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为什么更多在中国?
对于打榜,中国人有着固执的热衷。
古人刷榜,不是春风得意踏马长安,就是失魂落魄范进中举。今人金榜题名的机会不多,可一旦逮住个微博超话之类的榜单,也能把它刷到爆。所以,当《财富》发布了 2019 年世界 500 强排行榜之后,我们分外激动。
1
张榜一刻,各路解读连篇累牍。
有鸡血型,比如:在顶级公司的数量上,中国历史性的超越了美国。这是一个几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也有愤懑型,比如:所有上榜的房地产企业,只来自一个地方——中国。中国人到底有多爱买房子?
还有通稿型,比如:在全球 经济 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 2018 年,中国企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中,XX 公司在 2018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XX 亿元,同比增长 XX%……
《财富》中文网自身的评述相对克制,"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它的所指是:2019 年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数量达到 129 家,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121 家)。即使不计算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香港企业)也达到 119 家,与美国数量旗鼓相当。
图片为《财富》2019 年世界 500 强 Top10 企业
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与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最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在同一刻发生。难道只是一个巧合?显然不是。不夸张的说,跻身榜单的中国企业注定肩负重任——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将趋向何方?它们距离答案最近。
2
时光倒转到 2018 年初,针对新一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在数位著名宏观分析师之间有过针锋相对的隔空争论。
任泽平鼓吹 " 新周期 ",产能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剩者为王、赢者通吃、强者恒强的时代。
曹远征看到的是劳动力供给衰减、出口增长可持续不强、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等等。认为新周期并不存在,更有可能的是温和的衰退。
姜超则认为 2017 年的复苏和之前 2011 年、2013 年极为类似,房地产拉动—上游收益—地产衰减—上游受损。随着房地产 投资 动能的减弱,经济将再次掉头向下。
之所以会发生类似争论,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映射到《财富》500 强榜单上,就是上榜中国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逐步走低。2014 年,上榜中国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1.7%(对应上一年度的企业财务数据,下同),随后逐年下降,2018 年为 8.9%。
曾经百试不爽的 " 规模即效益 " 逐步失灵,企业摊子铺得越大似乎越不赚钱。人们连篇累牍的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将发生何种转变,对于《财富》榜单中所显现的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 " 虚胖 " 的姿势尤为担忧。
可彼时的大家还是乐观了,即便谨慎如姜超,也没能预计到贸易摩擦的突然升级。大洋彼岸 PO 了一段推文,世界就变了。美国于 2018 年 7 月 6 日起对 34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 25% 的进口关税。随后,在美方咄咄逼人之下,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这当然是霸权国家对于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反映到 500 强榜单,则是中国企业连年组团打榜,却只能做些微利营生;而美国企业却牢牢把控着产业高地,用定价权牟暴利。
3
关税战,而后是 科技 战、 金融 战。所以,人们对于新一份 500 强榜单里房地产行业被中国企业 " 包圆 " 的担忧不无道理。
坦白讲,十年来中国 M2 发行可谓天量,近 5 年 M2 对 GDP 之比值近 2 倍,而美国这一数据小于 1。 货币发了许多,为什么我们感觉不明显?
原因很多,但重点是两个:
一是基础货币发行大量用外汇占款实现。也就是企业和个人手里的美元都交到央行,央行按市场汇率释放人民币。二是用房地产围出的超级蓄水池。这是社会共识。
一言以蔽之,中国房企为什么能 " 霸榜 "《财富》500 强?归根结底是跟着货币滚雪球,想不大都不行。可是,一旦叠加贸易摩擦继续升级的预期,背后的金融战逻辑难免叫人夜不能寐——外汇占款是 M2 的来源,侧面说明美元储备是人民币发行的信用基础之一。倘若金融战真的发生,不可能三角定律开始运作,房价和汇率之间如何取舍?中国企业还能像今天一样统治 500 强房地产行业吗?
