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放过特斯拉?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李想放过特斯拉? 新造车世界无新事,蔚来裁员的 " 葫芦 " 还没按下去,理想 " 悄然 " 取消轿车项目的 " 瓢 " 又起来了。

外界对此最早的认知,大概是 8 月 19 日李想本人微博中," 中长期只研发拥有三排座椅的大型 SUV 和 MPV" 的表述——这与理想 ONE(彼时还叫理想智造 ONE)发布之前,李想对 媒体 公布的 " 先增程 SUV、后纯电轿车 " 路线有出入。理想官方或者说李想本人,借 " 只研发 " 范畴的重定,避开了 " 取消 " 某款计划产品的表述。

去年 10 月,理想智造(后改名理想 汽车 )首次公开第一款车型,大型七座增程式电动 SUV:理想智造 ONE。在这之前,虎嗅在内的部分媒体提前预览了这款新车,当时,李想在介绍理想汽车未来发展时曾表示:理想品牌初期仅会开发两款车型,一是定位家庭用户的七座增程式电动 SUV,即理想 ONE;二是车型定位对标奔驰 S 级(不包括价格)的大型纯电动豪华轿车,即 ONE 之后的第二款车。

对于驱动技术,理想与其他新造车品牌有不同的思考:一方面优先发展增程式电动技术,以满足现阶段电动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将致力于超快充技术的研发,用于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纯电时代。

李想放过特斯拉? 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时理想的计划是:放弃现阶段推广当前不够成熟的纯电驱动体系(基础设施不足、充电速度慢、纯电续航不足),以更实际的增程式电动以满足现在,同时提前布局超级充电技术以抢占未来。用 " 后退一步 " 和 " 前进一步 " 的两步走战略,避开现阶段纯电动车这个 " 坑 "。

比起取消轿车形态产品,超级快充技术是否依旧在理想汽车的研发技术 " 池 " 中,显然更值得加以关注。对此,理想方面并未做更多回应,仅表示:可参考李想微博,无更多新消息。

所以,如果按照李想微博中 " 理想汽车扎根增程电动技术 " 的表述,理想汽车似乎有全面扑向增程电动、搁置或取消超充研发的意味。

李想放过特斯拉? 超级充电技术被认为是解决现阶段纯电动车使用弊病的途径之一,各大电动车厂商都在努力提高充电功率、减少充电时间、增加单位时间补能。

过去数年间,特斯拉的超级充电(Supercharger)体系已进化至第三代,充电桩充电功率已由最初的数十千瓦,提升至最新版 V3.0 超充的最高 250kW,可在 5 分钟内充入 120km 续航所需电量。特斯拉的超级充电体系,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李想放过特斯拉? 大众集团也在大力推动超级充电技术和超充网络体系。奥迪在 2018 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 e-tron,支持的最大充电功率达到 150kW;保时捷即将在 9 月推出的首款电动车 Taycan,更是可支持高达 350kW 功率超充,充电时间被缩短至 15 分钟一级。 在欧洲,宝马、戴姆勒、福特和大众(含奥迪、保时捷)合资成立了超级充电桩公司 ionity,至今年 5 月已铺设逾 100 个超级充电桩。

李想放过特斯拉? 国内方面,自建超级充电桩的代表车企是小鹏汽车,充电桩最高充电功率 180kW(目前运营功率不详),充足(80%)所需时间为半小时。

但超级充电技术对于车辆、充电桩的技术要求都很高,一方面需要车载动力电池支持大功率大电流充电,一方面也需要充电桩具备极高的散热性能。即便实现了两边的技术研发,也还有作为基础设施的超充桩的建设运营工作,特斯拉的超充网络耕耘多年、投入巨大,这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即便如此,随着 Model 3 大批量交付,各地特斯拉车主都时常面临超充桩不够用的困扰。

在高功率超级充电技术下,15 分钟充满一辆电动车并不是梦,补能时间已经高度接近燃油车加油时间。但如此美好愿景所需的技术实力、资源投入、决策权衡,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欧洲四大巨头选择合作发展就是最好例证。国内并无联合发展超级充电技术土壤,理想在超充领域也并无太多技术积累,又恰好面临着近来远不比早年的融资环境。倘若真的放弃或暂时搁置了超级充电技术,先期仅依靠增程式电动技术,应该说李想果断挥刀的又一明智之举。

李想放过特斯拉? (理想 ONE 增程动力单元)

至于理想汽车 " 某高层 " 所言," 取消轿车产品是为了不与国产 Model 3 硬刚 " 一说。理想对于旗下产品的规划都是大型轿车 /SUV,最早规划的纯电轿车更是以奔驰 S 级作为尺寸对标,与 Model 3 相差足足两个级别。成熟的传统汽车市场上,品牌稍弱的车企在同级别以更大尺寸的车型迎战,已经是多年来被证明可行的策略。所以即便二者落在相近的价位上,也是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不至于如此成惊弓之鸟。

轿车与 SUV 的权衡中,由于 SUV 的溢价幅度更具想象空间,几乎所有新造车企业都会优先选择后者。在中国,SUV 从 2010 年前后开始呈爆发式增长,至 2018 年 SUV 约占年销量 43%,已经接近轿车销量占比,而 SUV 热潮到此也基本停步,SUV 与轿车的销量比例基本达到稳态。起步较早的新造车品牌如蔚来、小鹏,都将第二或第三款车设定为轿车产品。除非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正急需将精力集中于 SUV 这种现金奶牛,没有谁会愿意将超过 40% 市场拱手让人。

来源:虎嗅APP

随意打赏

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model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董明珠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中国售价特斯拉汽车价格特斯拉怎么样特斯拉是什么李想 特斯拉特斯拉官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