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 消失,VC 留不住合伙人
新梦与旧梦
天图资本最年轻的合伙人离职了。
1979 年出生,湖南大学 金融 学专业毕业,2008 年进入私募股权基金国信弘盛从事 投资 业务,最高任投资副总监。2013 年底,加入天图资本,五年后他成为了天图最年轻的合伙人。
凭借奈雪的茶、百果园、茶颜悦色、Wonderlab、三顿半、周黑鸭、曼卡龙等明星项目,跻身国内一线消费投资人行列,被 媒体 誉为 " 爆红品牌背后的助推者 "。
如今,他离开了天图资本。据报道,原天图资本 VC 基金管理合伙人潘攀已于 4 月初加入茶颜悦色,担任该公司战略负责人。
" 意料之中, 最后只会留下 20%,80% 的 V C 会从市场上消失掉 。在 VC 行业一片哀鸿的时候,已经有一批非常确定的年轻人,踏上了探索新活法的路上。 " 投资人李昊表示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无独有偶,近期业内传言,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张予彤离职后或驰援月之暗面。
张予彤是 80 后,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2011 年加入了金沙江创投,投出了小红书、深鉴 科技 等明星项目。
去年 2 月,晋升为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她是金沙江创投成立以来的 " 史上第二位 " 依循业绩机制晋升至主管合伙人职级的投资人 ,金沙江创投管理层从 " 铁三角 "(朱啸虎、丁健、林仁俊)进入 " 四人局 " 状态。
今年 4 月,张予彤已从金沙江创投离职。目前金沙江创投官网的合伙人页面已没有关于张予彤的介绍。
曾几何时,合伙人的身份是多少 VC 从业者的终极梦想,全年无休,常年住酒店和 创业 者日夜交谈,堵门口、追航班只为能投中独角兽,证明自己的远瞻和能力,一跃成为徐新、沈南鹏般的神话。
如今潘攀、张予彤类晋升合伙人的主动离开, 无不在诉说着:VC 造梦神话破灭,行业 β 消失,VC 留不住合伙人。
" 这一年,我们身边有很多厉害的 VC 人选择下到实业进行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 投资人李昊说。
" 募资难、投的少、退不出、VC 的核心工作量在减少,并不需要那么多工作岗位,有些人会主动离开,去企业的还是蛮多的,完全走不了的就是我们这种股东,或者叫基金的管理合伙人。" 投资人王凯感叹道。
或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VC 人新梦与旧梦的更迭,创始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的分道扬镳,投资与实业的融合。
" 一般的合伙人(包括高级合伙人,主管合伙人,分管合伙人等等的 title)只不过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能力和成绩上的认可,如果真的误以为可以与创始合伙人平起平坐,改变投资机构的运作模式、投资方向,那么真的是太天真了。" 在投资人 Jack 看来。
在投资人王凯眼中:" 老一辈的 VC 创始人已算功成名就,只要不砸‘招牌’,跟着主流模式顺势发展,依然可以活得很好,但是 新的一代、有梦想的 VC 人,不会甘于做一个‘傀儡’管理合伙人,他们需要新的活法。"
β 在哪里,就去哪里
有 β 的地方。
" 行业有增量、有变化就会有 β 存在。在一条快车道上,无论是收获巨大的财富,还是投资经验,从业者是处于快速成长的状态,以前 β 在一级市场,现在 β 在实业。" 投资人 Rebecca 表示。
回看中国创投市场发展,在 2014 年前后也曾出现过投资人离职潮,不同的是,当时的 VC 合伙人是离开老东家,自立门户,亲自下场捕获独角兽。