焦虑的峰值,出现在万科的例会上。" 活下去 " 的背景墙刷屏朋友圈,也在 2018 年秋季刷新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底色——红色警报提前拉响,与 2019 年度榜单中国房企的 " 霸榜 " 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我们看到了恒大这样的中国企业在连续打榜的同时,还在迅速地推动多元化产业布局。特别是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大手笔投资并购——许首富发起狠来连贾跃亭都敢去搭伙,为在房地产之外寻找新的增长极无所不用其极。
调侃归调侃,对万科恒大们的求生欲,这里不带丝毫贬义,甚至充满敬意。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告一段落,可白银时代还在,正如任泽平所说,剩者为王、赢家通吃,垄断了 500 强房地产行业的恒大万科们,2018 年的财报相当好。钱赚得这么容易,还能居安思危、积极转型,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举动。
或者说,这也代表着中国经济 " 基本盘 " 发展趋势的演进。不仅是房企,看看 500 强榜上来自中国的能源资源型企业、金融企业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都在巩固主业的基础上迈出转型升级的步子。譬如首次上榜的格力。
2018 年格力营收能够突破 2000 亿元,与其空调主业的优异表现密不可分。去年国内空调市场仅增长 4.5%,格力空调却实现了 26.15% 的高增长率,坐稳行业龙头。其中,家用空调全球占有率达 20.6%,保持全球第一,中央空调也连续 7 年保持市占率全国第一。空调业务贡献了格力的 9 成收入。但格力依旧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家居等领域均展开了长期布局。
因为行业天花板和主业竞争加剧,以守住主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通过多元化布局进入新兴领域,已经成为中国头部企业的共同愿景。 这其中当然有对冲主业风险的考虑,但更长远的战略意图,是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发力点。
4
对于另一些企业来说,自身就是新的发力点,譬如首次上榜 500 强的小米。
9 年,便从 0 做到世界 500 强,算是一个中国奇迹。 用 " 互联网 思维 " 造智能 手机 ,用线上 营销 取代线下渠道,用极致思维改变价格利润体系,这些曾经离经叛道的做法一一被市场验证。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把土生土长的小米模式复制到了海外。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是小米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创新创造的结果。而它的历史价值更在于其改革行业定价规则的勇气,此举客观上在最广大的消费者群体中普及了智能手机。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出货量,又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改变着行业竞争格局,最终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创新。
必须说,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的所指所向——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反哺基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又推动产业的整合提升,催生新的企业——终而实现良性循环与螺旋上升。在这方面,另一家上榜企业走得更远。
华为,应该是最不需要用 "500 强 " 来装饰门面的公司,毕竟它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黑粉——美国政府。全球唯一霸权国家对一家中国企业持续极限施压,它竟然还能留在世界 500 强的榜单中甚至排名攀升,这原本就令人惊讶。
在其今年 1 月举行的 5G 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 " 天罡 " 芯片,该芯片较以往极大的减小了体积和尺寸,可以让全球 90% 的站点在不改造市电的情况下实现 5G。此外,华为还现场演示了 5G 基站的安装,组装时间以秒计。
难怪任正非会说:
" 全世界 5G 做得最好的是华为,他们非买不可,不买他们就会在竞争中吃亏。"
老爷子谈及的,正是中国企业的硬实力。
作为一家靠倒买倒卖交换机起家的企业,华为能有今天的底气,依靠的是研发管理能力的不断突破和底层科技的不断创新,对核心能力的极致追求。 而华为崛起的历程,正是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断改革提升的过程,是 " 工程师红利 " 不断释放的过程。 因而它能拥有硬本事,能够在贸易摩擦的骇人浪涛中游刃有余。
5
谈到红利——有人说,新一届的 500 强 " 毫无新意 ",强的还是离钱最近的、离流量最近的。
乍一听,此话似乎不假。
从 2018 年的数据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 商业 银行仍是 2019 年 500 强上榜中企里利润最高的。且上榜中企里共有 54 家银行,中国银行业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占全部中企利润的 47.5%,秒杀其它一切行业。它们离央行最近、离钱最近。
阿里腾讯 2018 年营收数据增长明显,榜上排名也随之暴涨,阿里上升 118 位、腾讯上升 94 位。它们离流量最近、离人的钱包最近。
但凭此断定榜单 " 没新意 ",我是不能苟同的。
首先,银行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供血功能本是不容否定的。 而刚刚启动的科创板,正是对经济发展直接融资能力的助力。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输血,让实体行业、科创类行业获得更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实现金融普惠与产业扶持。进步看得见,在调整直接和间接融资比例这一历史进程中,银行业多赚一些钱并不是问题。
再者,红利原本是个好东西,企业发展要上规模,不靠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的发展观是不科学的。 但中国企业真的只是靠躺着吃红利赚钱的吗?
