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超 7 亿融资,自动驾驶公司 Nuro 估值缩水超 30%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Nuro 又拿到了一笔融资,不过估值相比此前却有所下滑。

当地时间 4 月 9 日,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 Nuro 宣布, 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1.0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75 亿元)后,其估值达到 60 亿美元。本轮融资由普信 投资 公司、富达管理与研究公司、老虎环球基金、Greylock Partners 和 XN 等投资。

这距离 Nuro 上一轮融资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彼时正值风险投资热潮高峰,Nuro 的估值一度达到 86 亿美元。 此次估值相比高值缩水超 30%。

去年下半年,Nuro 曾表示, 将其业务模式从无人配送,扩展到自动驾驶技术,包括无人出租车和个人拥有的自动驾驶车辆。

新一轮融资到位后,Nuro 即将讲述另一个故事。

累计已获超 22 亿美元融资

成立于 2016 年的 Nuro,两位创始人都出身 Google

一位是前 Google 无人车团队首席软件工程师朱佳俊,其于 2005 年在英特尔实习了一段时间后进入谷歌,随后升任 Google 自动驾驶团队首席软件工程师。

另一位则曾是 Google 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负责人、首席工程师戴夫 · 弗格森。

凭借强大的 创业 团队背景,Nuro 自成立以来便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迅速获得多次融资,总金额超过 20 亿美元,跃升为美国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

Nuro 的投资方阵容堪称 " 全明星 ",既包括顶级风投机构,也有丰田、Woven Capital(丰田旗下)、Chipotle 等战略投资者。这种资本组合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更为 Nuro 带来了宝贵的产业资源。

2018 年 1 月,Nuro 完成 9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榕资本、网易创始人丁磊、真格基金、Greylock Partners 等。

此后,连续三年,Nuro 都获得了大额融资。

2019 年 2 月,Nuro 宣布完成来自软银愿景基金的 9.4 亿美元融资。

2020 年 11 月,Nuro 又获 5 亿美元 C 轮融资,由顶级投资机构普信投资公司领投,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mpany, LLC.、特斯拉重要机构股东 Baillie Gifford、软银愿景基金一期,以及 Greylock 等参与。

2021 年 12 月,Nuro 再次完成 6 亿美金 D 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领投,Baillie Gifford、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mpany, LLC、高榕资本、Google、Kroger、软银愿景基金一期、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旗下基金、丰田 汽车 旗下基金 Woven Capital,以及其他现有股东参与投资。

此时,Nuro 估值来到 86 亿美元。

再获超 7 亿融资,自动驾驶公司 Nuro 估值缩水超 30% Nuro 此前融资情况

但随后很长一段时间,Nuro 再无新融资消息传出。

一直到今年 4 月,时隔三年多时间,Nuro 终于宣布,获得新一轮 1.06 亿美元融资,依然是多位 " 老熟人 " 支持。

不过,尽管总融资金额从 21 亿对美元增长至 22 亿美元,但 Nuro 的估值却有所降低,从 86 亿美元下降至 60 亿美元。

但戴夫 · 弗格森对当前估值十分满意。 他表示,我们上一轮融资是在 2021 年底,当时市场正处于顶峰时期。我们对现在这个估值感到非常满意,也相信它能让我们确信新的市场战略能够取得成功。

未来,Nuro 将利用最新一轮融资的资金提升自动驾驶技术并推进 商业 合作。

连续发布三代车型

拿下新一轮融资的同时,Nuro 的战略重心也在逐步转移。

创业初期,Nuro 的主攻方向为末端无人配送,并发布了一系列产品。

2018 年 1 月,Nuro 发布了第一代无人配送车 R1,完全去除驾驶舱设计让外界耳目一新,新车宽度仅为普通轿车一半,最高时速 25 英里(约 40 公里),载货空间约合 3-4 个购物袋,最高负荷 113 公斤。这代产品主要验证了无人配送车的可行性。

