751.SH)的核心资产英迈国际了。据悉,后者系全球领先的 IT 分销商之一,海航科技的前身 " 天海 投资 " 曾在 2016 年 12 月斥资 60.09 亿美元的交易对价将其收入囊中。

在 2018 年上半年两次澄清该资产为 " 非卖品 " 后,海航科技日前首度松口,承认有出售英迈国际的意向: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聚焦主业等战略因素后,正在与有关方商谈出售英迈国际或者合作的可能性。

都说 " 无并购无商誉,无商誉无海航 ",截至 2018 年上半年,尽管英迈国际逾 1500 亿元的营收贡献几乎等同于海航科技的营收总额,并占据海航集团近五成的营收比例,但其仅 7.5 亿元的地板级利润却令估值大打折扣。更麻烦的是,海航科技因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风险正逐年加剧。

根据 2018 年三季报数据,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对 A 股上市公司商誉及在净资产中的占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截至 2018 年三季度末,有 13 家公司的商誉规模超过百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超过八成的有 32 家,其中海航科技 154.16 亿元商誉规模相当于净资产的 85.99%,排在榜单的第 27 名。而其商誉规模已是公司净利润的 353.41 倍,高居 A 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第 3 位。

麻烦缠身沦为 " 弃子 "

当 " 商誉雷 " 频频爆发致一批 A 股上市公司大幅下修业绩之时,海航科技或许应该庆幸对当当网的收购失败,否则该公司商誉将继续增加 75 亿元。

2018 年 9 月 19 日,海航科技发布公告称,由于资本市场等外部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且公司未就合同的履行情况等事项与交易对方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决定终止收购当当的交易。

而当当网方面给出的原因之一则是," 海航是令人尊敬的集团,但发展过程中目前存在流动性困扰。"

这或许是一次意料之中甚至 " 众望所归 " 的交易流产,然而难得一见的失手却仍非利好。海航科技 9 月 25 日复牌后连续 4 个交易日出现跌停走势,投资者们开始纷纷用脚表明态度。

事实上,此次交易失败的最大输家为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在先后错过亚马逊(AMZN.O)、百度(BIDU.O)和腾讯(0700.HK)等 " 诚意 " 买家后,海航的离场意味着在这个资本冬天里已没人愿意帮衬。日前,李国庆正式宣布离开这家一手缔造的公司,转而担任 CRYSTO 公链生态旗下 DAPP 的 CEO。

某种程度上,李确实不能吐槽海航系 " 背信 ",因为 2018 年三季度,海航科技自身业绩增长戛然而止。在该公司 2017 年凭借英迈国际贡献 3.8 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并实现同比增长 7 倍至 3155 亿营业收入后,当期归母净利润仅录得 4360 万元,同比下降 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同比大跌 135% 至亏损 1.9 亿元。

特别是并购英迈国际产生的巨额海外银团贷款,令该公司 2016 年以来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在 85% 高位徘徊。

先是银团贷款逾期并申请还款展期,紧随而来的是控股股东海航科技和大新华物流深陷股权冻结危机,当前十大股东方正富邦基金持续减持,作为曾经券商股票池里的 " 香饽饽 ",海航科技彻底沦为 " 弃子 "。

日前网络上流传一份 " 某券商外泄的上市公司黑名单 "。据该份未经证实的名单透露,因涉及虚增利润、大股东质押比例过高、股东大比例套现、无心主业、跨行业并购、业绩下滑、商誉过高等问题,多达 200 家 A 股上市公司已被券商认定 " 不沾为妙 "。

尽管因海外并购录得爆发式的业绩增长一度成为中信证券(600030.SH)和中金公司(3908.HK)2018 年前三季度的重仓股之一,但海航科技终究也无法逃脱厄运。

截至 2019 年 2 月 21 日,该公司 2.92 元 / 股收盘价较 52 周高点下挫 55%。

业绩下滑商誉风险加大

利空还未散尽,更大的隐患正在撕下面具。

2019 年 1 月 31 日,海航科技发布 2018 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该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 2018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将减少 5.83 亿元— 8.12 亿元,同比减少 71% — 99%;归母扣非净利润预计减少 11.09 亿元— 16.01 亿元,同比减少 90% — 130%。

对于业绩下修的主要原因,公司方面表示,一方面报告期内发行可转换票据和美元 Libor 利率上升导致财务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子公司中合担保经营业绩下滑致本期投资收益减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航科技并未 " 跟风 " 对 154.16 亿元的商誉进行计提减值。这意味着,若出售英迈国际或者寻求合作失败,海航科技的业绩将因商誉摊销面临巨额亏损。

一个投资者的疑惑就此浮出水面:若出售英迈国际成功,近乎零业绩的海航科技未来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是否计划作为 " 壳 " 公司转让?未来是否有注入海航集团其他资产的计划?该公司拟并入海航集团旗下另一科技公司易建科技(831608.OC)的消息是否属实?如果是,那么英迈国际又将作何处置?

来源:新浪财经

随意打赏

海航英迈蓝思科技海航科技旷视科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