原红杉 VP 曹毅成立源码资本、原 DCM 的 VP 胡博予和原 GGV 的 VP 胡磊成立蓝湖资本,原 IDG 合伙人张震、高翔成立高榕资本,原合伙人毛丞宇设立的云启创投、原鼎晖合伙人王晖设立弘晖资本,原昆吾九鼎合伙人禹勃设立中钰资本,原华兴资本高管刘浩设立浩悦资本。
彼时,风险投资行业里有 β。 中国 互联网 企业高速发展,赴美上市窗口期打开,阿里、京东、微博、聚美、乐逗、智联招聘、一嗨租车、陌陌等等,近 20 多家企业赴美上市,为其背后的投资者带来百倍、乃至千倍的投资回报。
2019 年起,一级市场的 β 逐渐消失。 VC 行业面临开卷考试,投资赛道同质化,项目估值高,投资人分析的能力骤然失灵,取而代之的是拿到优质项目份额的能力、说服项目招引的能力、和政府沟通推进募资的能力,而这并非基层的 " 小朋友 " 可以做的工作,需要行业 " 老师傅 ",最起码是合伙人级别。
" 如果一个创投从业者,连自己所在的行业变化的底层逻辑都没有看清,想看清楚创业公司,是不太可能的。 " 投资人 李昊表示。
VC 行业已然发生变化。在李昊看来,以前 VC 行业的抓手是扩大基金管理规模,多招几个人,多设立几个分支机构,获得募资金额的增长,相应管理费用的增长,是可预期的,未来这种模式将不复存在,做一只大基金不挣钱,做一只小基金,抓手不够。 现在的抓手在实业,厉害的 VC 人一定会主动下场靠近实业,底层逻辑很简单,β 在哪里,就去哪里。
他补充道:现在 实业的 β 一定比一级市场大,有增量的地方才能吸纳社会资源,资源聚集的地方,也是机会最多的地方,离实业近一点,才能用投资做抓手找到实业中的创业或联创的机会。
必须要承认的是,投资是有周期的,有热时,也有冷时;其次,并不是所有行业中的所有企业、机构都能挣钱并且做下去,投资机构也是如此。
回看潘攀和张予彤的选择。" 茶颜悦色、月之暗面有可能成为一家世界级的公司,厉害的投资人加入其中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投资人 Rebecca 表示。
投资与实业
投资的最后,是资源和人脉的变现。
张予彤是月之暗面 A+ 轮的 " 牵线人 "。今年 2 月,月之暗面完成了一轮超过 10 亿美金的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和阿里,融资后估值约达 25 亿美金,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该轮融资背后,离不开张予彤的帮忙。据市场消息,月之暗面与阿里的 " 联姻 ",是由张予彤在新加坡牵头促成的。
张予彤与杨植麟是清华校友,曾并主导投资过杨植麟上一个创业项目循环智能。
" 张予彤如果加入月之暗面是一件好事。虽然是一个风险极大、挑战极大的选择,但是,用实业的复杂性去磨炼自己,一定会有不同的成长斜率,无论成败,等这些人带着 VC 的认知,通过实业创业积累的产业资源,回过头来再下场做 VC 的时候,定然碾压现在的财务 VC 。" 李昊表示。
投资人加入实业企业,最基础的是帮助企业做投融资,厉害的投资人是以投资人的资源、视角、方法论为杠杆,与创始人一起搞战略、管理、 营销 ,毕竟投资时期 " 诊断 " 过的创业项目足够多,视角维度足够高,经验也算得上丰富。
张予彤就尝过去实业的 " 甜头 "。2011 年加入金沙江创投后,2012 年曾离开过一段时间,作为运营负责人加入了趣加 游戏 2 年,第一年将新增业务做到了一个亿的业绩。
2023 年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 中国消费市场足够大,且增速稳定。" 的一线消费投资人潘攀最终离开了风险投资行业。
或许投资这件事情对于他而言已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 2019 年,荣升合伙人之后,潘攀公开表示:" 我很喜欢 VC 这个行业,做 VC 能看到很多有新思想的人,会有各种有趣的事情来冲击你,让你知道原来这世界上还会有人用如此独特的视角来分析事和人,这是我做 VC 最大的动力,也是诱惑力。"
投资奈雪的投资人,去茶颜悦色当战略负责人,对于被投企业的选择,也符合潘攀的投资理念:喜欢连续创业者,拥有行业资源,创始人的行业认知和资源能较好地结合起来。
