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 Cosmos 动手玩:六镜头定位追踪的新一代 VR 系统
来源:瘾 科技 作者:Andy Yang
虽然说 HTC 的 Vive 系列自 2016 年推出了第一款头戴设备以来,又陆续追加了 Vive Pro、Vive Pro Eye、Vive Focus、Vive Focus Plus 等多款产品,但事实上 Vive Pro 系列主要是以商务应用为市场,因此在定价上高了许多;而 Vive Focus 系列则是使用 手机 处理器(骁龙 835)的独立头戴显示设备,与 PC 的 VR 设备有着完全不同的应用基础。所以认真来说,真正应该是接替第一代的 Vive,以一般 PC 玩家为面向的 Vive 系列产品,已经有三年不见踪影了。
针对一般 PC 玩家市场,其实 HTC 一直都有在思考原版 Vive 的缺点之所在,以及如何改进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而这些年来的开发成果,就是 CES 上神祕亮相的 HTC Vive Cosmos。然而就算有了六月底时的一次硬件细节的公布,时至今日, HTC 才终于揭开了 Vive 的神祕面纱,我们也有幸能在正式发布前体验了一下 Vive Cosmos 的真机,以及新的 Vive Origin / Vive Lens 软件功能。
Vive Cosmos 最重大的改变,毫无疑问就是转为使用六个相机,进行「inside-out」的定位。这意味着像 Oculus Rift S 一样,Vive Cosmos 不再需要安装红外线「灯塔」,仅靠着镜头所看到的周遭影像,就能测知使用者的位置及头的朝向。与此同时,全新的控制器除了追加 A 键、B 键、操控摇杆(取代了触控板)和备用扳机之外,也改采了视觉定位的方式来追踪定位,因此手把上那个闪电形的发光花纹不单单只是营造「电竞风」而已,而是经过 HTC 工程师测试,最能精确定位的图样呢。
在小编的实际体验中,Vive Cosmos 对于头部动作的追踪能力与原版 Vive 相去不远,但对于控制器的定位却有了惊人的提升。握把上一点点微小的动作或转动,都能被 Vive Cosmos 精确补捉,这细致度到了小编使用内建的绘画小软件,可以在空中画出一个直径约 1.5 公分的小圆圈,然后再拉一条线从中间穿过去的程度,相当了不起。
第二个重大的改变,是在人体工学的部份。由于 Vive Cosmos 本体的重量降到仅仅 345g(加上内附的耳机的话,为 665g),因此头带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佩戴也变得简单一些。而另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是它前方的眼镜部可以整个向上翻起 100 度,让你临时有需要调整一下电脑设定或什么的时候,不用将头套脱掉,也不用透过分辨率不算高的前镜头来看向外界。
第三个改变,在于其采用的屏幕。左右眼两片 LCD 加起来,一共是 2,880 x 1,700 的分辨率,这比 Vive Pro 和 Vive Focus 系列的 2,880 x 1,600 只高上一点点,但依然足以让 HTC 称之为该公司「史上最高分辨率的头戴装置」。不过如果是和 HTC Vive 的 2,160 x 1,200 相比的话,Vive Cosmos 确实是个非常大的跃进。更重要的是 Vive Cosmos 使用了 RGB 排列的 LCD 面板,而非 RGBG,并且配备了新设计的镜片,号称「清晰度」提升了 40% 之多。实际使用时,纱窗效应还是难免的,但确实是没有过往的机器那么容易就把你从虚拟世界的错觉当中「炸」出来。
在同场体验会中,我们也是首度有机会一试 Vive 新的「Vive Reality System」软件平台。它的核心包括两个部份,一个是名为「Vive Origin」的个人空间,而另一个则是称为「Vive Lens」的个人软件启动器。Vive Origin 被定位成你在虚拟世界中的「家」,可以自由布置环境、更换天空背景、使用内附的画笔、遥控车、棋盘等各种小道具(还有一些 Vive 相关的彩蛋呢)。这也是你邀请朋友来聊天的地方,可以在环境中看到其他的虚拟人物,听到他们的声音,也可以一起在环境中互动。Vive Lens 则是一个可以随时透过手把呼叫出来的「魔镜」,在里面可以点选想要启动的 App。HTC 表示这两个功能暂时都会是 Vive Cosmos 先享用,其他机种可能要稍晚才会看到。
然而,在最早发表时有提过的连接手机部份,HTC 却强调那只是个试验中的概念,暂时并没有打算在 Vive Cosmos 上实作,就当前而言,Vive Cosmos 是个仅限定与 PC 连接的机种而已。在这之后,HTC 也有意为 Vive Cosmos 推出无线套件,增加 Cosmos 的自由度,并且在稍晚的时候会为了与旧的红外线灯塔系统与配件的相容度,推出向下相容的 Mod 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