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汤道生:数字技能正在像英语一样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能力
4月20日,第二届MEET教育 科技 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深耕智慧教育,助力学习者“生长”》的主题演讲中表示,经过十年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从“工具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从单一的教学工具,迈向以数据应用提升整体教学能力、助力个性化发展的新阶段。汤道生强调,腾讯教育在其中始终坚持做好“数字化助手”的角色:截至目前在全国落地了10多万所标杆院校,服务了1000多个教育主管部门,助力30多万家教育机构快速成长,服务用户超过了4亿人。
汤道生指出,在教学这个核心场景上,腾讯教育正在以“云+AI+大数据”的方式,通过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深耕”助力每个人的“生长”。首先,在基础教育中,以新场景拉近讲台与课桌的距离,以精准教学找到最佳学习路径。其次,在高等教育中,以新内容拉近校园与社会距离,让人才培养跟上时代步伐。再次,在职业教育阶段,通过新连接拉近技能与职业的距离,让劳动者的知识更新,跟上职业发展需求。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宣布腾讯教育推出“光合计划2.0”)
大会现场,汤道生正式宣布腾讯教育将在去年基础上升级推出“光合计划2.0”,设定新的“百千万”的目标——共建100个职业的体系化课程、助力行业开发1000款数字化教育应用、助力培养10000名人工智能教师,携手各级院校、教育机构、合作伙伴推进智慧教学的生态建设。
“教育是灵魂的工程,热爱与敬畏是腾讯对于这项事业的态度。”汤道生强调,腾讯教育始终以科技为基础,以连接、内容、社会责任作为出发点,助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化、个性化与智慧化发展。未来希望与行业伙伴携手共建,一起激发教学新活力,推动教育新发展。
以下为汤道生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第二届MEET教育科技峰会,很荣幸能够代表腾讯教育,和在座的领导、专家们,一起探讨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2012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十年来,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科技助力教育的公平化和智慧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去年的疫情也加速了教育行业的“线上实验”,信息技术成为这场实验开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教育信息化也从“工具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从单一的教学工具,迈向以数据应用提升整体教学能力、助力个性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教育始终坚持做好“数字化助手”:截至目前,腾讯教育在全国落地了10多万所标杆院校,服务了1000多个教育主管部门,助力30多万家教育机构快速成长,服务用户超过了4亿人。
在教学这个核心场景,我们通过“云+AI+大数据”的方式,把“结果评价”升级到“过程优化”,把刷题这种靠量的积累,转化成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学习方式,释放更多休息时间,培养更多元的兴趣。
首先 ,在基础教育中,以新场景拉近讲台与课桌的距离,以精准教学找到最佳学习路径。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公平化和个性化是教育工作者千百年来的理想。但老师们精力有限,1个人面对近百个孩子,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1对1”的持续辅导,“老师上课宣讲、学生课后做题验证”的教学模式,目标不够精准,反馈也不够及时。
现在,我们通过技术“激活”了教学中的软硬件,把连接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渗透到“教、学、管、评、测”各个环节。
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不断优化创新,构建多维度、更精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云南石林县,当地教育局希望提高高中的教学质量,但一直找不到很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腾讯教育智脑”的大数据分析,他们发现,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其实是初中教育出现了问题:教师教龄结构不合理,家长与和子女的关系良好程度也明显低于小学和高中。这样的精准洞察,也为后续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了有效参考。
另一方面,智慧教学以AI+大数据为底座,让教学内容精准匹配学生兴趣。
我们和天津和平区教育局携手打造了“和平智联校园”。其中, 汉阳道 中学的老师在分析学校图书借阅大数据的时候,发现有一本野外生存的图书长期“霸榜”。他们针对性开发了一门荒野求生课程,植入了动物、植物、物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受到学生的欢迎。
很多教育界的朋友都知道,疫情期间,腾讯的“云端课堂”,帮助数百万老师快速在线复课;其实,在疫情缓解后,优质教学资源在云端的共建共享,也变成了常态化。我们响应国家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号召,基于腾讯会议,以音视频能力为核心升级研发了覆盖教学全场景的解决方案——腾讯“三个课堂”,针对过去教学设备复杂多样,排课、教学、录播软件不统一,数据孤立等痛点,打通了课程安排、课中互动、课后沉淀等教学全流程,推进教育的公平化和智慧化建设。
