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全面屏,亦步亦趋的同质化手机市场何时能加速洗牌?
进入2017年下半年,随着智能机换机大潮的来临,各家都用尽浑身解数,企图用新的“亮点”赚足消费者的眼球,以进一步得到市场的青睐,完成今年的出货量指标。
其中最具备“噱头”和“新颖”的无疑是“全面屏”的概念,这个曾经在2016年下半年初步经问世的概念,到一年后的今天,已然成为了新兴智能机市场的进步的“代名词”,稳坐各个“高端”旗舰机的标配榜首。短时间内把自己堆到如此的高度,是它真正的化消费者的购买力为动力,还是市场的风追着它往前跑?这还真说不准。
光环加身,消费者猎奇心理先行于市场
首先,我们来重新看一看市场公认的“全面屏”概念,为什么说是公认呢?因为全面屏并不是一个严格规定的定义,在一定的约定俗成的分界线之上,都算它的范畴。
全面屏的概念始于小米MIX,这点在国内已经得到共识,我们从小米第一代MIX和三星S8为例,最后得出结论的是两个条件。
第一,可以直接说明属于全面屏的是屏占比首先达到最低标准,80%。然越高越好,越高越接近理想的全面屏。
第二点,就是至少有两边的屏幕边框尽量的做到极窄边框。边框做到窄边框的越多越好,这样也相应的提升屏占比。当然如果没有强制规定,一定要在18:9屏幕比例的框架下。比如边框很窄的三星S8,三边都基本消失的小米MIX一代如果四个边都能做到窄边框,那么就是最好的全面屏。
不难看出,作为之前市场上屏幕占比最多到70%的智能机而言,全面屏高达80%,甚至90%的新颖外形令人眼前一亮。随之市场反应强烈,各家纷纷进入到“全面屏”战略时代,不甘落于人后。
但,现实情况是,全面屏 手机 到底怎么样?带给用户的体验究竟如何?为实现全面屏而牺牲的那些功能孰重孰轻?这些都是未知命题。
全面屏一经问世,便已得光环加身,市场还未来得及考验便已然被广大用户的猎奇心理全部买单。尽管目前各大厂商都不间断的推出全面屏智能机,企图抢占高地,但实际上,在这看似火爆的背后,仍逃不过同质化的阴影。
从用户体验而言,全面屏追求的是更大人机交互操作界面,在视觉感官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但在扩大屏占比的同时,它也不得不牺牲一些常规功能,指纹解锁必须挪至手机背部,或者类似“IphoneX”用“齐刘海”采取面容ID的方式进行手机解锁。而指纹识别已久经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从当下来看,牺牲其部分体验以迈向“全面屏时代”,是不得已而为之。
根本上来讲,全面屏手机当下的火热,或者可以称之为“泛滥”,与市场无关,其背后隐藏着人们对当下手机这个高频刚需使用品单调乏味的不满,而这种多同质化的不满,一旦有了宣泄口,便会造成瞬间火爆的假象。
亦步亦趋,手机市场同质化竞争成常态
从全球市场来看,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以7950万部出货量、22.1%的市场份额继续位于榜首; 苹果 以4100万部出货量、市场份额下降到11.4%排名第二;华为以3840万部出货量、10.7%的市场份额保持在第三;OPPO以2950万部出货量、8.2%的市场份额保持在第四;小米以2320万部出货量、6.4%的市场份额今年首次重回前五阵营。而在中欧、东欧市场,华为手机销量反超苹果,仅次于三星。
尽管国产手机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同质化现象。
外观上,仿效大牌机型、相互借鉴痕迹明显,新机型越来越缺乏辨识度,甚至个别机型除了LOGO有区别度之外,基本很难从外部找到差异点;摄像上,稍加调整的“双摄像头”已然并非独家秘笈,6P镜头更有成为标配之势;屏幕上,从2.5D弧面玻璃到曲面屏再到全面屏,似乎全部按照一条路子,对屏占比极限的追逐更是国内目前主流机型乐此不疲进行的 游戏 ,全面屏成为当下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芯片上,主频高低和内存大小早已不是评价手机性能的唯一指标,对于产品更迭率如此之高的手机市场来说,芯片这一因素更是很难成为突出优势。
所以,整体而言,众国内手机产商品牌识别度不高,市场同类产品泛滥,尽管各大厂商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探索从智能手机的功能扩展转向对某一功能的强化,以实现单点突破,特色发展,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专利以及技术层面来看,还远远未达到这个层次。所以,目前而言,国产智能机市场总体上差距已很难拉开,产业陷入胶着期,消费者换机欲望低,市场期待智能手机在续航能力、交互体验等方面出现颠覆性突破。
差异化需求促使产品本质变革,“华丽”外表无异于饮鸩止渴
随着 经济 逐渐上行的趋势,人们对于自身差异化的需求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设计已然成为市场主旋律,但唯独对于手机这个高频产品,国内的各大供应商几乎是换汤不换药。人们对于产品的审美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尽管现今各大厂商采取了层出不穷的机型颜色配置与产品代言人的更换,但这些无异于饮鸩止渴,除了做好最初的视觉噱头与利用“粉丝效应”之外,别无其他长处。碎片化的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专家,也更注重产品最本质的内涵,单纯的表象“创新”牌一旦打多了,势必会引起试市场的反弹。
“全面屏”也是如此。看似“全面屏”是下一场智能机的新拐点,但它的火爆并不是因为产品最本质的特征——对消费者利好,而是期望值的宣泄,这一点,在未经市场检验火爆的大前提下,肯定无异。
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未来的手机创新一定是基于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各大手机厂商已经进入了最后比拼性能的市场阶段,日益更迭的消费者必将把市场推向核心竞争点的性能时代,倒逼市场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对新时代消费者利好的局面。
彼时的突破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创新,才是市场应该追逐的“爆点”。
来源: 天方燕谈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