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进入开疆破土阶段,不怕烧钱,王兴就是要任性
每当外界对美团四面出击,不断扩张的策略有所质疑时,王兴就会说,你看亚马逊当年不也面临一堆看空,但十年之后再看,亚马逊是多么的厉害和有远见。
此番说辞不仅是给外界的回应,同样也是王兴用来说服美团 投资 人的理由,借着亚马逊的励志鸡汤,王兴让投资人相信,他已经为自己打上美团扩张必胜的思想钢印。
但骨子里怎么想的,只有王兴自己知道。
互联网 人推崇备至的《三体》里,面壁者比尔·希恩斯表面上为太空军人打上了“人类必胜”的思想钢印,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逃亡主义者。
确实人类面临三体更高层次的文明,哪有一战之力,一粒水滴便击穿了人类全部的舰队。而美团同样如此,它的对手包括了中国最强大的互联网巨头、最明星的 创业 公司和一些老牌互联网上市公司,战斗力差距不小。更关键的是,美团所扩张的大部分业务,都是在国内互联网最为烧钱的领域,美团也难免面临弹药不足的难题。
虽说王兴将美团自比服务界的亚马逊,但他不是杰夫·贝佐斯,倒有可能会是比尔·希恩斯。
毕竟从美团现有的动作来看, 做高估值以提升上市资本,才更像是王兴的目的 ,至于后续如何,是必胜还是逃亡,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弹药亏空
三体世界派出水滴,美团接盘了摩拜,危局一触即发。
谁都知道,共享单车当下已是残局。过去一两年仅摩拜和ofo两家企业便累计烧掉了百亿资金,也没能烧出稳定的现金流,以及自我造血能力,以至于资本不再热情,从起初的追捧开始变得谨慎。
更致命的是对共享单车此后的看空,不仅距离收割市场遥遥无期,更会因运营、折旧等等,导致这可能会是一个长期亏损烧钱无底洞的业务。
王兴此时做接盘侠,这可能并非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尤其是美团已经在外卖、打车领域要耗费大量资本、精力的情况下。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美团有钱来支撑摩拜的运营吗。
根据2017年年5月美团官方公布的30亿美元现金流储备,再加上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美团的资金储备为70亿美元。这还是官方的数据不惨水分,以及融资尽数到账的前提下。
70亿美元,看上去美团现金流很充沛, 实际上根本不经花。
不妨来算一算帐。先看外卖,这是美团一大出血方。《财经》杂志在去年11月份的一则报道中,援引接近美团和饿了么的人士透露称,美团外卖每个月大概需要烧钱3个亿。这样来算,从去年5月至今美团外卖11个月的花费 折合5亿多美元。
再看打车。自美团打车业务在南京、上海等地上线后,便实行的高额补贴政策,天量烧钱。有业内人士测算到,按照美团打车在上海目前平均每单亏损30元和美团公布的30万日订单来算,美团打车在上海一天就要烧掉900万,一个月就是2.7亿, 一年相当于5亿美金。
再加上从去年2月份开始,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南京的日订单量即使按照上海日订单数量的一半来算,到现在为止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团打车在南京也烧掉了 2个多亿美金。
不难得出,在不计入新近上线的美团打车上海业务, 过去11个月内,美团在打车和外卖上已经烧掉了7亿美金。
也就是说在收购摩拜之前,美团账上的70亿美金就只剩下63亿美金。且在今年1月和2月,美团分别投资了印度尼西亚的Go-Jek (5000万美金)和印度最大的外卖平台Swiggy(1亿美元,该融资由国际投资机构Naspers领投,美团点评参投),估算之后, 美团还剩下62亿美金。
而按照美团收购摩拜的交易方案,美团的作价是27亿美元,其中65%为现金支出,折合18亿美元左右,此外美团还要背负10亿美元左右的债务。
整体梳理一下:到目前为止,美团总计7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账上能用的也就只剩34亿美金。
34亿美金又能支撑多久?
