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我要更好》:焦虑堆满媒体的大时代,也能美好地生活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火车进站还没有停稳时,刚还念叨着“坏爸爸,说好了要来接我的”吕佳羽,终于看到了站台上四处张望的父亲,她使劲拍打着车窗,手舞足蹈,一边尖叫着“爸爸”……

这个十多秒的短视频,取材于日常的生活场景,却击中了人心深处最柔软的亲情,在抖音上收获了两百万点赞。那些即将踏上春运旅途的归人,在登上列车的时刻,也许同样会想起类似美好的瞬间,原本它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直到短视频的放大才让人察觉。

抖音《我要更好》:焦虑堆满媒体的大时代,也能美好地生活

最近,我看了抖音推出的年底短片《我要更好》,讲了8个普通用户的故事,我发现了很多类似的温暖瞬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用魔性风格和麻城口音讲解古诗词。从讲台下学生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汲取知识的美好。

蛋糕店老板创办“无声的cake”,店员全是聋哑人。从店员们面对顾客的每一个笑脸里,可以看到弱势群体对社会感恩的美好。

中俄边境,董鑫带着孩子用衣袖擦拭界碑上国徽的举动,见证了军人胸怀家国、守土有责的美好……

抖音《我要更好》:焦虑堆满媒体的大时代,也能美好地生活

不久前,一篇说“中国有十亿人没坐过飞机、五亿人没用过抽水马桶”的文章爆红,这个数据超出了我们的认知。的确,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十四亿人有十四亿种活法,亲友之间,恋人之间,陌生人之间,这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每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并发生着碰撞。

所谓美好,可以是大爱无疆,值得大书特书的感人事迹,但更多时候,它是被我们忽略的日常。在资讯爆炸的今天,短视频把这种美好放大了。打开镜头,世界一下子明亮起来,色彩流动,心情舒缓。它让你有拿起镜头,记录并细细品味生活瞬间的冲动。而原本润物细无声的细节,被镜头放大之后,往往更容易产生共鸣。

一个长途跋涉的司机,面对湖南收费站网红收费员莉琴的会心一笑,可能会倦意全无;一个对枯燥古文毫无兴趣的大学生,在口吐“烂漫得要死,狂得要命”金句的戴建业教授独具口音的讲解下,也许会兴致盎然地爱上古诗词和传统文化……

抖音《我要更好》:焦虑堆满媒体的大时代,也能美好地生活

生活虽然不是完美的,但通过短视频,我们可以定格和把握住其中美好的部分,记录小人物在各自岗位上实现梦想的姿势。平凡而不平庸,每种活法都值得记录。

而且,不同于过去精英垄断信息生产的生态,今天的抖音短视频拍客,让每个善于发现生活美好的人都成为创作者,随手记录成为新的习惯。它既捧红了不少草根网红,也建立了一种隐秘的信息连接——当做私人史的记录,不再是唯一目的,我们开始爱上了分享的喜悦。网友的点赞、关注和评论,成为陌生人社会状态下原子化个人的粘合剂,信息的孤岛被打破了。美好相互激荡,生活里充满温暖人心的力量。这温暖,就像地铁熟睡的男孩写出“需要让座请叫我”那几个字一样。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美好还不只是人和人之间,正如诸多网红城市、地标的走红,人和城市间的故事,同样有着色彩斑斓的温润。它甚至驱动外地人前往,去亲临现场,走进城市的肌理去发现美好。

抖音《我要更好》:焦虑堆满媒体的大时代,也能美好地生活

平凡中的不平庸,值得被记录被传播;而传播过程,也是治愈的过程。如车站父女团聚那般美好的瞬间,总能爆款式地传播,原因正在于此。它击中人心,击中亲情分隔下的焦虑。

很长一段时间内, 媒体 喜欢讲焦虑,以至于坊间有戏言称,中产每焦虑一次,就诞生一篇10W+。快节奏下的生存压力,陌生人之间的不信任,往往是焦虑的源头,它很容易让人变得慵懒。越来越粗糙的活法,甚至会夺走人们感知美好的能力。

但透过抖音这个放大镜,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的案例,像稻城亚丁巡逻员四郎贡布,中国铁建长期与家庭分居的抖音网红毛超,都在潜移默化地治愈当代人的焦虑。它告诉北上广的漂泊者,他们并不孤单;它激励那些底层人,热爱自己和身边的人,热爱这个时代。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焦虑堆满媒体的大时代,活得温润自由,抵抗温水煮青蛙带来的麻木感,变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所幸还有那些善于发现、分享美好的传播者,他们通过短视频记录的生活瞬间,成了对时代焦虑和冰冷的人际关系最好的反抗。

这种反抗也许改变不了什么,就像除了在“抖音美好奇妙夜”上获得短暂团聚外,吕佳羽一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依旧细水流长。但那些瞬间,总归是被发现并被留存下来了,它成了当下社会亲情依旧浓稠的见证,并传递着生活依旧美好的向上信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