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基建”,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全力攻关
南京市“四新”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栖霞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聚焦“四新”建设需求,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开展 科技 攻关,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四新”行动。在2020南京创新周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新基建”相关领域已突破了一批技术难关,正在积极推进市场化。
“全世界都靠人工”!他研发自动平台将效率提高60%
“集装箱底部有4个锁钮,拆装它才能进行集装箱的堆放和运输。看似简单的业务,全世界的港口都要靠人工。”在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内,技术 创业 者/发明人李先生在他由地下车库改建的实验室里告诉记者,几年前,上海建设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但在集装箱锁钮拆装环节,找遍全球供应商,都没有可行的自动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难题,李先生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得到了上港集团领导与行业专家的鼓励,“你们的方案是已知方案中最为合理的一种,如果你们能把这个世界级难题解决,上海港将积极支持你们的科技创新,为全自动码头建设增添中国自己的科技创造与发明。”
在确定了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之后,李先生率团队落户南京大学与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合作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主发明的机械结构与整体方案,终于在地下车库中完成了原型机的制造。
这个智能机械通过智能视觉精确定位技术+多伺服定向运动控制+港口业务信息与流程再造三方面的结合,使得集装箱码头的锁钮拆装效率提高60%,业务动作时间节约70%,并提升吊车/集卡的运行效率与作业安全。该系统是港口智能化的重要环节,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目前,李先生正着手把研发团队注册成创业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
“前沿技术转化成实际产品并有市场反馈之后,再成立市场化主体,进行实体化运营,是我们研究院的一大特点。”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俊表示,这样的项目在研究院还有多个,都在稳步推进中。
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8月,由南大计算机学科多位教授牵头,依托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撑软件和应用系统,进行软硬件整合和多系统集成,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我们的许多技术与‘新基建’产业链高度关联,研究院正大力推动相关平台建设、技术开发和市场转化,助力栖霞‘四新’行动。”李俊说,该院正在建设的工业互联智能生产可视化系统,利用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精准定位产品和5G网络,将人员、物料、产品、工具、车辆等关键的流动生产要素同步至工业生产数据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实现效率提升、质量把控、生产安全、物流优化等功能,可以有力支持制造企业向“工业4.0”进化。该项目总 投资 4500万元,预计明年初步建成,目前已完成工业定位互联产品的开发,并在多个制造、物流企业开展应用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栖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栖霞区积极落实我市创新名城建设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为导向,加速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主动融入创新热点区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该区累计签约新型研发机构50家,孵化和引进企业800家,聚集各类人才近1000人,自主基金设立规模超10亿元。南京市“四新”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栖霞区聚焦“四新”建设需求,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攻关,产出“四新”相关研发成果近70项,为“四新”行动提供了强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