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控“六朵云”打造数字化转型新样板 携手青云科技创新实践
“如果按照传统IT建设模式,组建江苏省指挥调度系统需要 投资 15亿元,仅试点建设阶段就要耗时3年,而按照数字化转型后的以公有云为核心的架构组建全省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则至少节省了70%的建设资金,并且免去了机房、硬件构建后每年约15%的运维费用。”7月31日,在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数字转型 通达未来”——“六朵云”阶段性成果发布会上,其总经理顾德军表示,数字化如同人类的进化一样,是一个过程,是没有终点的旅程,它永远不会陷于停滞,只会在不断的迭代与演进中带给我们惊喜。
“六朵云”——江苏智慧交通新成果
近年来,传统行业上云已成为新的趋势,产业 互联网 也成为未来市场新的焦点。今年4月,江苏省发布《交通强国江苏方案》,提出要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作为江苏省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江苏交控早在2016年就明确提出建设“云上”数据中心,并携手混合云的先行者与领导者青云QingCloud(qingcloud.com)共同进行“六朵云”的创新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中,“调度云”通过增设“智能车道管控”、“清障救援现场传输”、“安全生产信息化”等系统,每年可处理突发事件15万起,发布情报板信息200万条,处理语音信息500万次,目前已超过3000名调度、清障人员和4000名高速交警在共同该系统。
“内控云”通过全员覆盖,对收发文、投资、薪酬、报销、合同、值班等数十种流程实现了精细管理和实时管控,变人工监督为流程监督、数据监督,极大提高了全系统办公效率。同时,通过构建“内控云”,还完成了组织架构数字化和流程协同数字化,为江苏交控整体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稳定运行超过1000天。
“收费云”已通过SD-WAN网络实时汇聚90%的收费车道和门架车牌抓拍图片,单日最高上云量超过2500万张,结合车牌“云识别”、海量数据处理、容错路径还原等自主创新技术,可立即构成精准核算、在线计费、实时打逃的收费辅助系统。通过“收费云”技术应用,还可对“两客一危”、“重点区域”等特定车辆进行识别、定位、跟踪和预警,并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云”以“数字赋能+信息服务”模式应用为主线,打造出ToC端和ToB端的服务平台。其中,ToC端服务以“江苏高速” 微信 公众号为入口,为驾乘人员提供伴随式信息服务,已收获粉丝150万,日最高访问量达3500万次;ToB端服务以数据服务中台为入口,经由统一平台、标准接口,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打造数据价值最大化的新服务体系。
“资管云”是资产、资源、资本的统一管理平台,目前已支撑江苏交控全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实现了对全系统全年资本性支出的全流程管理。
“党建云”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江苏交控全系统提供矩阵式的智慧党建云服务。
“江苏交控发布的‘六朵云’,集中展现了江苏智慧交通发展的新成果和高水平,也改变了交通路网运营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格局与面貌。”在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副主任王刚看来,数字化转型是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前瞻预见到新兴技术给交通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瞄准发展前沿,把握发展趋势,聚焦重点领域,研究新应用、新业态。
统一认知,数字化买不来、等不起,也急不得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是难点,但仅攻克技术难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数字化的认知和数字化的态度。”江苏交控总经理顾德军认为,大多数人对于数字化还没有形成准确而统一的认知,有的重概念而忽视可实现性,有的重技术而忽视实用性,有的为新而新,为做信息化而信息化,导致多种技术或系统拼凑到一起成了“四不像”,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阻碍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在他看来,数字化是买不来的,虽然通过市场可以买到一些软件或者技术,但要找到与企业自身业务场景完全匹配和适合的软件是很难的,只有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创新,将技术应用创新和企业自身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商业 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信息化的价值。数字化更是等不起的,当前无论是实体 经济 还是 金融 领域,都呈现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局面,尤其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轮大发展中,谁慢了,谁就要被时代淘汰;谁快了,谁就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数字化又是快不得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如果只一味追求数字化建设的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就容易与企业自身发展脱节,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是单纯设备和技术的堆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业务引导,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制定科学严谨的战略,营造开放融合的环境,培育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符合自身特质的业务布局和服务生态,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