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机器人崛 起:从春晚的机器牛到餐厅的机器人
相信你一定对春晚的机器牛印象深刻,它们组团出现在了牛年春晚的舞台上,和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一起表演,一身红色十分喜庆。
然而很遗憾,机器牛,或者说四足机器人超前的技术与短期内难以 商业 化的尴尬处境让它被贴上了“属于未来”的标签。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赵老师认为,足式机器人要达到可用的标准,成本又能大幅下降,要“几个量级”的技术突破,但这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至少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
与此同时,国内已经有一些诸如擎朗智能这样的机器人公司在无人配送机器人的研究与商业化上有所建树:与以往不同,如今的智能餐厅里传菜员不再需要“扛”着大托盘来回于后厨与餐桌之间,后厨装盘完成后,直接将餐品放在机器人的托盘上,选择桌号后,送餐机器人则会根据最优路线进行配送。
据悉,一台擎朗送餐机器人一天可以跑一两百趟,其他配送效率完全超过了一个服务员的传菜效率。不仅如此,该机器人已在全球上万家门店推广开来,让机器人配送成为了新时尚。
不过,中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距离全球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全球机器人使用密度为62台/万人,中国境内的机器人使用密度为30台/万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机器人和餐饮业的有机结合是餐饮行业实现智慧化、标准化、高利润运营的全新途径。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模式必将成为趋势。
机器人和商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标准化、高利润运营的全新途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在愈来愈多的商用场景看到机器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