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入局,汽车后市场的创业者们,窗口期只剩一年
11月1日,京东发布了京东 汽车 无界服务战略,京东集团副总裁辛利军表示:“京东将打造10万+修理厂成为拥有智能预测、补货、协同供应链和最新智能门店 科技 的智慧修理厂。”
据亿欧了解,京东将在现有的汽车用品业务(B2C)基础上,向上游拓展B2B市场,彻底打通汽车后市场品牌商、经销商、维修方、消费者之间的全产业链条,形成B2B2C闭环。
于是引来行业内一片惊呼,更有人大叫“狼来了”。
无独有偶,早在2016年9月BAT巨头阿里曾经表示: “目前线下汽车后市场门店只需要2万家,95%的门店都要面临淘汰。阿里汽车计划2017年底在全国开设2万家车码头门店。”
虽然时至今日,“阿里车码头“引来行业一片唏嘘,但是在巨头面前, 互联网 创业 者就像是《异类觉醒》中手无寸铁的科研工作者们,当遭到外侵者入侵,他们几乎在无任何反抗之力最终走向死亡。以共享单车为例,当腾讯、阿里入局,二三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逐渐迎来死亡潮,有了巨头的背书,小企业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资金链断裂让他们陷入无限深渊。
自带光环的巨头
众所周知,京东、阿里作为两大电商平台,从发展之初到现在经历了几年的时间,作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展开购物的“启蒙老师”,他们教育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用户,已经在消费人群中产生了一定的口碑,拥有品牌价值。且双方在汽车用品方面都已耕耘多年,所以渗透至汽车后服务环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在物流仓储方面的体系不断健全,供应链能力不断得以完善,能够得到汽修门店和车主的信赖。
第三,随着汽车消费人群年龄的增长,80后9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的新的增长点,这些群体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较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服务点评体系,获取对门店的了解,这种服务正在转嫁到后市场服务当中。
第四,巨头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资金。退一步讲,即便他们在某些领域试水错误,他们也能够在转型摸索中寻找另一条出路。以阿里车码头为例,虽然现在车码头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但是阿里可以凭借其他资源取代之,或者是以新的形势补充现有业务,有可能他们正在等待市场的时机,肆意待发。
温水里煮青蛙,最后青蛙死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青蛙一碰到沸水立即兴奋跳出,但如果把青蛙放进装有冷水的锅里,它如往常一样畅游,直到冷水沸腾,青蛙再想跃出水面却无能为力,最终死在热水中。
对应到汽车后市场环节,市场上依然存在源源不断的唱衰者,否定巨头入围对行业的颠覆作用,仿佛一支镇痛剂注入到不少从业者的体内,幻化成一阵舒适感。
但事实是,在2017年,汽车后市场的倒闭浪潮依然没有停止。2017年2月,试图打造一个“汽车后市场的天猫”,曾对外号称估值60亿元的诸葛修车网,创始人祁庆却将间接持有的诸葛修车约18.77%的股份以及公司控制权,以230万的价格转让。2017年5月,有 媒体 报道互联网汽车品牌车蚂蚁已经倒闭,期间,自称车蚂蚁前员工爆料称,车蚂蚁已经于昨晚正式宣布解散。
再看今年汽车后市场的融资状况,亿欧曾经整理过今年汽车后市场的融资状况《10个月34起融资事件,总额破50亿人民币,2017汽车后市场谁是赢家?》,10个月34起融资事件,每个月平均有3-4家企业获得融资,相比于2016年,每周几乎都会有汽车后市场融资状况。另外,在盘点的融资企业中,汽车后市场新增企业呈下降趋势,这都反映出了汽车后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资本的考验。
从现有的汽后市场的玩家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自营交易平台、撮合交易平台、系统管理服务。 现实是,大家发展得都看似平静实则艰难。
总结来说:
1、重模式的企业越走越重,大到业务不可控,有些企业甚至正在寻求IPO获得自救;
2、轻模式的难以形成品牌化获取用户流量,平台在资源获取上存在不小的难度;3、靠卖系统的创业者没有考虑清主流市场的需求在哪里,一味提倡提升管理效率,没有关注到大而散单店小的汽修门店需要的是增量市场的开拓。
尘归尘土归土,创业者的出路在哪里?
虽然从现在来看,京东、阿里在后市场并没有掀起腥风血雨,但其野心不可估量,狼来了和狼真的来了相隔多久谁都不能预判。当然,在现有情况下,巨头的进入缺乏的是真正懂汽车的人才和深耕汽车行业的产业链资源,所以下一步他们可能在此深耕,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对业务结构的补充,最终才是收割的阶段。
所以,摆在汽车后市场创业公司前面只有两条路:要么附庸巨头,要么加固城河;无论哪种选择,这个窗口期只剩一年。
来源| 微信 公众号: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