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网校12.12捷报,一场在线教育的“文火慢炖”
“未来30年,通过吞下一粒药丸你就可以学习一门课程,因为它可以通过血液进入大脑。”两年前,在一次TED演讲上,美国计算机专家尼葛洛庞帝曾对未来的教育如是预言。虽然生物 科技 尚未完成这种颠覆,但 互联网 技术对于教育的改变早已非常明显。
这两年来,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一路高歌猛进。除却BAT三驾“收割机”的进军,行业巨头新东方、好未来、沪江等更是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推出在线教育新业务,更开始 投资 或收购的形式跑马圈地,而YY、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也加紧布局这一垂直行业……
沪江网校12.12创收1.02亿 隐喻收割市场时机已至?
但表面上如火如荼的行业,暗中却隐藏着衰落的迹象。一项来自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对400家在线教育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有70.58%的公司正在亏损,13.24%的公司处于持平状态,而能够盈利的公司比率仅占16.18%。
这是个非常惨淡的数据,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领域的企业难以找到盈利支撑点,外加上资本寒冬的到来,更让众多吸金大力神集体陷入盈利变现的窘境。在线教育企业盈利卡在哪里?在分析这个问题,我们结合一下沪江掘金案例予以剖析。
双十一让 马云 电商造节成功,今年甚至创造了创新高的1207亿逆天数据。沪江也很早地将这种思路带到了在线教育领域,三年前沪江旗下沪江网校在12.12钜惠推出学习趴盛宴,打出亲民优惠价格随后也收获回馈。2015年收获4421万的总营收额,而今年营收总额更是达到了1.02亿。
学习趴的营收数据让人垂涎。以及1.3亿用户、10亿人民币D轮融资、近百亿的估值……在资本寒冬,与曾凭借在线教育的东风一度飞天的公司或项目如今却纷纷宣布关闭的那好网、师徒网、梯子网等案例相比,沪江无疑为在线教育注入一针强心剂。
在笔者看来,失败的原因可能大同小异——要么是因为不懂教育,以纯做技术的思维做互联网教育;要么是不注重教育的本质,单纯地去 营销 概念,比如一些搭载互联网+快车、号称“扫一扫,知道答案”的题库类产品又和以往教辅书的答案页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对于战线最长的K12赛道上,可能更需要解决如何让学习充满被动性的学生及掌握决策和支出权的家长能皆大欢喜……
成功的案例则恰恰抓住核心痛点。当然起步早、抓住时机无疑是沪江的一大优势,教育不同于其它行业,就像竹笋一样要经过多年的扎根,才能实现在一瞬间爆发性的成长。诞生于2001年的第一波互联网火热浪潮中的行业“老将”沪江随后趁势打造了 “流量及用户导入-获取资讯-购买课程-社区分享和传播-吸引更多用户”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链,不断积累巨大用户量的同时才得以持续盈利。
爆发与温钝,一个样本的进阶逻辑
互联网圈一直普及“唯快不攻”的理念,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背景下,成就沪江的反而却是慢热谨慎。这为什么?“需要耐心是教育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教育行业细分厉害,一个浪抓住了算不了成功,可能过来一个浪又给你拍回去了,教育本身是一个要文火慢炖的行业”,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伏彩瑞曾在一次主题演讲中给出答案。
从整个沪江的发展历程中也可以寻觅温钝中进阶节奏的慢节奏。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企业之一,2001年在出国热带动语言培训市场的繁荣的背景下成立,以一个校园BBS为起点,依靠前身是沪江语林网的互联网外语教育培训起家。随着BBS局限性的凸显,沪江网增强了 媒体 属性,向门户形态转型,电商迅猛崛起之时又开拓了商城和网校等业务。2006年开始公司化运营,2009年推出自营B2C品牌沪江网校,2015年10月沪江完成了D轮超过10亿元的融资,成为估值近百亿的互联网教育独角兽企业。
从纵向看这是一个与互联网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基调的企业,横向看沪江则隐含着很多互联网公司如今倡导的“做点、做线、做面”的产品逻辑。依靠一个英语学习的BBS进行单点突破,解决细小的用户痛点打开在线教育切口。用最推崇单点突破思路的周鸿祎的话形容,这样的思路类似田忌赛马,不拼整体实力,一两个点打败对手,也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与如今市面上很多止步于单点类的教育产品不同,沪江逐渐积累用户规模后随后做线、做面,扩张了其它语种教学,目前已经有12国小语种,直至去年品牌升级形成资讯、工具、社群、课程平台为支撑的产品矩阵。优质免费内容及工具→用户增长和转化→课程购买→学习 社交 和传播→更多用户与黏性,从点及面,沪江形成完整的教育体验闭环,这样的发展思路也带来了 商业 价值的爆发。
由点及面的进阶后,是一场直奔教育行业“BAT”的PK赛。强大后的沪江在新的赛程中面临同是行业巨头新东方、好未来的“圈地”运动挑战。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新东方投资17家公司,好未来共投资了34家公司。沪江则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2016年开始频繁出现在一系列的投资新闻事件中,涉及语言、留学、IT、K12等多个领域,一张完整的教育生态版图随之浮出水面。
流量赢家难成大鳄,突围砝码在哪儿?
