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11个军民融合项目获专项资金支持 军工产业展强劲实力
继不久前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落户长虹控股公司之后,长虹军工日前再传捷报。其申报的轨道机车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低空无人机搜索告警雷达系统项目等11个项目,预计纳入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其数量居全省首位。进入2017年以来,长虹军民不仅在技术和产业布局上不断突破,更成为地方政府重点关照和打造的区域军工龙头。
“今年是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二年,也是长虹将军工产业列为‘十三五’产业发展核心支柱产业的第二年,随着长虹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布局的陆续到位,以及内外部资源的不断聚合,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实现长虹军工的重大突破。”长虹军工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源系统投入 军工渐成长虹新增长极
统计数据显示,长虹军工产业2007年的整体销售规模为13亿,2016年增至66亿,十年间增长了5倍多。“这一数字虽然远远低于长虹 家电 系数百亿的销售规模,但表明长虹军工一直处于稳健增长态势。在我国军民产业相对割裂的机制体制下,取得这一业绩并非易事。”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据悉,2007年,长虹积极响应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需求,出资15亿元组建了全资子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长虹控股公司下属军工业务的运作。目前,军工集团包括零八一电子集团、国营780厂、国营756厂、国营796厂和国营799厂等独立军工产业单元,产业涵盖无线电/光电整机、配套装备、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等领域。
2016年,长虹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推进力度,成立了振兴军工产业委员会与军民融合发展中心,对长虹军民融合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长虹军民融合各项工作,聚集全集团的资源支持军工的发展。与此同时,长虹积极瞄准国防和民用市场需求,将军工技术优势和民品规模化生产优势相结合,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以及军工集团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是我们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立足点,也是我们比起传统军工企业拥有的优势。我们也正在考虑采用资本运作的手段探索军民融合的进一步拓展。”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据悉,军工与综合家电、IT并列长虹“十三五”产业战略三大核心产业,到2020年,长虹军民融合产业总体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其中军工产业力争达到100亿,军民深度融合是长虹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成为其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军民成果丰硕 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
最近 媒体 报道,《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指导意见》近期将进入发布阶段,该意见是军民融合的整体性政策文件,将在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资源共享和扩大军工开放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对长虹等区域军工龙头企业来说,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将迎来较长周期的政策红利,基于半个多世纪的军工资产打造和军民融合发展探索,长虹军民技术成果和产业优势正在显现。
以此次入围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项目的低空无人机搜索告警雷达系统项目为例,主要是瞄准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应用飞速增长背景下,“黑飞”事件频发对政府、核设施、奥运场馆、机场等VIP场所以及军民航飞行器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现实,结合无人机特点和应用环境,在突破“低小慢”目标检测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低空监视雷达工程样机,深入开展低空无人机探测演示验证试验,为有效解决困扰公安等部门的无人机“黑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手段。
“这只是长虹优质军民技术的‘冰山一角’。”据长虹军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无线电、光电雷达技术,军民信息化建设,军用航空电源系统,制冷系统的技术保障军事装备,将军用非晶材料和器件上的技术优势应用到民品市场,以及发挥长虹在信息集成、物联网、高可靠显示等方面的综合技术优势用于部队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等,长虹都已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
目前,长虹正在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打通内外军民融合通道。积极探索、优化军民结合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从“内生+外延”两个渠道推进长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与新业务机会的获取,并通过1-3年时间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有效破解强军难题;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促进产业转型、孵化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以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等为示范,长虹正在驶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