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翻新的“伪共享”名单出炉,是谁玩坏了共享经济?
《2016年度中国“共享 经济 ”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共享经济的服务提供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2016中国共享经济图谱涉及包括交通共享、餐饮共享、住宿共享、物流共享、知识技能共享、 金融 共享、生活服务共享7大领域,相关的 手机 应用超过了100个。
如今,共享经济已经不知道涉及多少个领域,相关手机应用也难于统计,一句话总结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共享不了的!” 很多业内人士把借着资本风口、使用频次不高、并非刚需的 创业 项目总结为 “伪共享”,品途 商业 评论( 微信 ID:pintu360)就此盘点了近期比较热门的伪共享案例以及其上榜的理由。
共享女友 伪共享指数:★★★★★
9月18日,某情趣电商官方声明将暂停“共享女友”项目运营,并下线App内共享娃娃的入口。声明称,对于己经完成预订并交纳押金的用户,平台将全数退回押金和费用,并赔偿双倍费用作为违约金。
9月15日,北京三里屯派出所致电某情趣总部要求地推人员前往派出所接受调查。到了当天晚间,三里屯派出所正式作出决定,以“低俗活动扰乱社会治安”为由对其进行罚款处罚,同时要求地推人员写了检查和保证书,要求将充气娃娃带离北京。
“共享女友”项目的寿命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就被叫停了。但为了此次共享女友服务,该平台筹备了半年的时间,虽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及影响,但最终却以公开道歉及项目暂停而告终。
网友吐槽:这是见过的最恶心的共享了。
共享校花 伪共享指数:★★★★★
9月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公寓区,15名穿着统一服装的“校花”站在“共享校花停放点”上,根据现场提示,参与者只需要扫描现场二维码之后就能与校花谈恋爱5分钟。现场更出现了不少低俗“口号”。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名校内目击者说:“现场人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活动方找的托儿。中午十二点活动开始,我十二点半吃完饭路过基本已经没人参与了。”
此事发生后,北京交通大学不少学生表示质疑,认为这是一场 营销 活动,影响母校声誉。
该校一名学生在网上称,活动并非学校举办,而是一家App的宣传活动。“女生不是北交的学生,是外面找的。男生是花钱雇来的。场地不在主校区教学区内,在校外的宿舍区院内。”
9月20日晚,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声明表示,北京某 传媒 公司未经学校任何部门批准,由物业管理人员私自允许,进入位于校园外的学生公寓区组织所谓“校花”活动。“此事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我校师生也表示强烈愤慨。学校发现后立即叫停活动并清场。学校坚决反对此类活动,将进一步查清事实,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对组织方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共享校花的出现,让共享产品变了味,更是拉低了“共享经济”的底线,成为名副其实的低俗炒作。
网友吐槽:看到了比共享女友更低俗的共享了,共享女友起码还是假的,共享校花的真人上阵更显得低俗。
共享马扎 伪共享指数:★★★★☆
8月14日,北京街头出现了一批共享马扎,供人们免费试用。“共享马扎”与普通马扎无异,仅多了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即进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除“共享马扎”外,还有几个其他项目的介绍和推广。
据介绍,马扎只需扫码便可使用,并不需要注册和押金,“共享马扎已经在北京各大人流聚集的地方实验性投放,解决人们最后10分钟的休息等待问题”。
但不到一天时间,摆放的十多个马扎只剩下4个。公司客服表示,已料到马扎会丢失,但该行为算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专家表示,“共享马扎”并不算“共享经济”,扫码后显示的内容也应该有相关部门的审核。
记者拨通了投放马扎的公司电话,对方表示,本着“共享精神”,已在北京范围内投放了上千个“共享马扎”。对于马扎丢失的情况,对方表示已料到该情况,算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还有一半目的就是为了做公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共享马扎”严格来讲并不算“共享经济”,而是把马扎作为一个载体,实现推广和广告的目的。
“共享马扎”虽不算共享经济,但其实质也是一个商业行为,朱巍说,不管是通过二维码或其他方式推广或投放广告,都应该有相关资质以及相关部门的批准,扫二维码后显示的内容应该有相关部门的审核。
网友吐槽:这还扫什么码呀,直接坐上去就共享了呀。能坚持一天不被拿走吗?
共享雨伞 伪共享指数:★★★★
共享雨伞的推出面临了各种尴尬的问题,几乎都是有去无回,而共享e伞负责人淡定地表示:“本来就希望这样,要藏伞于民。”
9月25日,共享雨伞在杭州回归,在杭州坐地铁1号线各个站点,赫然出现了一个个圆形的不锈钢架子,上挂满了一把把雨伞,架子上贴着提示语:扫码借伞。用户借伞需要先下载一个名叫“活力摩簦”的APP,同时需要99元的押金。而雨伞的租借费用是每半小时支付0.49元,24小时内封顶,最多收取2.94元。
其实共享雨伞早就在杭城出现过,回顾今年 6月,就有约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不过一开始就遭遇了被城管执法人员收走的尴尬。当时城管给出的说法是共享雨伞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
共享雨伞如何盈利,是不是一种伪概念?
共享雨伞的消失自然是用户借走之后没有归还导致的,从共享单车屡遭破坏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共享雨伞的遭遇,正是透露出共享雨伞经营模式的问题。即使共享雨伞的押金是20元,日租金是1元,再加上共享雨伞不需要实名认证,方便携带没有定位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共享雨伞没有达到共享的本质,这不是资源的共享,反而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网友吐槽:建议共享雨伞放置点增加顶棚防雨设计,谁会顶着大雨掏手机扫码?
