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魅族:稳赔不赚?
盛传已久的吉利收购魅族案终于有了进展。
6 月 13 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由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领衔 投资 的湖北星纪时代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 " 星纪时代 ")收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魅族科技 ")股权案案件公示。
本次交易前,黄秀章与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淘宝中国 ")分别持有珠海魅族 49.08%、27.23% 的股权,共同控制珠海魅族。本次交易完成后,黄秀章对于珠海魅族的持股份额将降低至 9.79%,淘宝中国将退出对于珠海魅族的持股与控制; 收购方星纪时代将持有珠海魅族 79.09% 的股权,取得对珠海魅族的单独控制。
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批手续,交易细节还在协商中。但从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反垄断二司的公示文件中可以看出显示,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不在同一相关市场、也不存在上下游业务关系,且双方在与交易有关的每个市场所占的份额均小于 25%。 由此判断,该交易获批的可能性极大。
目前交易的价格并未对外公布,魅族公关部称 " 交易细节还在协商中 "。不少评论认为交易是双赢的,至少走下坡路的魅族通过易主获得了生存的机会;吉利则通过收购方式,借船造 " 车机 ",节约了进入新产业的时间。
除了肯定此次收购的积极意义,坊间还有一种声音。有人将李书福和 TCL 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做了一个对比。2003 年李东生主导 TCL 并购汤姆逊,后者是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拥有全球最多的彩电专利技术。收购成功伊始,李东生志得意满,但是汤姆逊迅速衰落了。原因在于行业的破坏性创新——彩电从显像管(CRT)转向液晶显示面板(LCD)。而汤姆逊的专利几乎都集中在显像管上。
类比的理由是魅族已经没落,硬件能力无差异化竞争优势,软件系统人才已经被挖空。魅族落后于时代,与汤姆逊并无二致。所以不管收购金额多少,吉利都是接了烂摊子。要知道魅族内部人事斗争频频见诸报端。与其费力整合类似的团队,还不如自己起炉灶。
车、机融合时代来临?
要得出此项交易值不值的结论,首先来看看李书福收购的初衷。
汽车 电动化拉开了 手机 、汽车两行业相互跨界的序幕。先是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 All-in 造车,继而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表现对出手机产业的极大兴趣。去年 9 月,吉利集团成立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锚定了高端手机领域,法定代表人、董事兼总经理曾在中兴通讯任职 ,主导过 TD-SCDMA 手机等产品业务;此外,星纪时代的研发人员中部分有小米 /OPPO 的从业背景。
李书福对手机业务上心,和智能汽车时代来临有直接关系。智能汽车的本质,是把汽车从机械设备变成了电子设备, 业内人士戏称智能座舱实际上就是巨型手机。
智能汽车一般都配备了中控大屏甚至是多块屏幕,但大多数司机在开车时,操作还是相对较少的,用户的主要行为数据还是在手机上。" 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 "。谁拥有更多的用户数据,谁就能更好地优化用户体验。 车企想要更多地获得用户数据、优化用户体验,当然就得自己造手机。
李书福此前在采访中也提到:" 手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帮助智能汽车竞争力不断提高。"
雷军 All-in 造车和李书福跨界手机市场,都表明了手机和汽车两个行业的关联性越来越高,未来两个行业也将实现跨界融合。
魅族远离高光时刻?
就此来看,李书福收购一个成熟手机品牌的打算是符合行业趋势的,但是不是应该选择魅族?
魅族成立于 2003 年,起家业务为 MP3。2007 年,魅族转向研发智能手机。2009 年 2 月,借助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机魅族 M8,魅族手机声名鹊起。自此,魅族发展加速,2011 年至 2014 年间共发布了 7 款手机,平均一年不到两部。2015 年初,魅族获得阿里投资。
在资本的助力下,魅族有了实力启动机海战术的底气。 2015-2017 年间,魅族及旗下魅蓝品牌共计发布了 25 款手机,仅 2016 年一年就发布了 14 款手机。机海战术带来的成效立竿见影。2016 年魅族出货量达到了 2000 多万台,可以说这是魅族的高光时刻。
巅峰过后,即进入多事之秋。2017 年,魅族开始经历人事变动、魅族魅蓝品牌分家等内耗事件。在调研机构发布的历史数据中, 2017 年,魅族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上年的 4.8% 下滑到了 3.8%。
2018 年之后魅族开始走下坡路,撤魅蓝产品线全力冲击高端市场的战略规划,令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中低端战场。
据 BCI 公布的数据,2020 年 12 月 28 日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魅族的市场份额仅剩 0.1%。
还剩下什么?
市场数据能表明,从品牌力上,魅族和 OPPO、VIVO,以及后起之秀 realme 等已经有明显的差距。
不过对于李书福和吉利而言,收购魅族只是为了给汽车配备智能座舱,所以 重要的是硬件研发实力和智能生态系统搭建能力。
魅族是否具备有竞争力的硬件实力呢?实际上,各大手机品牌的硬件都依靠芯片、内存等基础元器件,而这些元器件都来自于高通等上游供应商,所以从硬件角度来看,各家手机企业实力并不悬殊,魅族很难讲出有何过人之处。
实际上,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国产手机而言,比拼的就是生态系统。魅族一直引以为傲的是其独创的软件生态 Flyme。2021 年该系统已经迭代至 Flyme 9 系统。
硬件能力各家差异不大,在系统领域魅族实际上是具备先发优势的。但近年来,Flyme 系统的核心研发人才大量流失,2022 年 3 月,前魅族系统工程师洪汉生以 OPPO 员工的身份复出;曾深度打磨 Flyme 系统 UI,提出打通手机、电视连接壁垒的马麟,曾被视为魅族的灵魂人物,也已经转会至乐视。
今年 3 月底 Flyme 的手机云备份即将停运。云备份功能停运将影响进行手机应用、桌面及设置备份至云端。 核心人才流失后,Flyme 生态系统也已经分崩离析。
不难看出,魅族的核心资产已经乏善可陈。 此情此境之下,李书福大概率是低价抄了底。但是否能实现稳赚不赔本,还需观察后续的整合,而这也将深度考验李书福的跨界管理能力。
来源: 钛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