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滴滴刀刀见血的硬杠,谁才是真正的降维攻击?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团滴滴刀刀见血的硬杠,谁才是真正的降维攻击?

不久之前,美团打车宣称拿下进驻市场1/3的市场份额,舆论清一色地倒向美团,而最近故事急速反转,谁也不曾想到,滴滴外卖无锡第一战才开始不到十天,就声称市场份额第一,让原本被看衰的滴滴“扬眉吐气”了一把。

但是,这个数据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实还有待商榷。因为美团随后指出滴滴外卖在无锡每天订单量仅3-5万单,与所宣称的33.4万相去甚远,并且美团还发布海报,暗讽滴滴在演戏。

若是滴滴外卖、美团打车的进展真如双方所说的那样顺利,这两大行业的壁垒看似比外界想象的要低很多,甚至有人认为滴滴从出行进入外卖,从技术上构成降维打击,这看似已经不是边界扩张的问题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滴滴送外卖是被动反击,能否持续有待观察

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宣布合并,到现在为止已经将近一年半左右,在此期间,除了 投资 海外出行平台、“半参与”式介入全球出行市场的争夺之外,我们发现在国内,现在的滴滴与合并初期后的滴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与之相反,美团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大规模的扩张,打通了吃喝玩乐的业务线,以至于现在王兴插入滴滴的腹地,在外界看来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从这点看来,滴滴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所作为,直至美团攻打核心业务才大张旗鼓地宣称反击,背后难免有些仓促应对,甚至说是被动。这随之也带来一个问题,在这场拉锯战中,滴滴的反击能够持续多久?

据滴滴外卖在无锡的情况反映,滴滴不出意料地选择了巨额补贴的方式去推进业务。从“滴滴外卖,好吃不贵,首单立减20元,下单分享即得5-8元红包”的宣传语来看,其补贴力度确实很大,一份31.6元的黑椒牛肉饭到手价只要1.1元。在微博上,一位无锡市民留言感叹,“吃份炸鸡1分钱,喝杯奶茶2.7元,一斤板栗2.5元”。

外卖市场早已定局许久,如今补贴还能不能培养出用户习惯,其实很难说,不过更重要的是,巨额补贴给滴滴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则,现在毕竟不是当年有巨头资本扶持的时候,可以不考虑盈利和资金压力。虽然滴滴刚刚宣布融资成功,可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资基本上是用于完善滴滴的出行生态,而不是给滴滴外卖助力。

二则,滴滴并不是像UberEats那样,通过提供出行服务的司机来运送外卖,而是选择大规模招募骑手。一方面,这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而且国内的外卖从来就不是盈利场。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外卖和出行两项业务并没有协同,换句话说,外卖业务很有可能拖累滴滴的整体业务进展。

总而言之,在这场巨头之战中,滴滴远没有美团准备得充分。

另外,滴滴的不利之处还在于舆论。从公众对滴滴外卖和美团打车的反应来看,滴滴外卖受关注主要是因为补贴,而美团打车进驻后,网民更为认可的是可以对抗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不是美团打车是否提供更优惠的选择。这说明美团打车对消费者的利益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其社会价值所在,而滴滴外卖存在的价值就相对小一些,毕竟它的加入并不能解决行业痛点,比如饮食安全。

出行VS外卖,究竟谁对谁是降维打击?