再获超 7 亿融资,自动驾驶公司 Nuro 估值缩水超 30% 很快,2020 年 2 月,Nuro 又发布了第二代无人配送车 R2,车辆从外观看与上一代车型 R1 非常类似,都有 25 英里 / 小时的限速,取消了方向盘和踏板,且没给人类驾驶员留位置。

不过,与 R1 相比,R2 更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

Nuro 并没有像 R1 那样定制每个车辆,而是与汽车制造商 Roush 合作设计。

它货仓容量比 R1 多 65%,可以容纳 20 个购物袋;隔间新增温度控制设计,更有利于食物保鲜;R2 外部的触摸屏也更大;使用定制的电池解决方案,让电池增加了一倍,以保证全天运行;车重有所增加,达到 1.15 吨;没有侧视镜。

更大的不同在于,R2 拿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特别豁免。这意味着, Nuro 可以制造并测试不符合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的无人配送车辆。

一般来说,按照 FMVSS 的规定,在美国销售车辆之前,车辆必须要有基础的控制装置,比如方向盘、踏板和后视镜等。如果新车不符合标准,制造商可以申请豁免。

但在 Nuro 之前,没有过任何一个针对自动驾驶公司的豁免先例。

与此同时,Nuro 也是第一家在美国车辆管理局(DMV)许可下在加州公开道路上测试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不仅没有司机,也没有乘客。

得益于此,Nuro 也开始加速商业化脚步,陆续与美国披萨连锁达美乐披萨、超市连锁沃尔玛、杂货超市克罗格超市、连锁药店 CVS、快递公司联邦快递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时间风光无限,并迅速长成独角兽,末端物流赛道估值第一。

又是 2 年周期。2022 年 1 月,Nuro 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研发设计的第三代无人驾驶配送车。

按照计划,新车预计 2023 年量产,可实现货运量为上一代车型两倍,成本却降低 50%,将成为 Nuro 商业化扩张的主力军。

在戴夫 · 弗格森看来," 第三代自动驾驶配送车是 Nuro 迈向大规模生产的关键一步,它的设计完全围绕商业需求,而不仅仅是技术展示。"

为此,Nuro 也进行了快速扩张,两年时间团队翻倍至 1500 人。

一切,都在为大规模商业化做准备

从无人配送走向自动驾驶

但现实给了 Nuro 狠狠一拳。

2022 年,伴随着全球 经济 形势的不稳定,自动驾驶行业也来到了寒冬。

而迟迟无法盈利的 Nuro 更是面临资金链紧张问题。

于是, 当年 11 月,Nuro 做出了裁员的决定

它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坦言,过去一年的快速招聘是一个错误,并将裁员约 20%。

同时, Nuro 还暂缓了商业化落地脚步,并推迟第三代无人配送车的量产,放弃了与比亚迪的相关合作,公司进入低谷期。

更大的变化在于 2024 年。

当年 9 月, Nuro 宣布将其业务模式扩展到自动驾驶技术上,包括 L2 至 L4

Nuro 的首席技术官安德鲁 - 克莱尔称,业务模式调整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改进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处理更广泛的任务,而不仅仅是送货。

另一方面,公司成立之初,还没有任何汽车公司认真地计划制造 L4 级自动驾驶车,Nuro 想要走这条路必须自己制造硬件,对自己需求太大。但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Nuro 可以以提供技术的方式实现商业化落地。

由此, Nuro 推出了第四代无人驾驶系统 Nuro Driver。

Nuro Driver 采用英伟达 Thor 芯片和 Arm 的 Neoverse 技术,在动力系统上则由比亚迪开发,覆盖 L2-L4 级自动驾驶技术。

自此,Nuro 的商业模式也从无人配送覆盖至自动驾驶,其官网更多介绍起了自动驾驶相关技术。

战略转型,显然并不是一件简单实现的事情,不过此次 " 老熟人们 " 的真金白银支持,或许还是愿意再相信一次。

至此,新故事起航。

来源:赛博汽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