茶颜悦色的创始人吕良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先后开过广告公司、卖过爆米花、开过卤味店、加盟了奶茶店等等。外加上,外界有传闻,茶颜悦色将于 2024 年进行香港 IPO,预计募集资金数亿美元。
这对于拥有丰富一二级市场经验潘攀而言,是实现财富增值与个人能力结合的非常好的一个契机。
" 在投资机构只需要做一件对的事情就可以,就是找到好的项目。 创业不仅要做事情,还要判断哪些是对的事情,决策的复杂程度远高于投资机构,即使原来是投资机构的 2 号位、3 号位的合伙人,躬身入局之后仍旧面临挑战。 " 李昊表示。
下场实业,这是一场抉择与挑战的碰撞,是有梦想,不甘于 " 躺平 " 合伙人的新活法。
投资人补课
中坚力量 VC 合伙人的离开,是投资人补课实业的信号。
回看美国风险投资史上的一代前辈,是一群拥有实业经验的人在投资,他们将自己投入进去,帮助企业完成第一笔订单、拿到融资,伴随被投企业的成长,获得丰厚的回报,进而成立投资机构,开始规模化运作。
比如,红杉资本的唐 · 瓦伦丁,从水球队退役后先后在仙童半导体和竞争对手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逐步晋升,用自己的资金开展副业进行投资,积累一定经验后,成立新基金,当时 40 岁出头。
他擅长 商业 运营。半导体推销员的经历,历练了唐 · 瓦丁将产品转化为利润的思维,即采用能为自己赚取最大利润的产品,并努力向尽可能多的客户开放销售渠道。
1974 年他遇见运营混乱、且有潜力的雅达利时,没有急于投资,而是决定亲自撰写雅达利的商业计划书推进投资、撰写发展策略、寻找产品分销合作商,当雅达利第一笔订单的时候,1975 年唐 · 瓦丁才正式决定投资。1976 年雅达利项目以被并购的方式退出,红杉资本获得了 3 倍回报。
再比如,凯鹏华盈创始人尤金 · 克莱纳曾在仙童半导体担任工程师;凯鹏华盈联合创始人汤姆 · 珀金斯,曾在西海岸的知名公司担任过经理,创办过自己的投资公司;迈克 · 马库拉,曾是英特尔的早期员工,公司上市后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是 苹果 的首位投资人,也是其最初的掌舵人。
正如汤姆 · 珀金斯所言:" 我们从最初就与众不同,我们不是普通的投资人,与华尔街那些交易员和投资人不同,我们本身就是创业者,将以创业者的方式与创业者展开合作。"
再看中国创投市场,大多数从业者金融背景出身,并未真正创过业,为钱发过愁,出身即高起点,一份 TS 百万到千万投资款,用知识与创业者探讨企业发展,用看过的无数企业 " 死亡 " 案例来告诫创业者如何避坑。
" 他们擅长估值、看数据,但是到了硬科技时代,这些技能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帮助微乎甚微,硬科技企业需要订单、需要小试、中试、量产、需要解决良率,而这些是当下主流投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 投资人李昊表示。
" 看再多的项目,和躬身入局创业是两件事情,一个是纸上谈兵,无关自己死活,另一个是每天都在生死抉择,每一步发展都是数着钱过日子。" 投资人王凯表示, " 下场实业,这是当下一级市场从业者必须补的功课。"
" 可能未来十年,一个成功的企业 VC 人,创立、经营的 VC,不再像传统的财务 VC。他们的营收,不完全来自于 VC 而部分来自于实体企业的产品销售,他们的 β,也不完全来自于 VC 行业的增速,可能来自于实业;可能有更多深入和产业结合的 VC 出现;可能有更多控股型的 VC;并购型的 VC 出现。到那个时候,这批 VC 还叫 VC 吗?或许定义本身已经并不重要了。" 投资人李昊表示。
下一个十年,换一拨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探索,成功的投资人,与成功的 VC 创业者,终将走向不同的路。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