鉴于滴滴外卖在无锡的市场反应,降维打击的论调陆续出现,但从“运人”到“运物”,就是降维打击吗?开私家车送外卖的就一定比骑电动车送外卖的高级吗?显然不是,消费者不会在意你开什么车送过来,只关心什么时候送达,而送物品的快递行业,要比送人的出租车、客车更讲究技术调度。

所以说,讨论的重点在于运输人的出行,真的比运输物的外卖技术难度更高吗?那倒未必。

确实,打车平台面临没有任何固定地点的不确定性,而且行程也要更远,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些因素,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其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迁移到平均里程更短、时间更为集中的外卖场景中,未免想得有些过于简单了。

一般来讲,平台调度系统角色涉及越多,其复杂性就越高。外卖送餐的角色涉及四个:骑手、商家、用户和平台,而网约车的角色涉及司机、用户和平台三个,这一个角色的差异在洪峰时期显现出更大的复杂性。

比如,100个骑手在用餐高峰时期接到了300份订单,这些订单需要从200家不同的餐厅取餐,并送往100个不同的地址。随之而来的问题有,这100个骑手应该每个人取几份餐?他们应该分头按照什么线路行进、各自到哪些餐厅取餐?并送到哪些地址?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围绕这个多出来的商家角色,而增加更多的技术考量,而司机和用户只是两端匹配的单一业务需求。

4月1日滴滴外卖正式上线无锡站后,很快便遭遇“故障”,当时滴滴的回应是订单暴涨导致、需要“系统升级维护”。现在还只是在无锡,以后若要进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系统还要升级维护几次?

再者,调度只是外卖系统的其中一环,仅分析调度的技术含量不足以证明滴滴能够降维打击。实际上,网约车系统不仅不能顺利迁移到外卖场景,而且其本身相比外卖平台或电商,有两个重大的系统缺失:一是没有逆向流程(退换货),二是没有物流跟踪,甚至外卖的物流系统比电商的频率更高、时间更短。

论系统的技术复杂性,看起来并不是滴滴降维攻击美团,而是美团降维攻击滴滴。

有美团这座大山,滴滴外卖成不了Uber Eats

滴滴经常拿Uber Eats的成功来论证外卖业务的可行性,但实际上两者在市场环境、消费习惯、场景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Uber Eats的个例并不具备参考性。

要知道,优步的外卖业务之所以能从美国蔓延到英、法、爱尔兰等多个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外卖服务远不像我们这样发达,甚至有很多都是市场空白,这给了出行业务全球“开花”的优步很大机会。与之相反,滴滴外卖面临的是一个已经渐趋稳固的国内外卖格局,且不说能不能大获成功,就连能否占据一席之地都很难说。

上个月,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了《2017中国网民网络外卖服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主要的外卖订餐平台中,美团外卖以79.9%的用户渗透率、53.9%的用户使用份额位列行业第一,而饿了么29.8%排第二,百度外卖13.7%排第三,其他平台占2.6%。算上还在独立运营的百度外卖,这种典型的三角格局最为稳固。

仔细想想,Uber Eats即使在海外再成功,似乎也没有重新进入中国的意思,它所畏惧的也正是这种难以插足的市场格局。

滴滴外卖与Uber Eats的不同之处,还有送餐模式、消费习惯以及特殊的国情。优步的外卖业务基本上由司机承担运力,这是出行和送餐相互协同的最佳方式,但滴滴外卖选择雇佣骑手,这种模式上的本质区别使得Uber Eats的参照显得毫无根据。

其实也不是滴滴不愿意让司机送外卖,而是可预见性困难太多。比如,司机停车取餐或送餐,找车位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而且国外的外卖大部分是比萨等快餐、而中餐相对复杂,司机到店后等待的时间成本也会很高。再者遇到赶时间的乘客,无论优先送外卖还是人,都有可能影响消费体验。

由此可见,Uber Eats的成功只是优步的成功,而不是滴滴的。

按照程维所说,“交通到物流,运人到运物,滴滴希望打造A点到B点极致效率的运输网络”,但外卖市场考验的不仅仅是运输,技术并不能弥补资金、时机或消费习惯的差距,更何况滴滴离降维攻击还差太远。

作者:歪道道,独立撰稿人, 互联网 与 科技 圈深度观察者。同名 微信 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美团滴滴大战美团滴滴打车滴滴与美团美团打车滴滴客服美团骑手美团客服美团官方美团外卖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