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一屏”双雄并立,还需要一百个“柔宇科技”
2019年5月,美国正式将华为列入到了“实体清单”之中,禁止台积电再为华为代工芯片,这对于极度重视自研芯片的华为来说无疑迎来了一场技术寒冬。虽然台积电之后表示他们不会彻底断供华为的芯片产品,但随着美国“芯片禁令”收紧,台积电也被迫在9月15日正式停止向华为提供芯片代工技术。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不畏艰难,于2020年10月22日,发布了令人期待已久的华为Mate40系列 手机 。Mate40系列依旧在相机方面取得了不俗突破,全新升级的徕卡四摄配合基于台积电5nm架构的麒麟9000芯片,每平方毫米可容纳 1.713 亿个晶体管,综合实力全方位碾压麒麟990,让其再一次成为了国产安卓旗舰的标杆。
在 经济 全球化发展 的 时代, 只有 专利技术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和华为面临相似局面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就以国产显示行业来说,也曾经历过一段不堪的过去。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从日本引进彩色显像管(CRT)生产线组装国产品牌彩电,彼时面板需求量极大,中国也成为了液晶面板的最大市场。不过,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面板行业的话语权长期都由日本、韩国等少数几家面板制造企业垄断,中国彩电企业随时面临断供威胁。为了不受制于人,TCL、创维、康佳等中国彩电企业相继投入巨资建设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从那时开始,液显技术升级到LED高清时代。
可好景不错,2006年, OLED 屏幕横空出世,宣告了显示行业新时代正式来临,而这一次,韩国企业在 OLED 领域中再次跑在了前面,近年来,虽然中国显示面板技术在逐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进”的方式缩小着与韩国的差距,但由于核心技术依旧受限于人,我国依旧无法做到追平和超越。
因此,中国显示技术领域才更需要一条完全自主开创的、具备完整知识产权和制程工艺的技术路线来筑路超车。
柔宇 科技 ——中国显示技术历史转折点角色的英雄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柔性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试图开创一条完全自主可控、不依靠他人技术全新技术链路。而最终让柔宇实现这一壮举的,就是 ULT-NSSP(超低温非硅集成技术)。
ULT-NSSP技术,即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是柔宇科技针对柔性屏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材料技术。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前,全柔性屏此前一直都采用三星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方案。三星的技术方案虽然历史悠久,工艺成熟,但也并非没有缺点。三星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对于温度的要求很高,需要保持在450℃以上,对于环境要求苛刻。此外,高温还极易让材料产生不稳定性,生产设备的投入和损耗也会成倍提升。
而柔宇全柔性屏采用的是超低温工艺和非硅半导体材料,相对三星的低温多晶硅的加工温度要低上200~300℃,工艺流程大大缩减了所需曝光层数,同时省略了高温脱氢、离子注入、激光结晶等复杂工序,极大地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成本。
同时,柔宇还设计出了一套智能力学仿真模型:首先创建一个材料力学参数数据库,不同材料层的所有参数全部汇聚其中,之后再开发材料的物理特性模型算法,将实验比对验证,反复进行参数校正,从而实现快速量产,甚至可以按需定制。
截至目前,柔宇的技术产业已经随着ULT-NSSP技术的推进遍地开花:今年3月,柔宇科技发布了第三代蝉翼全柔性显示屏,经过测试,该屏幕能够承受超180万次弯折,最小弯曲半径仅为1mm,不仅支持 0-180°任意角度弯折驻停,还攻克了“折痕、膜层断裂、显示失效”三大技术难题。
2020年9月22日,搭载柔宇第三代蝉翼屏的柔宇Flexpai2顺利量产发布,在京东上线不到24小时预约人数超过150000人,用实力圈了一波粉。
除了在移动终端领域,柔宇的ULT-NSSP技术害应用在文娱 传媒 、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办公教育等多个领域,与空客、LV、丰田、中兴、格力、中国移动、顺丰等 500 余家国际级大客户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柔性电子技术落地。
可以说,柔宇ULT-NSSP技术的诞生,不仅展现了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路线和新一代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的原始创新与自主可控,更是让柔性屏行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扭转,是具有“进口替代”和“一屏一芯”国家战略意义的。
无论是华为还是柔宇,我们在它们身上都看到了中国企业对于自主研发的决心和毅力。但中国不仅仅需要华为,更需要无数个像柔宇这样“敢为人先、自主到底”的行业探路者。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彻底摘掉任人宰割的帽子,在技术上获得绝对的主导权,让中国创造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