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云”的价值 容器平台KubeSphere成功的秘诀
“在未来,客户的业务更多依托于云的架构,构架不一定是公有云,不一定是私有云,但一定是依托于云的弹性可伸缩性、成本无限降低的架构去构建的。”在青云 科技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看来,云计算最大的困难不是搭建云平台,而是将应用迁移上云。传统应该迁移方式如果只是采用虚拟化和重新部署,无法发挥云计算的弹性、容错和高并发处理等特性。
这也产生了云原生的概念,也是一套指导软件构架设计的方法论、工具和最佳实践,使得开发的软件和“云”能够天然的集成在一起,发挥出“云”的最大价值。在这其中,青云科技推出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就是云原生操作系统,企业客户可以通过KubeSphere容器平台在云上使用各类应用软件。
于爽表示:“虽然KubeSphere容器平台是一个产品,但其实给客户带来的是一个云原生团队。”
帮助企业业务上云
2018年,青云科技首次推出KubeSphere容器平台。彼时,青云QingCloud 科技CEO黄允松曾指着首次亮相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表示:“它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8个月后,青云QingCloud正式对外发布KubeSphere容器平台高级版容器平台2.0正式发布,并宣布KubeSphere正式加入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下文简称 CNCF)。
随后,KubeSphere容器平台不断进行迭代更新。2020年6月,青云QingCloud正式推出KubeSphere 3.0正式推出。作为开源项目的KubeSphere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企业混合云以及云原生应用的需求。
于爽介绍,KubeSphere是基于K8s为内核的企业级分布式多租户开源容器平台,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以及向导式操作方式,在降低用户使用容器调度平台学习成本的同时,极大减轻开发、测试、运维的日常工作复杂度。
KubeSphere 对于企业为什么重要?于爽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两个人的团队,一个人负责技术,一个人负责业务,其实是不需要KubeSphere,技术人员搞懂原生K8s内核,把自己业务跑上去就行了。
但如果是1000人甚至更多人员组成的团队,运维部门有100人,业务开发部门也有100人。企业CTO不可能把自己掌握的底层内核、K8s的技术,包括围绕K8s构建的辅助性功能,比如监控、日志、告警等业务的框架,告诉这200人,让这200人都像自己一样厉害。
所以,企业需要一个媒介,而KubeSphere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把一个技术平滑地传递到企业里的各个部门。但是作为企业来说,可能很难做判断、选择和评估,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东西,KubeSphere把复杂度的都屏蔽掉了,交付给企业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此外,KubeSphere考虑的是从最底层提供稳定的网络存储方案给客户。同时进行上层应用开发及管理,满足客户对各种场景的功能所需,从用户的体验上满足客户心理上的诉求。
为何能够成功?
对于KubeSphere为何能够取得成功,于爽总结了三点原因。
一是从产品层面来看,KubeSphere解决了“碎片化”的问题,注重客户的使用体验,形成了面向企业级最终用户的产品。“经过三年迭代,我们打出了很多特色。产品本身,我们下够了工夫,很少有to B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体验上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成本。”
二是从开源的角度来看,2018年诞生时,KubeSphere容器平台就站在开源项目的角度做思考。KubeSphere青云把文档、设计理念无限开放给社区用户,耐心地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因此,KubeSphere容器平台围绕着K8s底层的基座标准是全球统一的。KubeSphere产品的开放性,打消了很多合作伙伴的顾虑,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愿意加入到生态中。
此外,KubeSphere经过三年的迭代,已经不是单一的产品了,而是衍生成一个产品家族。例如,KubeSphere衍生出一个新产品叫KSV(KubeSphere Virtualization),它主打的是虚拟机管理,可以独立交付,单节点部署。
而KubeKey(交付引擎),能够让KubeSphere平台在不同环境中交付,比如在鲲鹏、AWS、Azure上交付,或在其他基础设施上交付。KubeKey作为交付框架,把很多组件打包在一起,基于插件机制,可以按需一键交付软件包,与合作伙伴一起整合交付。
在即将举办的CIC(Cloud Insight Conference)2021云计算峰会上,青云科技将发布端到端的云原生战略,同步KubeSphere及其他产品线云原生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