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 1000 万,滴滴成立一家影视公司
滴滴跨界进军影视业 ?
天眼查数据显示,11 月 12 日,滴滴出行的运营主体北京小桔 科技 有限公司新增了一项对外 投资 信息,其出资 1000 万人民币成立并全资控股北京粒粒橙 传媒 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视剧制作、音像制品制作、电子出版物制作、电影发行等。
从行业来看,滴滴与影视行业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如今 互联网 巨头布局文化娱乐屡见不鲜,就连字节跳动旗下公司今年也新增了演出经纪业务,还投了 Papi 酱经纪公司泰洋川禾。影视业是一盘什么样的生意 ?
滴滴来迟 ? 互联网公司早已涌入影视行业
滴滴与影视行业,乍看之下似乎完全不搭边儿,一个出行平台突然做起了传媒的生意,许多网友对此一头雾水:" 滴滴以什么注册的,能干这么多业务呢 ?"
事实上,滴滴的入局已经算是晚了。回顾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2005 至 2015 年是一段可以称之为 " 大爆发 " 的 " 黄金十年 ",电影票房数据不断刷新记录,影视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年增长率经常维持在 30% 以上,到 2014 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增长率远超美国。
在火爆的市场背景之下,一向嗅觉最为灵敏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携巨资涌入影视行业,自 2015 年起至今,已有数十家知名互联网企业闯入影视市场,不仅包括布局甚广的 BAT 三大互联网巨头,以及与影视行业密切相关的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还包括 游戏 开发商如蓝港互动、信息服务平台如 58 同城、互联网食品品牌如三只松鼠、号称互联网服务公司的小米等等。
身处一二线的互联网领军企业纷纷瞄准了影视市场这块大蛋糕,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影视子公司意图分上一杯羹,相比而言,刚刚入局的滴滴并不新鲜,也算不上是跨界跨的最远的互联网公司。
为何跨界玩影视 ? 一年总回报超 200 亿人民币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投资影视行业 ?
相比于其他风险投资,影视投资的风险相对较低,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影视产品版权内的收益十分广阔,以一部电影为例,其成功上映后不仅有票房收益,还包括网络版权 新媒体 收益、前期广告植入收益、溢价收入等等,如果有幸成为爆款,开发出相应的 IP 周边,那么由此也可获得一定的衍生品收益。
回看近两年几个低成本影视作品的投资回报,仅从票房收益来看,电影《无名之辈》总投资约 3000 万,累计票房 7.94 亿,片方分账 2.79 亿,投资回报超 9 倍 ;《超时空同居》总投资 3000 万,累计票房 8.99 亿,片方分账 3.18 亿,投资回报 10 倍以上 ;《我不是药神》总投资 7500 万,累计票房 30.99 亿,片方分账 11.28 亿,投资回报 15 倍以上。据统计,2018 年我国电影总票房高达 609 亿,而这其中直接属于影视投资的回报就超 200 亿人民币。
高回报之下,自然有大把人闻风而来,而互联网企业由于对技术及大数据的掌控能力较强,对市场反应尤为敏感,加之其线上发行渠道的优势,投资风险也可控制在相对更低的的层面,这从去年阿里影业频频压中爆款电影中就可窥一二。
2018 春节档期间,阿里影业投资的《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 2》口碑票房双丰收,票房总和超 30 亿 ; 及至暑期档,《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又分别创造出超 30 亿和超 25 亿的票房佳绩 ; 而在国庆档期间,电影《无双》成为最大黑马,票房跑出了超 12 亿的成绩。
纵观下来,阿里影业去年至今参与投资的几部电影在票房与口碑上均获得了不俗的战绩,而这也直接体现在阿里影业的财报之中,截至今年 3 月底,阿里影业营收同比增长 9%,净亏损同比大幅缩窄近 80%。
天生的互联网基因让各大互联网企业拥有了与影视投资行业老兵同场竞技的实力,大数据、技术、发行渠道就是他们敢于入场、甚至是敢于跨界入场的底气。
一次冒险之旅,入场要做好亏损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低风险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
如阿里一般拥有足够多的钱、分散在足够多的电影上,广撒网必然多敛鱼,两相平衡之后,收获更多的还是盈利,但只是投资单片,风险相对而言其实并不小——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前 50 名中,共 13 部影片实现盈利,4 部持平,而其中的 33 部则出现了亏损的状况。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资本的大举入场,虽让影视行业一度迎来烈火烹油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抬高了影视作品的盈利风险。从今年下半年票房口碑双向滑坡的《上海堡垒》中就可看出,投资越高,盈利风险也就相应越大,上海堡垒虽然最终票房也过了亿级,但相比于 3 亿的制作成本,投资人可谓输的血本无归。
有业内人士就曾将 2014 年到 2016 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增幅的断崖式下跌归因于互联网企业的大举进场," 高额票补无以为继,普通消费者回归消费理性,对影片的挑剔程度回升。"
回顾阿里影业与腾讯影业当年主投的首部电影《摆渡人》和《少年》,均因内容上的失利遭遇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惨败,这其中暴露的是互联网企业在影视投资上的短板——虽拥有大数据技术、发行渠道上的优势,但互联网企业由于进场时间较短,对于作品内容的把控尚不成熟,而如今观众对于影视作品最看重的部分恰恰也正是内容,明星效应与特效炫技也无法弥补故事内容上的缺失。
对于如今刚入场的滴滴而言,在没有如阿里影业、腾讯影业一般雄厚的资本实力与流量资源的情况下,影视投资尤其需要慎之又慎,仅凭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技术自信,并不足以支撑其在影视行业平稳的走下去。
不过有业界人士建议,入场初期滴滴可以从网络电影、网剧等门槛较低、宽容性较高的网生内容出发,积累经验、降低风险,之后逐步过渡到大小荧幕的投资与制作。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