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用户做云原生转型 青云QingCloud容器平台KubeSphere走在了前列
如果说选择技术路线是容器竞争中的一翼,那么支撑新一代混合云则是竞争中的另外一翼。 目前,各大公有云厂商在新一代混合云方向上展开了抢滩登陆。无论是国外公有云厂商如:AWS 的Outposts,微软的AzureStack Arc,谷歌的Anthos。
还是国内公有云厂商如:阿里云的飞天,腾讯云的边缘容器服务,华为云的HCS,青云 科技 的KubeSphere,都支持混合云的方式部署容器服务。 尽管这些容器产品都能基于K8s提供快速的入门指引,尽量将用户的学习成本降到最低,但在产品体验上却参差不齐,最大的痛点在于没有解决产品体验的一致性。 例如,针对大量存在的异构混合云,很多容器产品都提供了多集群管理功能,但它们只是简单地把各个云上的K8s集群聚合起来。
用户在管理多云上的多集群时,只能从一个云界面跳出,再切入另一个云界面才能完成操作,实现不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云/多云的一致管理。 在这一点上,KubeSphere可以说是业内的佼佼者。 由于KubeSphere充分屏蔽了底层异构平台的差异性,其多集群管理能够让用户跨集群部署应用,并自定义应用跑在哪个集群上,因此在混合云/多云环境中,能够提供应用的统一运行环境。
其中,KubeSphere的多集群管理与其他竞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支持Solo和联邦两种集群管理方式,而很多竞品只提供一种方式。 Solo是指把所有独立的K8s集群聚合起来,提供中央控制台,解决异构IT中的运维困难。
联邦是指把多个K8s的集群聚合起来形成一个K8s资源池,用户在部署应用时,可以从上层构建实现跨Zone、跨集群的高可用。 同时,KubeSphere结合青云在多集群管理上提供的应用管理平台——OpenPitrix,还可以对应用的上架、分发、下架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运维层面,相比其他容器产品只提供节点的自动巡检和修复,KubeSphere可提供集群级别的自动巡检和修改。
在监控层面,KubeSphere也最为完善,提供内置监控、日志、审计、告警、事件查询等多种方案。 可以看到,KubeSphere是以应用服务的视角在做产品,无论是在管理还是运维上,都能够实现真正的一致性体验,让用户非常轻松地驾驭混合云/多云。 当然,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在意的不仅仅是容器产品功能的多少、产品体验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厂商能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让企业聚焦自身的业务问题。 在于爽看来,经过近9年的发展,青云形成了业内少见的“积木式”产品体系,所有的产品都像积木一样可分可合,企业客户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青云就可以通过各种产品形成组合拳。
KubeSphere作为青云产品体系中的云原生基座,真正将新一代混合云做到了“水电煤”的程度,匹配企业在混合云和云原生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企业想要新一代混合云解决方案,通过青云的云管平台+光格网络SD-WAN+KubeSphere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混合云管理方案;
企业想要容器超融合解决方案,通过青云的QingStor存储+KubeSphere+硬件即可完成;
企业采用了多云,或者接入了多种终端设备,通过KubeSphere即可对云服务和边缘进行管理,做到“云网边端一体化”。 “青云提供的不单单是一个产品的能力,而是全栈服务能力的整合。”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表示,一方面是对 商业 客户提供稳定、及时、完整的服务支撑,并调动社区的力量帮助用户做云原生转型;另一方面青云也走在容器技术的前沿,以满足部分客户对于FaaS、边缘容器、云原生安全等高级能力的需求。
容器的领先,对于云厂商领跑新一代混合云和云原生,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未来KubeSphere依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在技术演进和应用落地的交替发展中,势必将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