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AR 地图体验:会认人还能翻译,明年 1000 个地方能用
来源:AppSo
「Cyberverse」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 Cyber(网络),一个是 Universe(宇宙),华为将这两个词融合起来,将它称为「数字现实黑 科技 」。
在外人看来,它就像是《终结者》中斯瓦辛格所看到的画面,无论走到哪都能识别出周围环境的数据。
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一个基于 AR 的地图,也是华为在这次开发者大会上公布的新地图技术。
罗巍是华为的拍照首席工程师(Fellow),这次开发者大会的 Cyberverse 发布就是由他来演讲。
对于 Cyberverse,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基于 3D 高精度地图、空间计算能力、环境理解能力和 5G、端管云架构的融合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前置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必须要有强大的硬件支持,另一个是云端大数据能力。
罗巍介绍,基于 Cyberverse 的全场景空间计算能力, 手机 能实现精准到厘米级的定位,实现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最大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该功能具备 AI 自学习能力,随着使用频率增多,其识别精准度也会随之提升。
▲
Cyberverse 的 AR 导航功能
此外,环境理解能力和构建能力也能让 Cyberverse 具备识别显示世界的物理环境、物体和自动化检测周边环境数据。
譬如当走近一个建筑时,系统会提取云端数据在 3D 地图中显示该建筑的具体信息,导航类程序可以通过虚拟标识提供道路和建筑信息、购物类程序可以显示出该地点的相关点评等等。
▲
虚拟建筑标识
而在这些数据之上,Cyberverse 还能对现实和虚拟世界进行深度渲染,从而带来逼真的沉浸式体验,这也是该功能为何需要有强大硬件支持的原因之一。
所以总的来说,Cyberverse 的核心功能点主要有 4 方面:
全场景空间计算(AI)
高精度 3D 地图(地图数据)
环境、物体理解能力(AI)
虚实世界渲染能力(AR / AI)
罗巍在活动上介绍,Cyberverse 的功能已经涵盖包括识物百科、识人辨人、识字翻译、识车安保、3D 地图识别等等,其应用场景也包括景区景点、博物馆、智慧园区、机场、高铁站、 商业 空间等公共场所,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
▲
查看当前建筑的 IOT 数据
在发布会上,华为展示了 Cyberverse 和 IOT 智能家居互联的视频。使用者在建筑外能通过 Cyberverse 和室内的 IOT 设备检测出室内温度、湿度、甲醛程度、楼内人数等信息。
这一幕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据悉,目前华为已完成了从「地图采集」到「生产可用地图」的 90% 以上自动化流程,每天可生成出 10 万平方米的地图,在采集的隔天就能生成出可用地图文件,加速推进了 Cyberverse 的开发和应用进程。
罗巍表示,Cyberverse 将于今年在一线城市的 5 个地点提供服务,2020 年第 2 季度末,会在 100 个地点提供服务。到了 2020 年末,会在 1000 个地点提供服务。
不只是为手机而生的 Cyberverse
华为在这次活动上用于展示 Cyberverse 功能的是一台华为 P30 Pro,但显然这只是这项技术在当下最理想的载体,因为它具备这个技术所需的几个关键硬件 —— 屏幕、处理器、摄像头。
▲
North AR 智能眼镜
不过从 Cyberverse 的功能展示看,它在今后的主要载体并不会只有手机一项,随着 智能硬件 的逐步完善,它极有可能会被融合到眼镜、耳机、家居甚至 汽车 当中。
毕竟,我们也不会无时无刻举着手机看地图。
比如 AR 地图导航,将其融合在智能眼镜内,当面对某个物品时,眼镜提供即时识别的信息;
又或者通过 HUD(Head Up Display)投屏的方式作为车载导系统,通过车载相机手机周围数据,在车内即时显示周边内容,减少事故发生率;
它也能被设置在其他带摄像头的大屏设备上,基于 Cyberverse 的 AR 渲染技术,系统还能提供 AR 娱乐和学习功能。
▲
全场景 AR 现实增强
当然,要将 Cyberverse 真正应用起来单凭理论还不实际,它还需要硬件和网络的支持。尤其是在智能眼镜这种内部空间寸土寸金的空间里,要加入投射元件、主板以及支持长时间续航的电池,显然并非当下技术能够完美实现的事。
而且,大量的云端内容传输还需要 5G 网络作为之间的纽带,所以真正能发挥出 Cyberverse 最大用途的时间节点应该是在 5G 网络和硬件集成技术成熟的 2020 年后,届时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有望成为移动数字生活和 IOT 场景融合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