在冲击行业”BAT”的征程中,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热门细分领域自然少不了BAT的身影。在线教育同样吸引巨头们的觊觎。
百度去年以百度传课为核心业务成立教育事业部,并陆续推出百度教育、度学堂、作业帮(2015年9月独立分拆融资)等教育平台及APP布阵多枚棋子;阿里则把淘宝同学升级为淘宝教育加重投入,意图通过搭建2B+2C的混合型平台,整合教育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腾讯除了进一步发展自身腾讯课堂业务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布局也始终以社交为核心:2015年7月通过QQ推出QQ智慧校园后,又以 微信 为基础发布腾讯智慧校园。
尽管BAT分别以搜索、电商、社交占据流量优势,在网络基础架构、云计算、视频分发、社交平台的构建上都表现优异,但“流量赢家”并非可以成就在线教育的大佬,毕竟教育产业的特性是以内容为主且需人际互通,BAT能否完全进入“体制内”还不好说。对于在线教育而言,告别耍花枪的各类形式主义,提供内容尤其是优质教学内容(外延至师资力量等教学生产者)是突围的一大关键点。
融入给予辅助的支撑技术,使得内容更加强大、消费者体验更好、学习效率更高。比如,如果单纯让用户下载、付费自动批改软件,纯粹靠技术把产品做大可能不现实,在但一个课程体系下使用自动批改则既能推动用户口碑,也可以加强后续产品销售;类似的还有教育培训使用硬件、通过机器人编程理解物理世界、通过 手机 拍照答疑,让机器渗透到教学对话中……新技术永远是方向,永远能为解决传统的痛点带来遐想,是一块通向未来很好的敲门砖。
归根结低,在线教育的落脚点仍是匹配个性化成长路径,回归教育本质。像创立于2013年1月的英国知名在线家教服务网站MyTutorWeb所确定的个性化的在线教育服务模式便是:所有的在线课程都是一对一,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这与国内所说的“因材施教”,确定个性化成长路径契合。而现在的在线教育市场环境中,大家更注重解决方案,却唯独缺少一种人性化的成长体系。
所以当假以时日教学资源走向平衡,教育内容趋于标准化之时,这种稀缺的个性化服务必然尤为凸显价值。像沪江网校作为沪江营收的主体,起到了类似阿里淘宝现金奶牛的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为“平台化”运营,而沪江网校作为B TO C自营平台拥有繁多课程品类,覆盖全年龄层用户,可从已经沉淀的亿万用户中提高免费群体的转化率,未来显然有更为广阔的商业蓝海。
如果基础内容都可以免费而无差别的获得,那么个性化辅导、定制需求等人性化的成长体系服务则可以依赖增值服务进行收费,这可能成为沪江一个的盈利点,也将可能成为在线教育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
王小琉(个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号“王小琉”。科技专栏作者,前中央媒体人。
智能硬件 体验者;IT&科技领域观察者、记录者、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