第二 ,在高等教育中,以新 内容 拉近校园与社会距离,让人才培养跟上时代步伐。
未来20年,所有行业都会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技能可能会像过去20年里的英语一样,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础技能。腾讯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技术能力和实战经验向高校和教育机构开放。通过完整的系统课程、实训平台、教师培训、人才认证体系,助力培养既有前沿知识、又有实战能力的科技人才。
例如,我们和深圳大学联合打造了人工智能学院,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专业,提供“教、学、练、训、管”一体的学习平台,整合实训的产业案例,培养新兴科技人才。我们合作推出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工程专业,去年开始正式招收大一新生,培养学生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和优化能力。这个班也成为深圳大学报考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此外,我们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驱动力,打造“人才培养”到“就业输出”的新模式。我们与多家高校合作,推出了“腾讯云认证中心”,以专业认证的方式助力学生,在进入职场的时候就拥有行业认可的资质。去年12月,我们也正式推出了“云梯计划”,为全国62所高校、3000名大学生提供免费的腾讯云认证培训和考试名额。
第三,在职业教育阶段,通过新连接拉近技能与职业的距离,让劳动者的知识更新,跟上职业发展需求。
今天,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识迭代的速度也同步提升。一次性的校园学习,已经无法满足整个职业生涯的知识需求,终身学习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但旺盛的终身教育需求也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职业教育的种类繁多专业垂直细分。受到地域的限制,很多优秀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招生的区域生源很有限;另一方面,很多学员也很难在当地找到自己需要和合适的课程。
腾讯课堂通过搭建高质量、强就业导向的在线终身教育平台,将分散的教育机构与分散的用户需求连接起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优质资源的可及性,助力技能教育公平普惠。目前,有12万家职业教育机构通过腾讯课堂服务于全国的职场人,上架的课程中80%与就业强相关。每周有超过千万的用户通过腾讯课堂学习职业技能。
河南 鹿邑县 姑娘王妙从小患有“脆骨病”,经历过将近1百次的骨折,行动不便,从来没有进过学校。去年,她通过腾讯课堂的线上课程学习了编织课程,开出了自己的工作室,从水杯垫到兔子、长颈鹿,订单越来越多,不但自己的收入大大增加,还带动了全乡留守妇女一起 创业 ,孵化出 “农村新手工业” 。
另一位西安的秦同学,是一位模具厂的工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突破,通过腾讯课堂学习人工智能Python专业。经过4个月的努力,他通过了算法和上机考试;也因为自己“人工智能+工业制造”的双重背景,成为了一家大型IT企业生产线的程序员主管,薪酬增长了好几倍。
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我们看到,在“教”的效率之外更有着“育”的温度。但我们也深知,教育是非常复杂和专业的领域,需求多元,技术与应用的场景结合千变万化,挑战也很多。
首先,虽然校园的硬件建设已经逐步完善,但软件和应用不足。在核心教学环节,依然缺乏有用、好用的智慧教学工具。
其次,虽然教师群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教学科目上,相应的师资缺乏,需要快速补齐。
再次,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所学不能所用”,优质终身教育资源缺乏,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
今天,我们很荣幸,能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各级院校、教育机构、合作伙伴,携手推出“光合计划2.0”,设定新的“百千万”的目标,推进智慧教学的生态建设:
第一、共建100个职业的体系化课程,与 行业协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梳理相关职业成长路径,以系统化课程体系助力新职业新工种的开发培训。
第二、助力行业开发1000款数字化教育应用, 开放腾讯教育的技术能力、连接能力、渠道能力,联动合作伙伴,通过腾讯教育运营平台推动教学应用和硬件开发,并以SaaS中台能力推动彼此互联互通,为教育管理者、使用者提供一体化的智慧教育能力;
第三、助力培养10000名人工智能教师, 利用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与腾讯云大学的能力帮助基础教育和高校教师掌握AI教学的能力,助力各年龄段AI教学的普及。
教育是灵魂的工程,热爱与敬畏是腾讯对于这项事业的态度。教育也是精妙的工程,持续的探索和耐心是腾讯涉足这个领域时就拥有的心态。腾讯教育始终以科技为基础,以连接、内容、社会责任作为出发点,助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化、个性化与智慧化发展。就在昨天,腾讯宣布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在教育公益方面的投入,持续助力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的推进。
腾讯教育的探索始终离不开行业伙伴的共建。未来,我们也希望与各位继续携手,一起激发教学新活力,推动教育新发展,打造智慧新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