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巴菲特但别轻易东施效颦
在 媒体 和书籍大量介绍下,巴菲特的 投资 哲学被人奉为经典,但有多少投资者真正受益?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没有彻底了解巴菲特的强项和特质,以及没有认清自己的能与不能,东施效颦,可能就是答案。
用钞票实证,伤神又伤心。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这也正是许多人惊艳巴菲特的投资绩效,却没有充分了解巴菲特之所以创造如此美丽的佳绩背后所需要的准备。专业是巴菲特独一无二的特质,以及他战略和战术灵活交织的整体结合,说是艺术也不为过,如果不了解巴菲特,犹如东施不知道西施之所以美,不在于那个动作,而是西施本身的气质跟她背后的素质养成所投射出来的一颦一笑。如果一般投资者不了解那些难以模仿的特质,自己并不具备,就会走入东施效颦的窘境。这也就是说,巴菲特所具备的特质,很多是一般投资者所不具备的,向巴菲特学习进而见贤思齐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不了解彼此的差异,那么他有些动作,在我们看来就是高难度的。就像电视上许多专业人士表演某些具有危险性的娱乐节目时,总会打出“请勿随意模仿”这几个字,因为你并不了解表演者在哪里做了保护措施,也不知道特别工具和操作技巧。
巴菲特在投资上所产生的惊人绩效也是如此,他背后有许多条件配合,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有关系,只是损失一张纸和笔墨。东施效颦不成也没关系,让大家取乐一下。如果拿你的钞票来测试,伤心的可能是你的家人,伤肝和伤神的可都是你。
无法坚持到底,投资结果迥异,这也是要避开巴菲特的智慧陷阱之一。对风险的看法与你大不同,应对的方式也迥然有异。巴菲特可以坚持已设定好的投资战略,而你不行,原因就是一开始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就像有人描述的金玉良言:婚前和婚后,男人和女人就大不同。如果你不能了解这个差异,你对结果会很诧异。例如女人婚后,希望有“安定”的生活;男人婚后,希望有“安静”的生活。婚前的男女,“形影”常相左右;婚后的男女,“意见”常相左右。
同一件事看的角度不同,应对处理的方式也大不同,结果自然迥异,而重点是你并不容易去改变。巴菲特是怎么看待风险的呢?一般人和他的差异在哪里?所谓智者不惑,要扮演投资界的智者,除了要有财商,还要有情商,财商包含了 经济 的理论和运作,统计的含义和运用,会计的基础、语言和进一步的财务报表分析。这还包括各种投资工具特性的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最少有股票、公债、房地产、商品,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的特性,要能熟悉它的起落,恐怕也不是一个周期五年或十年可以参透的。就算了解了以上,许多人对贪、怕、没有耐心的情绪控管,是一塌糊涂。也就是说有些人纵然具备了财务知识的财商,也可能败在情绪控管的人性上。精研巴菲特胜券在握的作者罗勃海格斯壮,就在他最新版的书上增添了行为财务学,他提到,“人的情绪对股价的冲击”比公司的基本面还大,每一次股灾来临时,多少投资人因恐惧而在谷底抛售,甚至在惊慌中踩踏而死的不在少数。
举两个例子,美国 金融 海啸落底时, 苹果 股价是12元,今天是115元,星巴克咖啡当时大约是3.5元,今天是54元,回头一看,当时要不是有人卖出,我们又怎么有机会捡入呢?除了刚才所说的财商、情商之外,恐怕还需要一点胆识吧。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说,华尔街从来没有道理分明的时候,等烟雾散去时,投资机会也不见了。许多人长于数字的分析,凡事都要数据明确时才能做出决定,也因而错失机会,屡遭股市背叛。
回到巴菲特的强项,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包含了下列两点:
1.巴菲特持股的耐性着实惊人。例如我们提过的,1995年对美国运通的持股到今天已经长达21年,中间的获利惊人,喝汤连骨头都不吐。但如果你以为巴菲特对所有的股票都是如此长期持有,那么这也是误判,巴菲特也曾在两三年之内不符合预期或作出误判也出清的。这份拿捏的基础,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多重因素的组合,所以一般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待持股,那也无疑卖给了魔鬼。
2.巴菲特对股市特性的熟悉和充分了解。他说过在股票市场如果不能承受50%的震荡,就不应该进入股市来搅局。这说明他对股市波动的了解,而一般人在做投资时,常常忽略了这么剧烈的波动,猛然进入股市,一经波动就经常在谷底离场,带着一身的损失或忧郁症离开。
但要获得投资成果与经济共同成长,一定要承受50%的波动才能进入股市吗?对单一股票而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是,这也是我们建议多数人不应该采用这样策略的原因,如果选用资产配置,未来我们可以用数据证明,在两次股灾中可以控制在10%以内的波动,依然可以达到不错的投资效果,这也是资产配置之美,也是多数人所忽略的。巴菲特确有过人之处,一般投资者应该找到自己适用的投资方法,欣赏巴菲特,但别轻易“东施效颦”。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