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知乎大V又出走了
( 原标题:知乎大V又出走了)
不管你情愿不情愿,世上有三件事都是注定要发生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V要出走。
一年半以前,头条为了推自家的悟空问答,一口气签了好几百个知乎大V,让他们在悟空问答平台上撰写独家内容。那时候,一批“苦知乎久矣”的大V,招摇地、高调地、欢天喜地地去悟空上岗了,一副受了重视的样子。
上月末,据《界面》报道,知乎大V又出走了,其中不少就是2017年第一批出走的那些人,这一次他们从知乎跳槽去了微博问答。我纳闷,如果把换平台比作是一次转会,一个球员怎么能从同一个俱乐部转出两次?而且,悟空问答的工资不是给的挺多吗?怎么不领了?
原来,大V们发现,在悟空问答,他们并不会被当成受尊敬的知识社区成员来看待,他们必须跟其他新人和 营销 号一起,揣测算法都喜好,讨好算法,成为众多流量争夺者中的一个。那时候他们才发现,知乎有更好的社区氛围,更好的用户关系,有更加专注于知识的社区文化,也更容易积累个人信用,建立个人品牌。
总之,知乎什么都好,除了一向忽视大V的利益诉求之外。
关键是,终于有平台愿意给他们一个贵宾的待遇,让他们可以一扫不被知乎赏识,不被知乎照顾的郁闷。而同时,自己在知乎赚得的个人影响力,终于可以在新平台实现 商业 变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可是没过多久,大V们就发现,头条给出的画饼连它自己都不相信了。去年,悟空问答被并入微头条,不再是公司力推的业务。不少高调出走的大V选择低调地返回他们苦之久矣的知乎,忍气吞声,蛰伏下来。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果然等来了次二次出走的机会。
社区名人出走这种事,在任何社区都算不得什么特别稀奇的事。一个版主,甚至一个社区红人,带着一众死忠,出走社区,另起炉灶,这类故事早在中国 互联网 的上古时期,就一直在上演着,演到今天,剧本都没换过。
人各有志,我对大V出走任何平台和社区,都持支持态度。利益一致就在一起,利益冲突了就各奔东西,挺好。
我自己也算是一个曾经的知乎大V,实实在在地在知乎活跃过一年。那一年我回答了900多个问题,累残了。累、倦、迷失,是我出走知乎的主要原因,从2011年底开始,就连知乎的私信我都再也没有打开过。但我仍然是知乎的用户,一个不回答问题,不点赞同或反对,不发表评论的安静的读者,这让我感觉不错。
关键是,我一直觉得我和知乎两不亏欠,不存在谁占了谁的便宜这码事。
如今出走的大V大多是负气出走,觉得自己于知乎有功,为知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知乎应该补贴、扶持、奖励自己,至少也该有保护和倾斜的政策,就像很多内容平台所做的那样。可是小家子气的知乎似乎从未认真考虑过答主的利益诉求,只是一味地榨取答主的价值,成就自身的商业成功。
一旦大V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差不多就到了一拍两散的时候了,因为你怎么都会觉得你被利用,被剥削,被占便宜,矛盾不可调和。
众多大V出走,换做老式社区,可能真的就会让社区走向衰落。可是知乎不同于之前的社区,在这里,凭借用户对用户、对话题、对主题、对领域的关注,内容的组织不再依赖版块、版主,社区的氛围也不再依赖任何个人的调节,从而彻底解开了传统社区的两大死结:1. 受板块承载能力的限制,社区做不大;2. 社区不活跃就死,活跃就水。
所有的社区都高度依赖个体的参与,但对知乎来说,这个“个体”是指一个庞大的用户群,而不是任何单个的人。换句话说,个体对知乎很重要,但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都可有可无。
那些大V的问题在于,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误以为自己很重要,理应受到特殊的礼遇,进入个白名单之类的重点关照列表,享受一些特权,而不应被看作普通的知乎答主,混同于一般群众。
李开复在知乎活跃当然很好,我们可以获得他对很多问题的洞见。李开复不再在知乎活跃也没什么问题,地球照转,社区照火。甚至,就像雨林里的大树倒下,让更多弱小的植物获得生机,李开复的离开,让更多的没那么有名的人及其知识、观点,获得更多见光的机会,这对社区不但不是坏事,反而大有裨益。
那么知乎应不应该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商业化变现的机会?当然应该,但这不是为了扶持谁,不是为了挽留谁,而是为了社区生态圈的完善,是为了赋能每一个社区成员,提升整个社区的价值。
所以,遇到大V叫嚣出走这种事,如果我是知乎,我会说,谢谢,谢谢你曾经做过的,谢谢你为后来者腾位置。
【来源:keso怎么看 作者:ke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