共享篮球 伪共享指数:★★★★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猪了个球”、“一元体育”、“891 共享篮球”和“敢拍共享篮球”等数家共享篮球企业。其中,“一元体育”、“猪了个球”都先后宣布获得千万级Pre-A轮融资。
共享篮球企业对于用户痛点的理解是,大量篮球爱好者在打球过程中面临着忘记带球、带球麻烦、临时打球、买球容易丢、经常被借球、带球人先走,以及随身物品存放等问题。
以“猪了个球”为例,其主要通过电子储球柜落地,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扫码取球,并提供控制柜门、锁定和计费等功能。
对此,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篮球的用户群体相对固定且数量有限,这导致篮球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共享篮球”机只能摆放在固定场所,并不像“共享单车”那样随处可见,这些都会导致“共享篮球”使用率不高。
网友吐槽:这其实就是以高 科技 手段实现部分自助功能的传统租赁服务而已,然后加个“共享”的大帽子而已。现场找个老大爷管这些篮球,估计比机器便宜多了!
共享包包 伪共享指数:★★★☆
传统的奢侈品租赁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摇身变成了共享衣服、共享包包等新型的创业项目,比如共享衣服品牌有衣二三、女神派、多啦衣梦、美丽租等,其中包括IDG资本、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君联资本等一线 投资 机构隐现成为推手。
共享包包有奢侈品共享租赁平台“抖包包”,该平台在今年6月对外宣布,获得了猎鹰创投种子轮和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天使轮共计千万级人民币的融资。
共享包包如果偏奢侈品属性,就意味着面临巨大的成本投入,回本周期非常长,用户群偏小众等问题。然而投资人对租赁包包比较乐观,认为热爱时尚的女性花数万元购买一个使用两到三月后就收藏起来,不如在平台上共享,这才是分享经济的意义。
再从商业模式来看,共享包包的模式多为B2C和B2B2C。有平台自营和商家合作入驻两种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在认知度低、用户规模太小的情况下,都会面临着资金上与成本上的压力。
在供应链上,还要承担购买成本、物流成本、清洗维护成本、仓储管理成本,以及需要对接更多品牌,上架更多热门款式,包括与洗衣厂合作,甚至自建清洁中心等,但营收无非就是租赁收入。但如果成本投入过高而租赁收入回本慢,一旦资金链断裂,风险立马呈现。
网友吐槽:消费观就不对,买得起就用,买不起就不用。
共享充电宝 伪共享指数:★★★
今年年初,共享充电宝成为创业“风口”,20多家企业在两个月内拿到了总计十几亿人民币的投资。同时,IDG、腾讯以及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王刚先后进入了共享充电宝领域,足见其火爆。
共享充电宝自出现以来就引起很多质疑,充电宝怎么共享?使用场景是什么?盈利模式清晰吗?资本为什么会投资?伴随着一系列的猜疑,共享充电宝很快被验证为“污点模式”。
当前的共享充电宝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以共享充电宝“来电”为例的不可借走的充电站;另一种是以街电为例的、类似自动售货机的共享充电宝,用户缴纳押金后可以随意带走;最后是以Hi电、小电为例的桌面型共享充电宝,不可带出无需押金。但这三种场景都经不起推敲。
首先,从使用场景来看,用户要先找到一个使用终端,然后扫码借走,但是用过之后的归还就麻烦了,虽然有几十个租借点,但对用户来说,还需要专程跑一趟送回充电宝,这就不像共享单车那样随“借”随走方便了。 其次,在使用频次上,真正需要共享充电宝的群体有多少?现在几乎人手一个移动电源,但移动电源的使用频次也并不高,而那些手机电量不足并且没有带充电宝的人群又有多少呢?共享充电宝将手机USB接口插入设备,如果误点了“信任此设备”或者“打开USB调试模式”,不论安卓还是 苹果 手机,都可以被安装恶意程序甚至导出数据,所以共享充电宝在安全性上也值得怀疑。共享充电宝的模式被颠覆仅是时间问题,随着技术进步,手机电池的续航问题也会被解决。换句话说,共享充电宝的寿命只存在于在电池突破性技术出现前。
网友吐槽:充电宝和充电线要么出门都带了,要么一个都没带。来借共享充电宝不免费提供充电线,还要花10块钱现场买,既不划算也不方便。
共享睡眠舱 伪共享指数:★★★
2017年7月,一家叫“享睡空间”的公司推出共享睡眠仓,据了解,共享睡眠舱出现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座城市,半小时收费为6元。外型类似太空舱的睡眠舱内配置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和插座,入住的用户方可免费领取太空毯、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和湿纸巾等床品。
可是,好景不长,7月15日,位于北京中关村创业公社一处的“享睡空间”已关闭。有知情人士透露其被警方查封,原因未知。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公安局表示,目前上海“共享床铺”已被叫停。因为这是个新模式,尚没有获得消防许可,也没有宾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
网友吐槽:没有抓住痛点,与胶囊公寓没有实质性差异,再者不符合规范,被叫停是能预料到的。
结语
当然,除了上面奇葩的共享模式外,还有共享购物车、共享怪兽、共享纸巾、共享姨妈巾等等,共享经济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商家喜欢打着共享的噱头,把落后的东西变成先进的产业,而这大多是出于宣传或着收取押金的目的。
形形色色的共享产品争相涌现,无非是想在共享经济的风口“捞一笔”。目前主流观点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资本方的风口论,一种是舆论中占据主流的伪需求论。
在如今浮躁的创投氛围下,很多的 互联网 创业都不考虑盈利,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居然是风险投资,“资本的 游戏 ”不知道还要继续多久?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