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如何两度起死回生,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虽然易到最近一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很多人只知道易到是乐视 投资 的,却对乐视入股之前的易到情况并不了解,求释君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
易到获得的投资一览
易到用车于2010年5月创立,天使轮获得徐小平真格基金投资。
2011年8月获得晨兴创投、美国高通风险投资公司千万美金级A轮融资。
2013年4月获得晨兴创投、美国高通、宽带资本2000万美金B轮投资。
2013年12月获得由携程和DCM领投的总金额近6000万美金的C轮融资。
2015年6月,携程再次向易到用车追加了1亿美元的融资,加上此前的两轮注资,携程共计向易到用车投资1.53亿美元。
2015年10月,乐视控股发布公告,宣布乐视 汽车 已正式签署对易到用车的股权投资协议。交易完成后,乐视汽车获得易到用车70%的股权,成为易到用车的控股股东。
2017年6月,乐视让出控股地位,由新股东接手。
易到的两次起死回生
作为国内最早的专车平台,在滴滴快的进入之前,易到一直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在2014年8月份,易到曾占据商务租车市场90%的市场份额。
但易到的问题在于对手太强大,随着滴滴、快的、uber等大资本扶持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易到的市场份额被严重侵蚀。资金缺乏导致易到在与滴滴、Uber等竞争时,无法用大量资金做补贴,砸市场。
互联网 的定律就是:老大和老二打架,结果老三没了,想必易到一定对这句话心有戚戚。
就在行业血拼、易到快死亡的时候,乐视抛出了救命稻草,易到第一次起死回生。
有了充足的子弹之后,易到专车又开始加入新一轮的行业大战,大战过后,易到做到了专车第一份额,网约车的第二把交椅。
但易到也把乐视带来的子弹几乎都打光了。
这时候的乐视也自顾不暇,易到又一次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但奇迹再一次降临到了易到身上,有新股东接替乐视控股了易到,解决了困扰易到已久的资金问题。
易到再一次起死回生!
易到凭什么可以两次起死回生?
互联网行业有个“汪氏定律”:企业遇到一次关于生死的重大危机,就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知名的案例有凡客(虽然还活着,但已经没有存在感了)、悟空单车、博客中国、饭否、3721、8848、京东酷卖、友友用车、订房宝等等,更不用说e租宝、泛亚等 互联网金融 公司了。
易到也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凭什么可以打破“汪氏定律”,两次起死回生呢?
是幸运还是另有原因?
幸运成分肯定有,但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我想重要的原因还是:资本方认为易到是一家烧完钱之后就会很赚钱的公司。
易到能赚钱吗?怎么赚钱呢?
无非跟滴滴一样,主要收入来源是每单业务抽成,靠着抽成,滴滴目前的估值已经是500亿美金了。
但易到除了业务抽成之外,还有其汇聚起来的高端用户资源,这是有巨大价值的流量入口,还有高端汽车后市场,更是有待重点开发的金矿。
关于易到烧钱,做互联网的谁没烧过钱呢?
问题的关键是钱烧的有没有价值。
那些一触即溃的互联网企业烧过的钱已经变成了风中的炮灰,比如凡客曾经的粉丝已然步入中年,随着消费升级和品位提升,他们对凡客推出的新品已不再关注。
而易到烧的钱则构建了完整的高端用户群,这些高端用户就是资本方愿意抄底易到的重要原因。
求释君亲自调研过大量的一线城市的滴滴、易到以及其他品牌的专车司机,但凡交叉做过不同专车品牌的司机都告诉我:易到专车是对我们司机最好的,在易到上赚到的钱是最多的,如果可以解决提现问题,我肯定回去做易到司机。
另外,这些司机还提到了乘客素质这一点,几个司机都异口同声的告诉我,易到乘客的平均素质要比滴滴乘客高很多。我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滴滴是先消费后付费,而且短途居多,易到是先充值后消费,长途居多,消费能力跟乘客素质是正相关的。
读者如果对此有异议的话,可以自己去调研十个八个的专车司机。
我想接替乐视控股易到的投资机构应该也认真做过类似的市场调研吧,毕竟这是上百亿的投资。
前不久,一个读者让求释君写写滴滴过于暴利的问题,他觉得滴滴在每单业务上的提成比例过高,需要有人跟滴滴竞争,让司机和乘客中间的差价回归到合理水平。
我想,易到会担负起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