摩拜的财务报表和运营数据还显示,摩拜单车每个月的收入是1亿元人民币,但各项成本就达4个亿,相当于每个月亏3个亿,也就是每年6亿多美元的支出。
加上阿里收购饿了么、滴滴入局外卖之后,烧钱力度后续只会更大的美团外卖,一年6亿美金起步,未来一年内,美团将在这两个领域烧掉12亿美元。
且除了南京和上海,按照计划,美团打车还筹划进入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几个城市。在正常情况下,北京、成都的网约车订单量都是上海的两倍以上,杭州和厦门基本可与上海持平,福州和温州减半计算,综合分析下来,这7个城市一年就需烧掉40亿美金。考虑到后面美团的补贴力度可能会下降,就按减去一半来算,美团打车一年也要烧20亿美金。
三者加起来,一年都起码要烧32亿美金。美团的34亿美金,也就勉勉强强能撑一年。 这还没算上美团在新零售、酒旅等其他业务的花费,后者对资金需求同样不小,要知道美团掌鱼生鲜的竞争对手盒马鲜生CEO侯毅曾对外放话,要将美团的估值打掉一半。
竞争壁垒
显然美团的弹药是并不够的,让王兴更为头疼的是,他的对手不仅实力强劲,且是无限血槽。一个事实是,这场无限战争中,阿里、滴滴都比美团更有实力,市场成熟度也更高。
于是美团很短时间内便先后踏入国内互联网领域三个最烧钱的战场:外卖、打车、共享单车,还要同时面对阿里和滴滴这两个对手,死亡概率被大大推高。
在业内,还从来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在自己主营业务巨亏的情况下,靠模仿复制,通过烧钱的方式进入别人的领地,还能颠覆比自己更加强大、专注的公司。
一个事实是,在做打车之前,美团已经开辟了团购、外卖、酒旅等多个战场,然而没有一个战场能够形成绝对优势和竞争壁垒, 护城河门槛并不高,很容易被资本驱动打破。
滴滴在无锡做外卖,官方称一举拿下第一的市场份额,便是典型一例。
但打车不一样,有资深出行领域人士认为,也许一时的补贴可获取大量用户上,但是长远来看还是要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网约车的核心就是效率。价格竞争只能是暂时的,最终拼的还是 商业 的核心价值上,竞争壁垒还是很高的。
王兴要为自己的莽进付出代价,但他还是头铁,选择扩张。
毕竟300亿美元估值的美团,不仅王兴不满意,股东也不满意,于是接盘摩拜、布局打车,把出行领域的故事放入美团的资产篮子。
故事讲起来确实好听,但美团也就此被拖入了无休止的烧钱泥潭。
王兴希望外界把美团看作亚马逊,而实际上美团更像下一个乐视。 背后是,美团对外讲起“吃喝玩乐与出行有天然紧密场景和流量互通”的扩张逻辑,更可能是一个看似正确实则漏洞百出的伪命题。
逻辑硬伤
以摩拜为例,王兴的口径是,摩拜将成为美团到店、到家、旅行场景 的最佳连接,既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闭环消费体验,也极大的丰富了用户的消费场景。
但这只是王兴的愿景,拿下摩拜单车,美团希望继美团打车之后,完善出行拼图。
可是悖论在于, 单车、打车产品使用不在一个场景,除了入口价值,很难产生业务协同。 由于摩拜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一两公里的出行,对于美团目前开展的网约车出行业务帮助不大。
这很好理解,用户不可能走到摩拜单车面前扫车时被导流到打车,也不可能打车打到一半被引导去骑单车。
且美团在出行领域的布局,能跟美团围绕吃喝玩乐的生活生态产生多大协同效应,也不好说。
要知道吃喝玩乐是相对供给充足的市场,主要靠用户端倒流来获取用户,而出行是供给短缺的市场,从道路资源到车和司机,都不是无限供给,在很多时间和空间场景下,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看看高峰时候叫车多难就知道了,所以光整合C端流量无用,消化不了用户体验不佳反而是负担。
且吃喝玩乐中间的时间空隙很大,不需要停住在一个平台上, 美团很难在不同场景间实现“无缝导流”。
真实生活中往往要么是提前几个小时订好了餐厅和电影票,要么是玩累了直接搜索附近步行可至的餐厅吃饭,就近买张电影票去看电影,由于商圈生态中,相关娱乐配套设施都非常密集,用户搜索后直接打车的场景并不多。
对于举头四面都是强敌的美团来说,其轻率扩张的代价,也可以预判。外卖、打车就算做失败了,也可以打包贱卖,美团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摩拜的十亿债务,则涉及到法律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成为压垮美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是没可能的。
王兴曾在千团大战中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后,对互联网烧钱持久战中能够最后取胜有着自信,但运气总有消失的一天,他不能保证其在每一个赛道都能笑到最后。
作者|刘广
来源|猎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