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价格“温和通胀”,推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自从2月份以来,全球面板价格提前开启了新一轮连续上涨行情,尽管目前已趋于稳定,但从价格和出货量来看都处于不低的水平。长期来看,全球面板产业已逐步进入“温和通胀”模式,行业景气度预计仍将延续。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面板价格的温和上涨和相对稳定,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带动下游TV行业走出价格内卷困境,并改善盈利空间;同时,中资面板厂商的快速崛起,更将有助处于国产TV厂商加速对外资品牌弯道超车的节奏。

面板价格稳中有进,带动产业链“温和通胀”

5月以来,面板价格涨势收敛,Trendforce最新监测数据显示,6月上旬面板报价维持稳定。然而,这一变动其实并未脱离市场预期,行业对于面板行业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判断也并未出现松动。

洛图 科技 近期发表观点认为,尽管面板价格暂时上涨受到一定阻力,但也“很难指望下跌”;国内面板厂商TCL科技在日前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短期来看,预计Q2末行业稼动率将有所回落,中长期来看,在供给侧无新增产能、需求侧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预计大尺寸面板价格仍将整体持续上涨。东北证券最新报告更是直接指出,目前LCD价格已高于去年9月末的高点,面板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面板厂之外,面板价格的涨跌无疑备受下游TV行业的关注。由于显示面板是TV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在TV整机中的成本占比高,因此一些市场人士担忧面板价格的上涨会令TV厂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进而压缩后者的盈利空间。实际上,长期来看,显示面板与下游的TV行业其实更接近于“共生互利”。

一直以来,黑电产业格局较为分散,尤其是最近十年来,随着智能电视兴起,市场上经常出现“以价换量”的行业新黑马。激烈的竞争与扩张推动了传统电视消费的升级,代价则是产品价格逐渐“白菜化”,过度价格内卷所带来的“行业通缩”,也成为制约TV厂商盈利能力提升和行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究其背后,正是因为上游环节面板产业曾经的无序内卷,导致面板价格暴涨暴跌,从而为下游TV行业持续价格战提供了导火索和主要动力,这是两个高度相关的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自然传导。

解铃还须系铃人,随着面板行业在过度竞争中及时止损,面板资源变得有限,势必优先满足那些拥有更大市场规模的整机厂商,从而促进整机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帮助TV行业走向更加有序的发展轨道;在此过程中,面板厂商也能拥有更稳定的订单需求和合理的报价,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良性循环。

国产TV近水楼台先得月,或借力加速崛起破局高端

不得不说,或许是同样是受产业链传导效应的影响,以TV为代表的黑电产业格局,与显示面板产业格局高度类似:二者都经历了日系主导、韩系反超、中资崛起不断追赶并最终缩小差距甚至实现市场份额后来居上的过程。

洛图科技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Q1季TCL、海信、小米、创维四大中资品牌控制全球66.2%的市场份额,但高端市场仍然被三星、LG等韩厂把持,双方差距最大的品牌壁垒破局仍需时日;相比之下,目前,中资面板厂商已经控制了全球LCD产业接近70%的份额,而群智咨询5月27日报告显示中资面板厂商在OLED市场全球份额也在今年Q1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资面板厂商在市场层面上已经完成了对韩厂的反超;同时,在技术创新上,得益于TCL科技、京东方等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上的不断突破,中、韩两大阵营的差距亦大幅缩小。

如果用更大的历史视角来看待行业发展,面板产业可被视为作TV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彼此共进格局更加清晰:2010年前,三星、夏普等日韩厂商凭借在面板供应方面的绝对优势,通过电视整机亏损、面板盈利、最终由面板反哺电视整机的“组合竞争方式”与中资电视品牌争抢市场,导致中资电视品牌一度集体举步维艰,长期被压制在低端产品环节——如今,随着TCL科技、京东方等中资面板厂商的迅速崛起,中资电视厂商成功摆脱了对日韩面板的依赖,这一局面才逐步得到了很大改观。

对于中国企业和产业而言,上游面板产业的崛起,为下游TV产业的突围提供了强大而必要的支持,中资TV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高端市场上能够取得多大突破,很大程度上也与上游中资面板厂商的产品与技术进步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给科技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不确定性风格骤增的情况下,这个逻辑未来将更加清晰。

总体而言,面板价格无论温和上涨或维持稳定,都将在促进本产业环节竞争格局优化、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时,为下游TV行业不断输送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提供量价更为稳定的供应保障,从而促进TV行业及产业链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