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加入裁员大军,今年互联网的冬天格外冷
「如何看待 XX 公司大规模裁员?」这样的问题今年在知乎上比比皆是,但当知乎自己也成了裁员主角时,问题看起来就像一个段子了,这反而让善于抖机灵的知友们无从发挥,甚至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虽然我们在知乎上不会看到「如何看待知乎大规模裁员?」的提问,但这不并妨碍知乎因此成了热点。这两天,陆续有认证为知乎员工的用户在脉脉和知乎等平台爆料突然被辞退,「实习期未结束就让走人」、「上午还在改 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等说法都揭示了此次裁员之突然,网传知乎本次裁员多达 300 人。 ▲ 图片来自:新浪
知乎回应说是每年的例行「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但熟悉 互联网 行业套路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裁员」换了种说法而已,一知乎员工亦向爱范儿透露,公司的大群原来超过 1500 人,现在已不到 1400 人。裁员的人数或许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但受影响的显然不是个别人。
不过,觉得这个冬天格外冷的不止是知乎员工。事实上,从 6 月份起,这波裁员大潮便伴随着 P2P 的「雷潮」滚滚而至,互金领域的人失业后,轮到财报表现不佳的美图公司和 CEO 离职的拉勾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当时不少人还认为这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内部出问题所致。
至于 ofo 和锤子两家,更是长年与裁员、倒闭、收购等消息捆绑在一起,人们早已见怪不怪。
直到网易、京东、微软和联想都出现在裁员传闻中,百度和阿里也被传缩招,人们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当然,上述大部分企业都不会正面承认裁员存在,「优化」、「重组」在新的语境下成了裁员的代名词。
于是有人调侃:
2018 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员工终于享受到了国企员工当年的待遇——下岗。由于新名词的发明和各方面的否认,也便没有失业。
裁员的公司多了,工作就更不好找了,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2018 年第三季度,IT/ 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 51%。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今年新兴互联网公司扎堆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热闹景象,普遍被拿来与 2000 年左右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的狂热相比较,大批企业不惜估值「打折」也要「流血上市」,被业界解读为赶在资本寒冬前「上岸」。然而,在去杠杆的在背景下,市场上的热钱变少,独角兽们被一线市场推高的估值,二级市场难以买账,也不想买账,当股价破发已成常态时,表明泡沫已经开始破裂。
这与前几年的光景大不相同。过去一提到互联网公司,总是离不开「烧钱」二字,即使是新兴企业,拿到融资后首先做的便是大手笔花钱抢占市场,从 O2O 到网约车,再到共享单车,烧钱换规模、以规模换融资成为主流的 商业 模式。
但进入 2018 年,货币环境趋紧, 金融 监管日益严格,加上贸易战的影响,「钱荒」出现,资本开始变得谨慎,习惯了烧钱经营的互联网公司,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学着自力更生。原以为互联网是个赢者通吃的地方,但 ofo 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即使熬成了行业头部还是赚不了钱。即便是被认为有着大批高端用户,下半年刚完成 2.7 亿美元融资的知乎,也仍在苦苦寻找变现的门路。
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刚刚在宣布架构调整的内部信中说新的一年要「乘风破浪,向着北极星继续前进」。相比之下,困顿之中的戴威的话就直白多了:「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
总之,不管是接连不断的 IPO,还是年末的裁员潮,今年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活着。
来源:爱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