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建设新影城 影院经营才是游戏的“Hard” 模式
院线电影想市场成功,光搞定排场远远不够
2017年就要过去了,从暑期档延续的人气红利在秋季档和10月国庆档后已渐渐褪去,11月的影市大盘终于落脚在年度最低点。
月度放映场次800余万场次,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三成。月度观影人次8481余万,相比上年同期微增7.9%,但也成为年度最低。月度票房26.97亿元,同样相比去年同期有5.9%的小幅增长,但是放在年度大盘里就是一个触底。
由于自8月之后,市场一直受超高人气拉动,连续三个月大盘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11月档中外新片数量为年度最高,有多部进口大片连续上映,也没有达到刺激消费作用,市场呈现不温不火疲软状,11月大盘开出如此一个触底成绩单,各院线经营者多少有些意外。
受大盘回调盘整影响,11月份各院线目标指数是此涨彼落,参差不一,表现不平衡。院线中降幅和增幅都有20%或更多。
总体上,院线盘子越大,增幅相对要小,一旦经营呈下滑态势,下滑就呈惯性,掉下去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院线经营好比爬山,大家都很累时,比谁耐力好,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抢先登上山顶。
同样,当市场大盘乏力不振时,考验的是院线经营的抗风险能力,若能在整体市场低迷中突围,就会赢得更多机会。
目前对放映市场有直接影响的依然是影片,在市场节目供给趋同的情况下,院线经营空间相对小,如果院线完全依靠扩大规模来拉动增长,市场上升通道将会越来越窄。
观察11月院线市场格局,虽然各序列院线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但还是有些细微差别,即排名前十院线,观众人次和票房指标明显高于放映场次,一般要高出八个百分点。
排名11—20的院线场次、观众和票房指标份额基本一致,排名21—30的院线票房指标低于场次和观众。
这说明,让大家关注的排映场次,在不同院线或者在不同体量的院线有千差万别,一部电影的市场成功远不是搞定多少排场就可以了,由于院线的经营参差不齐,只考量场次排映,不能实现真正的经营效益。
11月市场平淡收官,年末贺岁档失去了一个预热期。同时也给院线经营者发出警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虽然截止到11月底,年度大盘较上年同期有15%的上升,但是岁末最后一个月依然是关键,11月市场已触底为反弹蓄势待发。
影院市场环境两极化,影院何去何从?
过去的11个月里,大盘走势跌宕起伏,国产电影与进口片博弈精彩,你来我往潮涨潮落。唯有影院增长和银幕数量的增长从年初一直坚挺至年末,是终端市场不断扩容放量的主流。
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15年里影院 投资 与建设板块发展最快,影响力最大。把中国市场推向全球第二大影市,影院市场的发展功不可没。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底,国内影院已超9000家,银幕超过5万块。
中国已是全球放映规模最大的市场,进而成为全球最大票房市场指日可待。按中国城镇化率的城镇人口计算,中国已达到平均1.57万人拥有一张银幕,这与平均8000人拥有一张银幕的美国差距在加速缩短。
随着终端市场布局日趋完善,放映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市场规模大了管理的边界和能力也有了发展。
10月份浙江义乌市文广新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依法针对所辖区域偷漏瞒报票房的三家影院开出了三张罚单,每家影院因偷瞒票房各罚款5.5万元。
义乌是一个有近200万常住人口的县级市,有影院27座,银幕约165张左右,平均1.19万人一张银幕,人均银幕拥有量高于全国平均值,也高于很多一二线城市。以2016年义乌年度票房1.06亿计算,平均每座影院年度票房收入仅392.5万元。
由此可见,影院市场的竞争已经到白热化。此次义乌被处罚的三家影院在经营上违规违法因素之一,就是市场影院和银幕过剩,观影人群的需求远远低于目前影院的供应量。由此带来各 家电 影院面临激烈竞争和生意惨淡甚至盈利问题,各种类型规模的影院也面临洗牌。
义乌影院的情况也应该是全国很多市场的一个缩影,影院建设板块已出现两极,一方面是高烧不退的新影院和银幕增速,一方面是市场资源配置失衡,过剩与空白。
对于今天的中国放映终端而言,继续追求数量的布局也不能适应市场发展了,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改革中,完善的渠道与网络更需要规范有序,有法可依的良性竞争,把一座建好的影院经营得有模有样,比单纯“跑马圈地”抓新影院项目要更加艰难,也更有价值。
统计前11个月的影院数据,全国排名前1000名的影院平均市场份额是44.65%,仅占全国影院11%的影院却为产业提供接近50%的票房,可见放映市场的两级分化已经相当严重了。
再联系到前10个月全国新增的1328家影院,8079张银幕总计产出票房仅32.23亿元,为大盘贡献率仅有7.15%的两个数据,放映市场的低效率已经在拖累大盘。
面对产业的升级换代,放映市场上影院板块资源亟待优化,影院经营者亦需要升级迭代,开创一个新局面。
来源:中国电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