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矿山建设底座——MapGIS矿山管理与三维建模系统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数字矿山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矿山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数据基础,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化解高危行业风险的根本途径。
矿山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管理是数字矿山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数字矿山实施的基础。
依据《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20)及《固体矿产勘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DZT0383-2021),中地数码面向固体矿产推出了MapGIS矿山管理与三维建模系统,该系统集矿山数据管理及建模分析于一体,利用其强大数据管理及建模功能,可实现各种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三维重建、可视化表达及属性特征的三维表达,可深入分析地质体空间结构,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资源量估算、成矿规律研究、成矿预测、矿山开采及矿山管理工作提供三维模型数据,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矿山管理各个环节工作。
数据管理 , 海量矿山数据快速入库
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多尺度、多维动态矿产勘查综合资料数据一体化存储与管理,保证存储、处理等各阶段数据的继承性和零交换。支持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标准、固矿三维建模数据库标准,按照矿区-矿山-年度的形式管理入库数据,与原国土资源部下发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保持一致,保证数据横向上的可交换性。
多源异构矿山数据集成管理
矿体建模 , 矿体空间分布及形态三维重建
采用剖面法地质建模,基于剖面数据构建矿体模型,系统在建模过程中能够根据用户设置的夹石参数信息,自动剔除夹石,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提供完整的矿体外推、连接生成规则自动构建尖灭块段,从而对矿体形态、产状、体积、空间分布等信息进行高精度精准刻画,方便地质人员更好地了解空间形态、品位分布等信息。
矿体建模效果图
地层建模 , 全矿区地质对象三维重建
利用勘探工程获取的数据,在地表地形、地质图、断层线等约束下进行半自动人机交互建模,在建模过程中融入专业人员地质认识,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浆岩、蚀变带、矿体等地质对象的形态、分布、接触关系等要素进行表达。且支持多人协同建模,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建模效率。
地层建模效果图
属性建模 , 属性特征三维空间表达
基于已有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对地质块体的内部进行网格剖分,根据地质体属性特征,使用定量的地质属性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构建三维网格属性模型,在快速构建属性模型的同时兼顾地质结构。通过属性特征的三维空间表达,可反映矿体岩性、品位、矿物含量、蚀变强度、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属性特征。
矿体品位建模效果图
勘探工程及巷道建模 , 勘探工程及巷道空间分布三维呈现
系统提供矿区地表、勘探线、勘查钻孔等勘探工程快速构建功能,支持直孔、斜孔等多种孔型的快速构建及可视化;提供巷道建模功能,可在三维场景中,真实表现巷道走向、附属关系及空间位置关系,支持构建拱形、矩形、圆形、梯形等多种巷道截面,支持对巷道交叉点进行自动连通处理。
勘探工程建模效果图
巷道三维建模效果图
地上下一体化展示与分析
系统提供专业实用的全空间模型融合工具,支持多种三维模型数据交换格式,可通过坐标转换、数据配准、布尔运算等技术,对地上景观、倾斜摄影、勘探工程、地质体和地形影像无缝融合,实现矿山地上下一体化融合展示,在模型导入过程中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满足全空间模型高性能可视化需求。
矿山地上下一体化展示
同时,提供一套实用的模型分析工具,通过动静态结合分析,帮助用户更加清晰地了解模型内外部形态。根据地质体结构特征和业务分析需求,按照垂直、水平、任意路径等方式对模型进行剖切处理,形成任意位置和形状的剖面图、水平切面图,可进行预定路线或随机路线的隧道漫游。
模型分析
下一步,中地数码继续积极响应行业需求,持续迭代升级MapGIS矿山管理与三维建模系统,丰富固体矿产勘查成果的表达形式。在储量估算、成矿预测、虚拟数字矿山一体化展示、采矿进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等三维模型成果应用领域持续深耕,助力实现矿产行业勘查工作智能化、 生产过程虚拟化、管理控制一体化、决策处理集成化,为行业智慧化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推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进入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