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实践,看数字化改革如何智慧赋能地灾防治
随着 科技 手段不断革新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不仅有效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解决以往防治中的问题。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以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中地数码以安全自主可控的MapGIS平台为基础,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地灾智治”模式。
“地灾智治”模式全面提升了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现识别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城镇化服务水平。同时,将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应急和交通等多部门的核心业务紧密关联起来,建立了一套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保障 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灾害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01浙江省临海市“地灾智治”应用场景建设
临海市通过开展多跨应用场景探索实践,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开创地灾防治“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局面。采用IoT、三维仿真、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基于自主可控的MapGIS平台开发建设,针对高风险防范区,构建地下三维地质、地上三维实景一体化的全要素、全时空数字孪生模型,以及地质灾害领域知识图谱,不仅精确还原真实世界中的山体、斜坡、承灾体等丰富信息,更有助于模拟、分析和展示地质灾害变化特征与趋势,打造地质灾害常态监测、风险预判、精确预警、科学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链,实现地灾防治历史可追溯、现状可感知、未来可推演的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项目建设获得多项荣誉,2021年入选浙江省空间治理数字化最佳实践场景、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2022年入选台州市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最优场景”和“最佳节点”。
02浙江省丽水市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数字孪生应用建设
科技创新是强化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支撑,丽水市总结以往地质灾害经验教训,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应用场景--地灾智防,通过数字孪生仿真技术,提供预警监测、人工复核、三维建模、灾害模拟、预防指挥等功能服务,推动数字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业务深度融合,有效促进地质灾害特别是高位远程滑坡防治水平的提升,助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协同化、智能化。
03某省地质灾害智慧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围绕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隐患点”向“隐患点+风险区”转变的需求,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隐患管理向风险防控转变升级为目标,相关业务部门联合中地数码积极探索,致力于建设“空天地一体化、部门数据一体化、二三维一体化、预警决策一体化”等四化的集成智能采集、动态汇聚、实时监控、智能分析、科学预测和精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地质灾害智慧化网格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驾驶舱、识别更新、监测预警、防御响应、应急指挥、协同管理等功能设计,实现隐患点与风险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风险双控全链条工作闭环管理,推进地质灾害风险双控管理与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04深圳市地面坍塌隐患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项目
近年来,深圳市曾发生多起地面坍塌事故,严重威胁了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顺利开展地面坍塌防治工作,深圳市提出应按照“全面体检、重点诊断、对症下药、日常保健、建档立制”的总体工作安排,加强地下空间数据统一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对地面坍塌防治治理涉及到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以MapGIS平台为基础支撑平台,搭建了深圳市地面坍塌隐患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接入地上的倾斜摄影模型、地表的数字高程模型、地下的样例管网、钻孔、地质体模型,实现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间三维一体化管理,实现隐患点、事故点、治理工程、检测道路路径查询、浏览、统计,提供预检测道路智能推荐,实现全市地面塌陷高风险区域评估管理,以新技术新手段指导地面坍塌防治治理工作,保障了城市的空间和公共安全。
05广东省中山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项目
基于中山市软土沉降、地下水、土壤质量、海岸带变化等监测数据,构建了中山市地质资源环境地上、地下一体化感知体系及监测预警网络。该项目通过打造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主题的多维数据模型及数据仓库,实现地质资源环境调查、监测、预警、治理、地质资源环境信息目录的快速检索查询分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危险性区划、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支撑等,形成专题服务生态,实现数据资源从业务中来,应用到业务中去,形成地质监测数据体系内循环,助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字化体系建设。
科技防护,智慧赋能。未来,中地数码将深入研究防灾减灾业务需求,运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地灾防控网络,致力于全面提升地灾风险态势的实时感知和精准识别能力,强化灾害链综合分析与趋势预测能力,优化应急响应与快速决策效能,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助力地质灾害信息化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