就拿腾讯来说吧。截至今年 3 月, 微信 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 11.12 亿,QQ 的整体月活跃账户数增至 8.23 亿。单从流量红利的角度去看,似乎离顶端很近了。而腾讯在推动各领域数字化升级的不遗余力,才是所谓 " 红利再造 " 的开始。电子政务领域、医疗领域、交通出行、公共服务 ……"+ 互联网 " 已经成为中国头部科技企业向 B 端、向纵深挖掘新一波流量红利的抓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其实,不只是腾讯,中国企业对 " 新红利 " 富矿的开采、挖掘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在比对 500 强中美企业的同时,不要忘记另一组对比。2018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9700 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1/6。2018 年中国城镇化率为 59.6%,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 80%,城镇化还有 20 个百分点空间。中国 GDP 增速还在 6% 以上,仍是美国的两到三倍。中国创新 创业 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中美独角兽企业占全球 70%。
换言之,眼下就谈 " 投资饱和 " 处处叫天花板碰头是罔顾事实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中国企业的生长能力依旧突出。 以为明证的,是 500 强榜单上那些长期让人 " 看不见 " 的中国企业,譬如雪松控股。
雪松控股——若不是 2018 年财富 500 强榜单的横空出世,你注意过吗?可偏偏就是这样一家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中国企业,2018 全年录得 2688 亿元营收,第二次上榜排名就比去年大幅跃升 60 位至 301 名。
打开业务版图,这家企业拥有大宗商品供应链集团、化工新材料集团、文化旅游集团、智联科技集团、雪松公益基金会五大板块,还拥有两家 A 股上市公司。
看看经营发展历史,雪松从 2002 年开始涉足大宗商品业务,在牛熊转换间不断逆周期扩张。并依此构筑了 " 雪松大宗商品供应链 ",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提供包括产融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支持,从而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最强的大宗分销商之一。
也就是说,它是 " 傻大黑粗 " 的传统大宗原材料供应领域的佼佼者,又是改变 " 傻大黑粗 " 形象的颠覆者。它靠什么? 靠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始终平稳向上的趋势,靠的是自身不断投入、改革创新中国经济中低效、高价的供应链体系的勇气。
而成功跻身 500 强,又给了雪松更大的信心在实业领域继续发力。追随 " 一带一路 " 战略,其核心主业大宗商品产业 " 走出去 " 步伐不断加快,在全世界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丰富的金、铜、铁、煤等矿产资源,业务覆盖亚、欧、非,分支机构遍布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期默默无闻深耕实业,紧扣宏观经济发展大战略稳扎稳打,不断为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提效服务,这既是雪松的成功之路,也是最广大中国企业的群像。我们理应更加信任它们,即使它们中的大多数还在 500 强榜单之外。
结语
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经济良性发展不断注入着新动力。国内的有效需求仍在跳跃式发展,内需的成长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稳定器。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的进程则提升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也释放着劳动力。在可见的将来,这些趋势均将继续。
所以,500 强的榜单中必将出现更新的中国企业,更赚钱的中国企业,更具想象力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代表着中国人的商业智慧和发展信念:
在世界的榜单上,中国企业只会前进,不会当范进。
来源: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