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译科技:速录同传,人机协同解决大会同传高成本难题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无论是哪里的国际会议,皆离不开中文,也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传,可以说同声传译在国内和国际都占有巨大的市场。同声传译作为翻译行业中一种兼具学术性与专业性的翻译方式,对译员的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人们总是听说同传译员的收入可谓“日进斗金”,但同传译员的人才储备仍然相当匮乏。因为同传译员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打底。

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而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少数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像广州等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往往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临时聘请。而正如之前提到同传译员的薪资时聊到的那样,在配置一场同传会议时,租借同传设备、聘请同传译员等耗费的金钱与时间成本也相当之高。

面对优秀同传译员稀缺、同传会议配置成本高的局面,AI同传应运而生。

AI同传的运作模式其实非常简单,首先需要采集会议声音传输到系统中进行语音转文字的处理,随后输入到翻译合成系统中生成译文,并及时返还到会议前端供与会者观看或收听。从效率与成本上来讲,AI同传的模式要明显优于人工同传,但事实上,AI同传也存在着一些应用上的难题。

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存在于语音识别环节,目前的技术无法做到对语音的百分百完全准确的识别,当演讲者存在地域口音或口语化表述等情况时,语音识别的准度会大打折扣,一旦输入的源语言出现偏差,翻译出来的字词自然也就不可能准确了。这也是很多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很难接受AI同传的原因之一。

其实AI同传在语音识别这一步的弊病是可以被人机协同一起解决的,大多数人会被AI技术的思路局限住,主要是囿于语音识别技术的研发,介于现在的技术,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另一个方向来解决这个困境,这里就需要介绍另一个特别的职业——速录师。

速录师是从事语音信息实时采集并生成电子文本的人员,和普通的打字员区别在于,速录师使用的是一种小巧的速录机键盘或者专用的速录软件,每一次敲击就是两三个汉字,打字速度在200到400字之间,可以赶得上速度最快的播音员的播音速度。说到这里,也许有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语音识别会出各种问题,那我为什么不干脆直接人工输入呢?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过类似的摸索,小编在深圳参加展会时,就曾现场体验过速录同传的效率。台上演讲者字字珠玑,语速并不慢,但会场大屏上始终保持着同步显现的速度进行翻译。一开始还以为是哪家的语音识别效果如此之好,中文识别几乎一字不错,后来在大屏旁边发现了速记师的身影。

速录同传无疑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会后小编顺藤摸瓜,跟着人流去到展位上咨询,了解后才知道,这是源于深圳市云译 科技 的人机协同速录同传系统,除了在一开始的环节安排速录师进行速记输入之外,其余的翻译与输出环节完全依靠其自主研发的翻译系统完成,但效率和效果无疑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以前看其他的AI同传,偶尔会出现写不知所云的中文,译文就更不必多提了,而速录同传显然是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与其他的AI同传系统相比,云译这套速录同传系统的优势也很明显。例如,在会前部署时,工作人员能根据会场环境配置同传一体机,内置术语库、会议记录及实时人工修改功能,可为国际大会、内部会议、国境边防等网络环境不稳定或保密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提供高质量的同声传译服务。云译的速录同传系统不仅能够全程记录会议文本,录入并实时传译,同样支持译后编辑,在会后形成双语会议记录。

对于大会同传而言,准确的源语言输入+译文输出不是只能借由同传译员实现,小编认为速录同传的模式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在目前语音识别技术尚未做到百分百完美的时候,人仍然是无可取代的最强“AI”。由此可见,无论是实用性还是技术实力,云译科技都能够借助现有资源来突破跨境交流的困境,并不断进步以适应更多国际交流环境下的应用,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无障碍沟通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