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智慧之眼”国际眼底图像智能识别竞赛正式启动
7月13日,在第二届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的主论坛上,ODIR2019·北京大学“智慧之眼”国际眼底图像智能识别竞赛正式启动。
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承办。在为期两天的议程里,来自社会各界的千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新引擎:开放共享、合作共赢”这个主题,深入探讨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需求、技术难题及实际应用,为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建言献策,共话未来。
据介绍,ODIR2019·北京大学“智慧之眼”国际眼底图像智能识别竞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承办,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微循环学会协办,上工医信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詹启敏院士,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金小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恭伟,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孙子林,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书记朱树梅等共同启动。
竞赛组委会主席詹启敏院士在致辞中提到,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促进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此次,北京大学联合多个机构,共同组织了本次竞赛,旨在通过有志于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研究与实践的优秀人才的同台竞技,推动世界范围人工智能与医学的融合、交互与发展。
【詹教授致辞照片】
当前,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演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领域,视网膜微血管的病变会导致严重的眼底疾病,甚至造成失明;同时,视网膜更是观察全身微循环系统的窗口,与高血压、肾脏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可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而眼底图像能够清晰的反应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是防治眼底病变及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1】
人工智能识别眼底图像可大幅提升眼底疾病防治和心脑血管疾病预测的效率,而由于眼底图像的获取相对便捷,眼底图像智能识别也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
据了解,ODIR2019·北京大学“智慧之眼”国际眼底图像智能识别竞赛就依托于人工智能在眼底图像识别领域的发展,以“智慧之眼,预见未来”为主题,体现“聚焦、专业、国际和标准”四大原则,是我们国家首个国际性眼底图像智能识别竞赛。
与以往比赛不同的是,本次竞赛专门发布了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认证的5000张结构化的眼底图像数据集“DDR”,该数据集来源于上工医信服务的近400家各级医疗机构。为保障疾病标签和病变标注的准确性,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专门组织专家对数据集进行了严格的复审并最终认证。
竞赛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在短短两周内就吸引了来自近30个国家的600多支队伍注册报名。
据悉,ODIR2019·北京大学“智慧之眼”国际眼底图像智能识别竞赛奖金总额高达100万元人民币,竞赛已经正式开放报名,初赛于9月30日截止。决赛将于10月26日在中国杭州举行,表现卓越的团队将被邀请与顶尖专家汇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