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方健数张霖涛:隐私安全计算实现"精准数据"与"计算创新"的互联互通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2月11日下午,2020中关村大数据日暨数字 经济 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翼方健数首席科学家张霖涛 在会上发表题为《隐私安全下数据和计算的互联互通思考》的演讲,清晰阐述对于隐私安全计算的认知和理解,并描绘了建立"数据和计算 互联网 IoDC"的愿景和路径。

翼方健数张霖涛:隐私安全计算实现

(图为翼方健数首席科学家 张霖涛在中关村大数据日现场发表演讲)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基础,成了新时代的"石油"。今年4月,"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被写入中央文件,数据流通的进程有望提速。由IDC发布的白皮书《数字化世界-从边缘到核心》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数据产生量最大的国家。数据对生产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认可和重视。数据正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中心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相应地,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过程中自然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挑战:诸如数据如何确权、数据安全如何保护、数据价值分享、乃至交易该如何达成?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张霖涛认为,数据并非产生后就可直接使用,现实中数据仍需经过加工链才能达到可用状态。将泛数据加工到大数据,再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案使之成为对数据需求方有价值的 "精准数据" 。而数据使用的真实需求其实并非得到数据本身,而是从数据中发掘价值。价值的产生则来自对于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迄今为止,不难通过数据发现,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已经快速接近计算经济和环境成本的极限。可以说 算力、算法、数据是支撑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也是人工智能进步的突破点。算力可规模化,算法有瓶颈,而数据是出路。 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和落地应用如此迫切,正不断推动对数据流通的诉求。其最终目的是大规模聚集和使用数据。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张霖涛的答案是从"隐私安全计算"向"数据和算法的互联网(IoDC)"进发。

据其介绍,翼方健数通过多方安全计算MPC、同态加密、联邦学习、安全沙箱计算、TEE等先进加密技术实现隐私安全计算,让数据"可用而不可见"。当下,不同的技术有其特性及优劣势,翼方健数通过客户需求和场景,选择不同技术方案,通过扬长避短以及融合技术的方式建立技术解决方案。也很高兴见到,国内越来越多隐私计算企业基本达成共识,即隐私计算并非"技术路径之争",更核心的是考验技术融合及产品思维能力的体现,也可称之为 "计算创新"。通过"精准数据"与"计算创新"的互联互通,实现翼方健数的愿景:"利用隐私安全计算技术,启用合理的、授权的数据价值共享,从而创造数据的流通性,降低数据科学的门槛,最终让天下没有难用的数据"。 对此,张霖涛分享了翼方健数正踏实前行的路径:

翼方健数张霖涛:隐私安全计算实现

第一步,建立独立的隐私安全计算数据生态,打通数据供需链条,把数据用起来,典型案例如承建了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开放平台,实现了"不分享原始数据,数据在平台内授权使用,通过计算分享数据的价值"。

第二步,通过联邦、技术合约等方式连接多个隐私计算平台,进一步发掘数据价值。如通过连接高 营销 的价值数据与计算联合,为营销增效,这一解决方案已应用在多个品牌客户,并获得积极反馈。

最后,形成隐私安全计算的终局:数据和算法的互联网(IoDC),创造数据流通性,降低数据科学的门槛,促进人工智能不受制于人的自驱型进步。

张霖涛于近期加入翼方健数并出任首席科学家一职。张霖涛在北京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是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此前曾任前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 首席研究员和全球合伙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系统和硬件加速方面有着超过二十年的研究和工程经验。


2020中关村大数据日暨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主办。中关村 科技 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参会专家包括数字经济相关领域顶尖学者、ICT产业领军企业和主流 媒体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