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星科技侯广琦:远距离虹膜识别融合人脸识别 探索千亿级市场蓝海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日前,张学友对外公布在苏州开演唱会的消息。苏州公安听闻后迅速作出反应,并在其官微上不失俏皮地配文称,“哎呦,懂了,懂了”,迅速引发网友围观转发。

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数十名逃犯先后在张学友巡回演唱会上落网,张学友也因此被网友冠以“逃犯克星”的称号。与此同时,凡有歌神现身的地方,当地警方必定全副武装,搓手伺机而动。

“年少不听张学友,听懂已是狱中人”。在公众以戏谑态度看待该事件的同时,不少人也注意到了基于人脸识别布控和智能视频分析的智慧警务系统在抓捕逃犯上大显神勇。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为代表的落地应用也成为了诸多科研院所、创投圈和资本市场持续看好的领域。

相较于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等技术,虹膜识别具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防伪性等优点,被认作是除DNA外“最可靠的生物特征”,该技术对于城市安防、出入境管理、人居及国土安全等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最早从事虹膜识别研究的科研机构,中科院自动化所在该领域已有近20年的技术积累,相关研究成绩斐然,也同时孵育出了虹星 科技 等知名产业化团队。

近日,记者采访到了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虹星科技创始人侯广琦,就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应用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以下为采访内容摘录。

虹星科技侯广琦:远距离虹膜识别融合人脸识别 探索千亿级市场蓝海

2011年,侯广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自动化所工作,师从中科院院士、我国虹膜识别技术领军人物谭铁牛院士,主要从事计算成像、光场成像、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研究上颇有建树。在近8年的科研历程中,侯广琦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国家级远距离虹膜研究领域的相关重点课题,专利论文成果丰硕。

“尽管中国的虹膜识别技术起步较晚,但已和国外同行业实力水平相当,尤其是近距离虹膜识别技术,经过多年迭代发展,目前已经臻于成熟。但在远距离虹膜识别上,我国仍与欧美发达国家5~10年的差距。”侯广琦解释,相对于近距离虹膜识别,远距离虹膜识别的技术难点要大得多,其对虹膜生物特征成像要求更高,从光学影像到电子传感,再到后端的数据运算分析等,都是他们课题组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

2017年年初,在历经了两代设备迭代之后,侯广琦团队实现了设备成本的可控,经过与国内外产品的类比估算,其远距离虹膜识别设备的成本与近距离虹膜识别设备相差甚微。与此同时,他们的远距离虹膜识别设备达成了体积更小、使用更人性化的体验感大幅提升。

从整体行业来说,目前的各类生物识别技术仅仅解决了“是与不是”的问题,包括人证比对、指纹和刷脸等,最终目的只是为了1:1的验证身份,而非真正意义上的1:N的亿级大规模身份识别。侯广琦说,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环境下,实现高度精准的面部生物特征捕捉并进行高效甄别,才是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的优势所在。

2017年11月,在导师谭铁牛院士、自动化所以及课题组的鼓励和支持下,侯广琦带领团队开启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创立了产业化公司虹星科技。“我们起初将应用场景设计在安防通行领域,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 金融 支付、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更多行业的巨大需求,这也是虹星科技敢于向市场端涉足的根本原因。”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场,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安防市场规模接近5700亿元,2020年预计将接近1万亿元。安防市场的持续增长催生了中国千亿级的规模化识别应用需求。侯广琦表示,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现今虹膜识别的安防应用满足了身份确认的需求,这实际上只是虹膜识别最基础的功能。未来的虹膜识别,一定是与虹膜支付、生活体验等各种服务类场景紧密相连,市场发展空间是极大的。

成立之初,虹星科技便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虹膜识别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我们希望通过产品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辅助于人才和市场优势等,最终建立全流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侯广琦介绍说,团队目前拥有智能三维人机交互和远距离虹膜识别两大核心技术,已经实现了全球首款具有“虹膜识别+活体检测+人证比对”功能的产品落地,并于近日在“行进中虹膜识别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相关应用设备将于10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中国安博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另据了解,虹星科技目前的产品研发均对标欧美同业最高水平,但成本却是同类产品的1/6~1/8。在识别距离上,虹星科技已研发出批量成熟的远距离虹膜融合识别产品系列,识别距离达1.2米,为传统虹膜识别距离的4倍,简化了用户肢体配合步骤,极大提升了操作体验感。此外,虹星科技还研发出工作距离长达10米的虹膜识别技术,预计将在2019年年推出系列产品小规模向市场供应。

在技术发展趋势预期上,侯广琦认为,未来的生物特征识别一定是多元化的,也会长期处在一个融合共存的状态。他举例说,人脸作为器官,往往会呈现多样化的生物特征,需要其他生物识别方式配合提升精准度;虹膜虽然存在终身稳定的特征,但也可能因疾病或手术等破坏眼膜因素受到干扰,即便整体识别率能达到95%,仍有5%需要人脸、指纹、眼纹、DNA等其他手段去辅助,这种技术属性也更符合生物体的要求。也就是说,未来的远距离虹膜识别与人脸识别之间是相辅相成并互相融合的关系,这也是虹星科技未来主打的产品策略和方向。

在公司规划设计方面,侯广琦透露说,目前虹星科技首先集中在安防出行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布局,发挥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大力增强远距离虹膜识别在精准识别的技术优势,带领走在国际研发前沿的团队力量,为客户打造更稳定的产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和便捷度。此外,虹星还将向更多C端的行业迈进,向包含属性和行为信息在内等更多复杂应用场景延展,例如企业安全支付、新零售和 媒体 广告等。

随意打赏

虹星科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